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农业院校硕博连读机制比较研究
[Abstract]:Six "211 Project"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selected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system, scale, selection procedure, examination organization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ystem, scale, selection procedure, and organization form of the examination, aiming at the mechanism of the continuing reading of the master's degree in the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mechanism,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flexible basic system should be applied to the continuing students, the selection and training of the students should be attached importance to, and the two modes of continuous reading should be applied comprehensively. The college is responsible for the continuing reading and assessment of the master's degree and other suggestions.
【作者单位】: 中国农业科学院;
【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博连读机制成效及分析(0042013006)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吴琼华;;“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建设与优化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2 王子成,殷昌义,竺曼莉;从硕博连读到学硕连读[J];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S1期
3 秦发兰;胡承孝;;博士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与实践——以华中农业大学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年09期
4 蒋承;张恬;;对我国博士生求学路径的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3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永生;庞之洋;丁江明;刘承江;杨琼方;孙存楼;魏应三;;“本—硕—博”连续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2 吴建萍;;对中医学硕博连读教育课程设置的探索[J];北方药学;2013年01期
3 卓炯;;硕博连读机制成效探析——基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博连读生的数据分析[J];中国农业教育;2014年05期
4 黄铭;;面向水利水电工程的本硕博连读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4年05期
5 吴文涛;朱大勇;黄景荣;程晓红;张辉;;协同创新实现“本-硕-博”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J];评价与管理;2014年01期
6 熊玲;李忠;;本-硕-博贯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年01期
7 黄亮;吕玉波;卢传坚;黄秀云;舒彤;吴薇;;中医药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2年17期
8 张国栋;吴松;;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的反思[J];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02期
9 刘洁;卢中秋;吕建新;;地方医学院校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以温州医学院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年05期
10 潘建科;潘华峰;刘军;史亚飞;江文文;赵巍;;高等中医药院校硕博连读研究生招生方式的探讨[J];中医教育;2013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国栋;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刘珊珊;我国博士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2 赵凯博;贯通与开放:生物学本—硕—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3 陈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4 姜洁;关于我国研究生学制若干问题的思考[D];复旦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邓大胜;赵延东;;博士毕业生的职业取向分析[J];创新科技;2009年02期
2 陈苑;阎凤桥;文东茅;;北京市高校教师学缘关系与职业发展轨迹的调查与分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03期
3 张英丽;沈红;;论学术职业人才储备在我国博士生教育中的缺失[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2期
4 张小明;对“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1996年02期
5 秦发兰;许丽琼;柴倩;胡承孝;;农林高校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调查与分析[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6 匡维;;从学科结构看我国博士研究生的学术职业发展[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7 徐军海;姚纬明;;胜任特征视野下的博士生源质量提升对策[J];江苏高教;2012年02期
8 郭丛斌;二元制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在中国的验证[J];教育与经济;2004年03期
9 赵世奎;沈文钦;;我国博士研究生学缘结构分析——以2006届博士毕业生为例[J];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10 ;脚踏实地,肩负使命,迎接挑战——中国博士毕业生职业取向调研分析[J];科技导报;2008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高耀;人力资本与家庭资本对高校学生就业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编辑部;强化意识 增强能力——第十八个教师节寄语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师[J];高等农业教育;2002年09期
2 宋亚平,张文峰;区域性高等农业院校的发展思路刍议[J];高教探索;2002年04期
3 张文峰;区域性高等农业院校发展刍议[J];江苏高教;2003年04期
4 赵正洲;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发展定位的若干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12期
5 岳文斌;;论地方高等农业院校在知识化农业中的作用[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潘晓华;;高等农业院校的发展应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适应[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7 郭明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高等农业院校的发展定位[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卜洪震;邹东云;杜金昆;;高等农业院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定位与参与途径[J];农业科技管理;2007年04期
9 侯晨曦;;高等农业院校办学科学定位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年05期
10 丁林志;;试析高等农业院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功能与措施[J];高等农业教育;2010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志英;;中德高等农业院校教学管理比较研究[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向丽红;施江滨;;发挥高等农业院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A];科学发展与农村教育——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3 付立忠;杨小燕;;新时期高等农业院校教材建设实践与展望[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4 车辂平;张俊;;关于高等农业院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思考[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肖珂;;试论高等农业院校服务县域经济发展[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王敬国;;高等农业院校深化引智工作的初步思考[A];北京高校引进国外智力工作文集(第一辑)[C];2004年
7 韩方珍;俞守华;区晶莹;韩方宝;;打造高等农业院校核心竞争力——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A];农业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研究——全国农业系统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郭思思;;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国际化发展战略及路径研究[A];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暨第四届中青年学者论坛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陆海波;;辽宁高等农业院校科技创新成果推广的SWOT分析——以沈阳市农业大学为例[A];第二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李庆华;许敏;;综合性高等农业院校创办社会科学期刊的探索[A];第2届科技期刊发展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记者 仝静海;高等农业院校要更好地为三农服务[N];河北日报;2008年
2 东北农业大学校长 李庆章;高等农业院校如何办出特色[N];科技日报;2003年
3 栗震霄 作者系甘肃农业大学副校长;高等农业教育与农业现代化建设[N];甘肃日报;2005年
4 民盟省委会;让高等农业院校插上为农服务的翅膀[N];光华时报;2006年
5 杨怡;法门寺首次招聘大学生[N];中国民族报;2007年
6 白纯洲;把“三个代表”要求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N];山西日报;2001年
7 龙新;构建长效机制 推动共建高校服务现代农业[N];农民日报;2014年
8 李丽云;东北农业大学喜庆60华诞[N];科技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廖恒;高等农业院校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2 钱朝军;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3 黄佳彦;高等农业院校非农学科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4 杨百丽;高等农业院校与地方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D];河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谭金明;高等农业院校学科结构优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陈志娟;市场经济下我国高校的竞争与高等农业院校的发展对策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5年
7 欧亿容;高等农业院校教育资源利用及办学经济效益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8 林素文;高等农业院校人力资源优化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4年
9 韩红梅;高等农业院校人才流失问题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10 周美芳;高等农业院校学科核心能力及其拓展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488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4488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