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法硕士研究生教育制度变迁与社会因素的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9-02-26 11:53
【摘要】:认为人口变迁、经济发展、社会阶段更迭和文化更新,是影响硕士研究生教育制度变迁的主要外界因素,从历史的角度来审视,此四大社会发展因素对美英法三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制度变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通过对这种影响的多维分析,总结发现了三国硕士研究生教育制度变迁的基本规律。
[Abstract]:The author thinks that demographic change, economic development, social phase change and cultural renewal are the main extern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change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system, and are examined from the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These four social development factors have had a profound influence on the change of graduate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United States, Britain and France. Through the multi-dimensional analysis of this influence, the basic rules of the change of postgraduate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three countries have been summarized.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基金】: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十一五”研究课题“美英法硕士教育制度变迁与社会发展阶段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0810W12)的研究成果之一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王永盛;中美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状况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2 陈庆华 ,沈跃进;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历史研究(中)[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琢;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的量化分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2 吴大声,印证;关于当今社会变迁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社会学研究;1986年02期

3 季卫东;社会变迁与法制[J];社会学研究;1993年04期

4 钟小平;;试论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张建中;;民族自治地区经济自主发展的外在动力机制研究——基于对外贸易的视角[J];广西社会科学;2010年02期

6 周仲书;论经济发展的含义与目标[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7 答旦;水围村改革以来社会变迁的初步调查[J];社会学研究;1993年02期

8 赵文龙;浅析马克思的社会变迁理论[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9 萧致治;政治与社会变迁互动的可喜探索——评林家有主编“近现代中国政治与社会变迁”丛书[J];历史教学;2004年11期

10 张华;;研究生教育辞典[J];博览群书;199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宗国;;试论中国中古社会变迁[A];中国中古史论集——中国中古社会变迁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2 苗幽燕;;俄罗斯社会变迁与俄语语义新词[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五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王洪春;;人口优生与经济发展[A];’96全国优生科学大会大会学术讲演与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1996年

4 郑伟斌;张友琴;;社会变迁对农村老年人口家庭地位和供养模式的影响[A];老年学论文集(二)[C];1998年

5 唐力行;吴建华;张翔凤;;“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评述(代序)[A];“国家、地方、民众的互动与社会变迁”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九届中国社会史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梁治平;;社会转型与文化重建[A];2003年中国改革论坛文集[C];2003年

7 王玲宁;;中原地区媒介发展与社会变迁——以河南为例[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8 李德芳;;“20世纪中国社会史及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述要[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9 苏谦;辛自强;;1989-2005年中学生抑郁的横断历史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赵双勤;;着力解决推动柴旦经济发展的支撑问题[A];海西工业化城镇化产业化发展问题研讨会专刊[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 许小峰;气候变化与社会变迁[N];光明日报;2004年

2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课题组 执笔 李培林 陈光金;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壮大[N];人民日报;2008年

3 韩殿栋;回到纯粹的绵延[N];中国社会报;2004年

4 沈渭滨;把握社会变迁与财政演变的双向互动[N];社会科学报;2001年

5 张利民;乡村变迁的历史追寻[N];人民日报;2009年

6 彭南生;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N];光明日报;2000年

7 本报记者 龚砚庆;再不能从子孙碗里扒饭吃[N];河南日报;2005年

8 朱震晓;市工商局全力服务经济发展[N];安阳日报;2006年

9 李存银;回首二十年[N];中国电力报;2006年

10 通讯员 喻孝鹏 卢启辉 龚宇;灵川县域经济放异彩[N];桂林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铁志;德昂族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2 胡晓红;走向自由和谐的两性关系[D];吉林大学;2004年

3 许泽成;大都市的交通与经济发展[D];复旦大学;2005年

4 魏益华;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5 张弘力;论体制转轨时期我国财政政策与经济发展[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6 耿爱生;卫生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7 任保平;低成本经济发展的制度阐释[D];西北大学;2002年

8 汪中华;我国民族地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耦合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9 寇亚明;全球供应链:国际经济合作新格局[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10 马长有;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昌明;论法律对社会变迁的影响[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2 李朝霞;近代湖南人口的变迁(1840—1949)[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3 叶琦;近代河口镇经济与社会变迁[D];苏州大学;2005年

4 高玉蓉;湛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2年

5 余建明;湖南近代交通发展与社会变迁[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李晓青;当代中国社会变迁和立法转型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7 刘荣臻;农村副业与乡村社会变迁[D];山西大学;2004年

8 孙百亮;清代山东地区的灾荒与人口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刘艳;社会变迁中环境困厄的道德审思[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蒋超;社会变迁与法律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24307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4307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a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