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自我教育”的学术资源构建与教学理念探析

发布时间:2019-03-13 18:37
【摘要】:研究生学习的特点在于自我教育。但是,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和研究生扩招等外在因素制约了研究生学习过程中自我教育潜能的激活和发展。因此,从研究生自我教育学习过程的机制入手,构建丰富、多元的学术资源和自主、自由的教学理念成为促进研究生自我发展的必然选择。
[Abstract]: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stgraduate study are self-education. However, the deep-rooted external factors, such as examination-oriented education and postgraduate enrollment expansion, restrict the ac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potential of self-edu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postgraduate learning. Therefore, it is an inevitable choice to promote the self-development of graduate students by starting with the mechanism of self-education and learning process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constructing rich and diversified academic resources and independent and free teaching ideas.
【作者单位】: 江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基金】:教育部“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高校教师课程意识与教师专业化发展”(D/A080125) 江苏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建设项目“现代大学的教育理念、制度、课程与方法研究”(JDR2006A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任洁;冯国文;;自我发展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莉;;浅谈研究生科研素质培养[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年05期

2 芮必峰;健全的社会与健全的传播——试论弗洛姆的传播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李家成;论中外教育研究中的“生命”概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汤文曙;马克思历史观的主体视角及其当代价值[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5 李晓伟;浅析生物学科中人文教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6 刘荣清;马克思现代理性主义人性观的生成——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7 陈爱萍;马克思“市民社会”概念的演变[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孙显元;;总体社会、主体社会和社会建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9 高敏;“西方马克思主义”“总体性”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启示[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10 陈绍山;关于消费的哲学反思[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泽民;试论实践存在论的美学思考方式[D];复旦大学;2004年

2 何建华;经济正义论[D];复旦大学;2004年

3 赵海峰;阿多诺的“否定的辩证法”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1年

4 郝志军;教学理论的实践品格[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6 史耀疆;制度变迁中的中国私营企业家成长研究[D];西北大学;2002年

7 陈章乐;社会主义法治化初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8 常晋芳;网络哲学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9 何玉兴;社会群体沟通平衡问题学理资源探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赵雪纲;论人权的哲学基础[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晓敏;马克思与卢卡奇的异化理论之比较[D];吉林大学;2004年

2 于波;儒学与未来科技[D];云南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欣;本体论视域中的美善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1年

4 樊育红;当代知识管理观分析[D];苏州大学;2001年

5 王迅;霍克海默的批判理论述评[D];苏州大学;2001年

6 吴燕;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马克思感性世界理论的初步构建[D];黑龙江大学;2001年

7 张彭松;总体性与历史的终极关切——对青年卢卡奇总体性范畴的反思[D];黑龙江大学;2001年

8 岳友熙;人类精神的诺亚方舟[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9 李文记;论竞技体操的美学特征[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李红专;试论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尺度与生产力尺度的思想[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冬生;归毅;;合作性学习:研究生学术沙龙的典范[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2 郑国生;王磊;;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的特征分析与比较[J];高等农业教育;2011年04期

3 成长群;;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研究生培养的启示[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S3期

4 严欣平;王光明;;制约与提升:透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J];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11期

5 何刚;陈孝杨;;对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认识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年12期

6 黄德鸿;;关于培养研究生的指导战略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5年03期

7 茅于海;;关于研究生培养如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点看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88年02期

8 苏青 ,刘恢银 ,郝临华;做一流工作 创一流成绩——杨致禄其人其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9年03期

9 王锁梁;在研究生培养中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9年02期

10 薛天祥;努力提高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亮;;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探讨[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2 任秀莲;魏琦峰;韩家军;曹立新;;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3 裴建明;朱妙章;;第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研究生培养感悟[A];中国生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4 刘景彦;刘琴;;经济危机形势下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久义;李进;;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季幼章;张英;张彦秋;董俊国;;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创造力与研究生创造力[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7 蒋兆远;杜亚江;康会峰;;高质量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8 蔡德章;;运用知识管理方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9 张士宏;;科研院所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与企业结合[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魏庆朝;;加强校企联合培养,,提高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晖;副教授也能当博导[N];河南日报;2008年

2 铁铮;北林大探索出研究生培养新途径[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3 熊丙奇 (作者为上海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教授);研究生培养学制为何“朝三暮四”[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4 孙亚斐;专家探寻研究生培养新思路[N];兰州日报;2007年

5 薛惠娟;增加研究生培养经费投入[N];河北日报;2008年

6 王玉初;研究生学费“以奖代免”值得期待[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7 记者 张哲浩;西交大协议约束研究生培养[N];科技日报;2006年

8 李凝;周济:推进研究生培养成本分担制度改革[N];科技日报;2005年

9 记者 谈洁邋实习生 庄园;南京5所院校明确读研要缴费[N];南京日报;2008年

10 晓坤;上海推出研究生培养新模式[N];华夏时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徐亚清;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协同分析与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3 孟洁;中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静;我国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资源重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志宏;高校组织结构测度方法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7 陆震;政府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再造[D];同济大学;2008年

8 彭安臣;中国博士生资助[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李世彬;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张国栋;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国莉;高校科研团队中的研究生激励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刘冬海;我国高校研究生激励机制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朱静然;美国研究生培养与科研一体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欧杰宁;研究生三助项目规范化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5 吴云天;基于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机制构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6 刘全菊;我国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张兴春;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对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侯英;基于Web2.0环境的大学生非正式学习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9 卢英敏;以人为本的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王勇;研究生创新素质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4396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4396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3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