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探索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s one of the main tasks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Graduate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main ways to train high-level talents in our country, and the reform of the mode of classified cultiv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is the general trend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in our country.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analyze the classified training mode in graduate education, and to explore the measures of cultivating talents of high level in the stage of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沈阳师范大学渤海学院;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阮平章;分类培养是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的必然选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4年08期
2 胡玲琳;;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特性比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04期
3 邓光平;;美国第一级专业学位与行业任职资格衔接的策略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强昌文;;联考法律硕士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从安徽大学法律硕士教学实践谈起[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2 马革兰;连漪;;对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安晓燕;;法律硕士教育改革初探[J];大学时代;2006年07期
4 刘丽梅;孙卫忠;孙梅;;在教学改革中强化个性教育的思考[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陈景文;刘洁;;研究生课程的“研讨式”教学方式[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年01期
6 张启文;赵星星;;金融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的建议[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9期
7 仲晓天;王世伟;;基于社会需求下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的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8 汤彩凤;李萍;;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年06期
9 刘丽梅,孙梅,孙卫忠,刘文润;浅析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内涵改革——以河北工业大学为例[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5年03期
10 张辉;;学习型社会理论探讨与实践建构[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瑞林;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国栋;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寒峰;我国西北地区医学科学学位硕士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09年
2 王艳;大众化下研究生教育规模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3 佘宇菡;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学位结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杨宁;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5 李娜;科学教育与职业教育双重视野下的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6 黄春霞;军队医学科研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7年
7 邓超华;地方大学研究生教育内部质量保障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陈瑶;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罗艳;研究生导师指导量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10 姜微;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本科生与研究生规模相关性分析[D];吉林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刘鸿;论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J];江苏高教;2002年06期
2 李娟;建设导师队伍,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科技与管理;2000年01期
3 周晓娅,康飞宇,高述珉;对清华大学42篇工程硕士论文的评价与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年05期
4 肖敏;建立研究生教育三维质量保证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年06期
5 何学秋;论未来工科研究生教育发展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4年05期
6 肖念,张炼;以工程为核心──培养工程硕士必须树立的观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艳梅;;从高职培养模式的特殊性出发浅析学生管理制度建设[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2 巴扬;;大学生、研究生自主创业缓解就业压力探析[J];青春岁月;2010年04期
3 陈钢;何加飞;;职业技术教育学应用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研究[J];职教论坛;2010年04期
4 梁小雁;;加强行政沟通,促进研究生教育发展——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例[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4期
5 秦新民;杨华;;新形势下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4期
6 符茜;;浅论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J];青年科学;2010年03期
7 杭国金;叶民;;五年制高职校班主任培养模式的构建[J];江苏教育;2010年06期
8 刘新洲;;走特色人才发展之路[J];中国培训;2010年02期
9 刁爱军;;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05期
10 杨桂芳;陈相新;朱庆军;胡兴旺;;如何构建符合研究生特点的党建新模式[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阮源萍;章慧;;强化研究技能训练与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生综合实验》课程介绍[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胡雯;柳园;饶志勇;程改平;戴婷婷;;住院营养师培训的探讨[A];膳食变迁对民众健康的影响:挑战与应对——第二届两岸四地营养改善学术会议学术报告及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3 谢英柏;麦英铖;汤建成;李冰;;制冷与空调工程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金苏敏;武文彬;汤洁;;面向就业的热能与动力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与培养模式的探讨[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陈焕新;梅佩佩;张威;;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玉云;王秋庭;;试论研究生非学术素质的培养[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梁坤峰;高春艳;李健;芮胜军;;构建行业应用软件技能培训教学模式的探索与研究[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志斌;杨冀平;;加强高等中医院校传染病学专业研究生培养[A];全国第3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第2届委员会议论文汇编[C];2010年
9 杜彬恒;陈遇春;;坚持改革与建设并重 推进农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周新梁;;教育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应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大庆;中科院15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优[N];科技日报;2011年
2 记者 李大庆;中科院15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优[N];科技日报;2011年
3 记者 李大庆;中科院15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优[N];科技日报;2011年
4 记者 李大庆;中科院15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优[N];科技日报;2011年
5 记者 李大庆;中科院15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优[N];科技日报;2011年
6 记者 李大庆;中科院15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优[N];科技日报;2011年
7 记者 李大庆;中科院15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优[N];科技日报;2011年
8 记者 李大庆;中科院15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优[N];科技日报;2011年
9 记者 李大庆;中科院15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优[N];科技日报;2011年
10 记者 李大庆;中科院15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优[N];科技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洁;中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晶;高等艺术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宋遂周;我国民族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刘兴茂;CHO工程细胞无血清流加培养代谢动力学及转录谱特征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9年
6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秀梅;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及评价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8 王骥;论大学知识生产方式的演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刘龙;兽疫链球菌发酵生产透明质酸过程控制与优化[D];江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欣;奥地利职前职业教育和培训(IVET)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2 梁晓风;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杨花;高校研究生教育中“和合”师生关系的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佘宇菡;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学位结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5 唐怡;中学理科专家型教师的群体特征与培养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冯旭鹏;构建基于SNS的研究生校际网络学习共同体的探究[D];南昌大学;2010年
7 张云青;就业导向下的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8 韩勤;基于国家竞争力的我国博士生教育国际化战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王晰;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秀飞;二战结束后至1970年代初美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体系的形成[D];河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029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302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