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三次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的结果
[Abstract]:Since September 2006, with the commission of the State Council's Scholarship Office and Tsinghua University, we have conducted three surveys on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for postgraduates, especially doctoral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imary problem in the quality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is the poor ability of innovation, especially the ability of originality. Its manifestation is: the innovation consciousness is poor, the participation innovation research opportunity is few, the influence innovation achievement is few. The main reasons are as follows: first of all, there are the reasons of the system and mechanism, both the malposition of the government macro-management and the training system within the school; Secondly, the supporting environment of graduate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s poor, and the quality of doctoral tutors has great room for improvement. At the same time, our government investment is not in place, and the expenditure structure is also very unreasonable. Moreover, the graduate student's own factor also cannot be ignored.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poor innovation ability of graduate students in China.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邓倩;;中国研究生科学素质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06期
2 张国兵;;筛选理论与研究生创新乏力[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颜燕;创新研究生的培养模式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2 刘虹;大众化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探析[D];西北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陶艳红,胡维治;研究生学习动机与动力的剖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06期
2 钱存阳;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障碍与对策分析[J];高教探索;2004年01期
3 林荣日;论我国研究生教育创新体系建设面临的主要矛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4 黄娟;浅议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5 栾庆伟,李延喜;加强主体教育 提高研究生科学素质[J];江苏高教;1998年01期
6 朱晓红;儿童学习动机类型与创造力倾向关系的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7 李正风,刘小玲,王凌晶;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与构建全民共同发展的学习型社会[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赵延东,刘永树;对“考研热”的社会学和经济学思考[J];青年研究;1996年11期
9 孙羽枫;论大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10 吴宏翔,熊庆年 ,顾云深;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表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年09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严冰;邹军;冯靖;;浅议大学生主动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J];青春岁月;2011年12期
2 洪月华;庞超波;;构建有利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毕业设计教学体系[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戴小鹏;黄璜;张引琼;;基于隐性知识获取的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11年04期
4 刘期怀;贾磊磊;;基于数学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1年08期
5 姚峰;范红辉;李兵;赵萌;李蔚;高秀兰;;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问题分析[J];唐山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6 刘晓红;耿葵花;;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以广西大学机械工程学院为例[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7 杨东华;曲翔;;刍议学生工作在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19期
8 李莉;;高师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1期
9 王福胜;刘少雪;;互联网对博士生学习共同体的影响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10 姚旭东;;加强课程设计 强化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倪勇;;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2 胡瑞祥;梁宏;梁福沛;蒋毅民;;本科生论文实验与创新能力培养[A];第八届全国大学化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明;李炎锋;王玲;汪海燕;;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4 李炎锋;朴春君;李俊梅;;高校工科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第12卷)[C];2010年
5 叶望;周莞尔;徐毅鹏;;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工科高校的教育创新工程[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崔海亭;郭彦书;王振辉;;深化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A];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7 童莉葛;王立;尹少武;岳献芳;刘柏谦;;通过参与科技竞赛促进专业课教学改革与创新能力培养[A];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究——第六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玉玲;;科研family实践活动在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实践和探索[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9 李久义;李进;;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黄岑汉;刘燕平;;论硕士研究生自主选题与创新能力培养[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合来;博士生教育的核心价值[N];学习时报;2010年
2 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晓秋;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亟待提高[N];人民政协报;2010年
3 记者 朱建华;一个导师最多同时带47名博士生[N];长江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张宁锐;博士生教育的一个特殊课堂[N];人民政协报;2010年
5 记者 朱建华;博士生教育,有淘汰才有质量[N];长江日报;2010年
6 本报通讯员 陈少远 项健 本报记者 靳晓燕;博士生教育遭遇“质量”拷问[N];光明日报;2010年
7 王元丰;对我国博士生教育和科研发展的思考[N];学习时报;2011年
8 记者 赵建春 通讯员 徐少亚 杨芳;南京工大注重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N];中国教育报;2005年
9 苏州大学 罗时进;博士教育:用什么来保证质量[N];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宋华茹;国家需要有创新能力的大学生[N];河南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蔺玉;博士生科研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2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张英丽;论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徐平;我国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6 徐亚清;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协同分析与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7 彭安臣;中国博士生资助[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张国栋;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9 胥秋;大学学科文化的冲突与融合[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罗敏;基于资源配置的研究生招生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勤;基于国家竞争力的我国博士生教育国际化战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李海娜;中美博士生资助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3 朱亭亭;二战后美国博士生教育的历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文燕;我国博士生招考方式变革的探析[D];复旦大学;2011年
5 童洪志;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保障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仝召燕;文科博士生学术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王彩红;博士生教育中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重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王彩红;博士生教育中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重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仝召燕;文科博士生学术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张立迁;基于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博士生奖学金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387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387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