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的新视野
本文关键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的新视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培养什么样的研究生”和“怎样培养研究生”是研究生培养模式蕴含的根本规定性。根据参与研究生培养主体在研究生培养过程诸环节中所处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不同,可以将研究生培养模式划分为政府主导型模式、高校(研究生培养单位)主导型模式、学科专业单位主导型模式、导师主导型模式、研究生主导型模式和社会(用人单位)主导型模式等六种类型。这六种模式各有利弊,但都具有可供高校(研究生培养单位)选择的价值。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培养模式 新类型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关于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改革的研究,一直是研究生教育研究中的热点问题。近些年来,就什么是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生培养模式有哪些类型的研究,形成了以下三种有影响的主张。一是李盛兵在《研究生教育模式嬗变》中,通过对研究生教育历史发展的审视,将研究生培养模式概括为学徒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应春;吴永明;丁毅强;;关于强化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王俊明;教师继续教育的三种模式[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裴劲松;略论研究生教育的模式与发展[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04期
4 陈超,顾淑霞;研究生培养中学术门户现象探析及对策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5 庞青山,谢安邦;德美两国研究生教育发展道路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10期
6 李琳;科研贡献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收费问题与对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7 赵殿军,徐金尧;部分高校在校研究生参加体育锻炼项目情况及影响因素[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李振峰;;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演进与趋势[J];滨州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9 李艳梅;;论自我教育在研究生德育中的重要意义[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3期
10 曾权伟;对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主体作用的认识[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秀英;郑一淳;张志勇;胡宝贵;董利民;;专业式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初探——以霍普金斯大学为例[A];都市型高等农业教育教学改革论文专辑[C];2007年
2 潘武玲;胡玲琳;;高校研究生科研现状与对策研究[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天明;二十世纪我国教学方法变革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汪怿;大学知识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庞青山;大学学科结构与学科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马宪春;学习技术系统设计[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范树成;德育过程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顺厚;研究生德育绩效及其评价[D];复旦大学;2004年
9 王前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10 刘庆昌;论教育思维[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栋;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05年
2 王文利;面向新世纪高校创造教育教学模式的建构[D];河北大学;2000年
3 彭旭;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与学历社会[D];厦门大学;2001年
4 李迎春;双反馈教学法在高师体育专业跨栏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5 赵丽;关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6 黄伟;(数学)教育硕士研究生教学模式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尹福军;高中化学学习策略研究与实践[D];苏州大学;2002年
8 殷小琴;美国现代研究生教育发展的特点与问题[D];浙江大学;2002年
9 吴静;民国时期学位制度探析[D];浙江大学;2002年
10 向雯芝;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文静;;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趋势分析[J];成才之路;2008年13期
2 李江;;论研究生创新教育[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张升堂;刘音;;我国研究生质量问题及解决方法评议[J];中国地质教育;2010年01期
4 柯勤飞;丁明利;;研究生教育实施“122”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年10期
5 赵秀敏;;设计艺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6年04期
6 赵风;;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年02期
7 周学荣;沈鹏;;高校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思考[J];皖西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胡义秋;詹林;;创新教育背景下研究生培养模式最优化的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年09期
9 王军会;李雷鸣;车诚;;从中外研究生培养谈基于团队学习的研究生培养模式[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张继平;余丹丹;;美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及特色探析[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9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雄;;西南联大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杨应芹;;研究生教育入世的对策[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3 赵蒙成;;论英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李小昱;王为;;国外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我国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启示[A];走中国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5 黄蓉生;;含弘论丛总序——走进新农村[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6 李伟杰;;针对研究生自身特点注重教育方法改进[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黄蓉生;;总序[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季幼章;张英;张彦秋;董俊国;;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创造力与研究生创造力[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9 肖念;沈红;;国家创新体系下的研究生教育[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柯伟玲;郑霞云;;基于折现法的研究生人力资本计量及应用[A];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科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院长 白春礼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 邓勇;服务国家 科教结合 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N];光明日报;2009年
2 通讯员 张丽;分类培养:南开大学研究生教育双轨并行[N];中国教育报;2009年
3 周小月;研究生教育“瓶颈”凸现[N];黑龙江日报;2004年
4 武书连;研究生教育缺乏竞争力,弊端始于基础教育[N];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
5 本报记者 王鸣琦;研究生教育如何面对扩招机遇[N];陕西日报;2002年
6 记者 陶洪光;上海整体改革研究生教育[N];文汇报;2001年
7 周景勤;走出普通研究生教育的误区[N];中国企业报;2003年
8 ;研究生教育遭遇应试质疑[N];人民政协报;2004年
9 王斌泰;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N];新华日报;2002年
10 记者 彭东邋李凝;北大迎来研究生教育90年[N];科技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2 汪志宏;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3 潘武玲;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陆震;政府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再造[D];同济大学;2008年
6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缪园;基于学科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3年
8 丁哲学;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9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李世彬;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改平;中韩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比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2 翟慕华;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1981~2005)[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赵丽;关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多样化的探讨[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4 孟珊;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多样化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5 王铁臣;创新人才培养与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D];吉林大学;2004年
6 吴庆华;中南工业大学研究生教育的历史回顾与未来人才培养模式探索[D];中南大学;2002年
7 郑浩;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史研究(1902~1998)[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安凤玲;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培养质量分析与建议[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9 王磊磊;我国部分高校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改革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10 王立良;关于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的新视野,,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290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52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