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基于江西省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调查
[Abstract]:It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graduate education to expand the scale of graduate education and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rovement of graduate training quality.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field interview, this paper understand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graduate training quality in Jiangxi Province,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postgraduate training, and puts forward some strategies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南昌航空大学飞行器工程学院;
【基金】:2008年度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西省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及其对策研究”(编号:jy0808)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高鹏;李媛;张伟倩;;关于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调查和实证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4期
2 樊明成;;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师资条件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11期
3 王孙禺;袁本涛;赵伟;;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状况综合调研报告[J];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本涛;延建林;;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三次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的结果[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2期
2 郭建如;;我国高校博士教育扩散、博士质量分布与质量保障:制度主义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2期
3 居玲;;我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下“三助”成本分担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4 盛明科;赵龙;;非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外部评价机制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5 高媛;邓雪梅;;生师比影响我国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的实证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许茜;康学军;卫伟;;研究生现代卫生分析化学课程的创新性建设[J];大学化学;2008年06期
7 陈秋杨;蔡伟鸿;冯锐彪;陈娇;;关联规则挖掘技术在研究生招生管理中的应用[J];福建电脑;2008年08期
8 陈光奎;;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证研究——以安徽大学2008届硕士研究生为例[J];法制与社会;2010年05期
9 赵伟;袁本涛;王孙禺;;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支撑条件与环境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10 朱永东;张振刚;田帅;;区域经济因素和人口因素对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的影响——对广东省的实证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睿;;国际化背景下中国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思考[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国际化背景下的大学战略规划与战略管理”教育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徐平;我国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5 余伟良;二十世纪的中国学位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倩;中国博士生培养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刘文;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学生满意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3 何洪奇;法律硕士实践教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佩贞;研究生眼中的师生关系[D];苏州大学;2010年
5 吴怡英;博士、硕士学位点授权审核制度的沿革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6 朱芳琴;问题·原因·对策: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李素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8 黄龙华;江西省研究生教育科类结构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9年
9 王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存在的质量问题及对策[D];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
10 李企婷;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科学素养现状及其建构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叶松,蒋国俊,张磊;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2 潘懋元,吴玫;关于当前研究生教育体制创新的若干问题——兼论信息与电子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问题[J];煤炭高等教育;2004年01期
3 陈世海,宋辉,滕继果;高校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研究——以华中地区某高校为个案[J];青年探索;2003年06期
4 王璐,曹云亮;香港研究生教育的质量管理及启示[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年02期
5 王俐,邱曙东,仇国芳 ,闫小明;研究生心目中理想导师的标准[J];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海光;蔡延泉;张莹;;试论提高教育硕士培养质量的方法与策略[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2 宋协青,王殿元;新时期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1年07期
3 洪成文;美国硕士生教育发展的历史考察[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年Z1期
4 陈迁;对硕士生教育收费问题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年01期
5 鞠亚波;刘岩;常虹;;新时期研究生必备的要素[J];内蒙古医学院学报;2009年S1期
6 谭鹤群;宗力;李小昱;;关于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7 赵光武;遵循教育规律 提高培养质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6年03期
8 李建成;孟兵;;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3年02期
9 吴晓霞;实施素质教育的策略[J];吉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10 张丽君;研究生培养应强调质量意识[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裴昌幸;于晓飞;王汉江;;提高实践能力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重要手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冬;王俊安;;以双赢为目标来调整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9年
3 潘瑞芳;;浅谈基于“六西格玛”的人才培养质量管理策略[A];第11届海峡两岸信息管理发展策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李碧虹;;研究生教育的供需与培养质量[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5 曾美玲;;“两课”扬长教学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1)[C];2008年
6 邓成超;肖蕙蕙;;论社会和谐发展视野中大学文化的构建[A];建设和谐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7 张磊;;沪港创意教学比较研究初探——关于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师生来我校访学交流的几点思考[A];2006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季幼章;张英;张彦秋;董俊国;;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创造力与研究生创造力[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9 赵蒙成;;论英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A];教育的传统与变革——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四)[C];2009年
10 杨应芹;;研究生教育入世的对策[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政协委员关注研究生教育[N];中国教育报;2003年
2 记者 魏巍 通讯员 沈季 卜立平;吉大“博导”改革带来了什么[N];长春日报;2005年
3 谢克昌;重视研究生培养质量[N];人民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李們;研究生教育趋向全面收费 导师资助制存疑[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5 来茂德;今天该怎样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宁志成;完善学位体系 优化结构布局[N];江苏教育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沈峥嵘;给博士生资助“长个子”[N];新华日报;2009年
8 记者 王鸣琦;明年研究生招生规模增长百分之三十[N];陕西日报;2002年
9 尤小立;实行导师资助制仍需措施配套[N];科学时报;2006年
10 焦新;200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规模继续增长[N];中国教育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国栋;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汪志宏;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潘武玲;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缪园;基于学科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3年
5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丁哲学;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7 李世彬;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8 孟洁;中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9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10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步江;我国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及其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2 刘燕舞;高等教育服务营销策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安凤玲;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培养质量分析与建议[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4 钟丽光;工程硕士生学习行为调查及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庄建东;新建本科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刘光平;我国研究型大学引领社会的内涵与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7 田青;北京体育大学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9年
8 黄红;合并升格综合院校提高教师激励实效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9 徐敏;在校大学生应征入伍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10 姚付芳;论教师专业发展视角下的我国高师教育实习改革[D];中南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976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497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