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内容研究:价值、选择与组织——基于我国研究生课程现状调研的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18 03:01

  本文关键词:研究生课程内容研究:价值、选择与组织——基于我国研究生课程现状调研的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调研发现,当前我国研究生课程内容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内容精深度、宽广度、前沿性等方面,并且这些问题实质上是研究生课程价值取向、知识选择与内容组织等问题的外在表现。解决这些问题,需以研究生课程内容的科研创新价值取向为指导,从科学、学科、创新等维度选择课程内容,在内容组织上要考虑学科边界、研究生教育层级与研究生主体差异等因素,依托专家共同体建立动态的研究生课程内容调整机制。
【作者单位】: 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关键词】科研创新 选择与组织 研究生课程内容
【基金】: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重点课题“我国研究生课程现状调查与建设研究”(课题编号:08W1121)的成果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课程作为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的中介桥梁。在研究生课程体系中,课程内容作为制约课程质量的决定因素作用于研究生知识、素质与能力的构建。近些年,伴随着研究生教育规模急速增长,研究生课程建设与研究的滞后与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的课程需求矛盾愈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沈文钦;;何谓“为学术而学术”——纯学术观的类型学考察[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年01期

2 陈洪捷;;论高深知识与高等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中秋;高等教育功能实现刍议[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2 唐华生;大学文化建设与学生的社会性发展[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3 谷贤林;比较视野中的中国一流大学建设[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4 康瑜;试论全球化视角下高等教育的社会批判功能[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9期

5 金顶兵,闵维方;研究型大学组织整合机制的案例研究[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2期

6 金顶兵,闵维方;论大学组织中文化的整合功能[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7 孔垂谦,文辅相;西方现代大学学术自治的制度环境基础:一种政治社会学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8 施晓光;;大学:三种意义上的释读[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3期

9 陈洪捷;;论高深知识与高等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4期

10 王志刚;高校办学特色研究论纲——高校办学特色系列研究之一[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贾云鹏;刘青秀;;论我国的教育市场分割[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眭依凡;;改造大学 大学校长不能放弃的责任[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3 康全礼;;论本科教育[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4 刘克利;;经由大学思索科学发展观——从湖南大学办学渊源说起[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5 唐安奎;;寻求合法性:高校趋同的动力机制——再论高校恰当定位为何这么难[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邹晓东;研究型大学学科组织创新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刘铁;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3 易元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4 韩震;基于整体知识能力的中国大学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5 唐丽芳;课程改革中的学校文化[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6 康全礼;我国大学本科教育理念与教学改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7 田恩舜;高等教育质量保证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8 龙献忠;从统治到治理[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荀振芳;大学教学评价的价值反思[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彭湃;大学之治:道德领导的思维向度[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邦俊;高等教育评价观念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贺燕丽;略论新时期我国的大学职能[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3 李尽晖;21世纪初叶我国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丽琳;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政府管制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5 孙菁;我国研究型大学内部管理模式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6 王瑛;我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专业化若干问题探讨[D];天津大学;2004年

7 程名威;高校人事分配制度变革对高校教师工作绩效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孙健;我国大学教师学术研究环境优化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9 陈杰;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及其衍生策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10 胡建梅;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课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洪捷;论寂寞与学术工作[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2 张应强;制度创新与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J];现代大学教育;2001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彪;;大学生科研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2 代文彬;纪巍;;高校青年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开发的管理途径探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8年03期

3 查振高;郑淑君;;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提升的系统分析及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10年06期

4 张晓钟;罗丹;郑建校;;高校毕业设计过程与科研创新能力培养[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5 吕朋飞;吴琼石;;浅谈医学院校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36期

6 迟妍;;课外科研活动中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方式探讨[J];文教资料;2009年28期

7 郭建平;李治平;;大学生课外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初探[J];中国地质教育;2009年03期

8 郭赣林;阎斌伦;;教学型本科院校科研助手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9年36期

9 赵光年;;培养独立学院教师队伍科研创新能力的探析[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年08期

10 林大静;陈利群;;高校博士后科研创新环境构建探索[J];西北医学教育;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笑仙;;创新教育理念 建设高教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综述[A];教育理念创新与建设高等教育强国——2010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刘伟;高校科研创新能力不断增强[N];黑龙江日报;2009年

2 刘曙甲 刘志伟 杜沛然 李丽;提升科研创新能力 创建国内一流大学[N];科技日报;2002年

3 ;秉承百年传统 再创世纪辉煌[N];中国教育报;2002年

4 吉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 王晓杰;文科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亟待提高[N];中国教育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刘志伟 通讯员 肖珊;从1亿到11亿[N];科技日报;2010年

6 岳娟红;太原理工大学设立 “晋昌”博士创新奖励基金[N];太原日报;2009年

7 特约记者 汪瑞林 王丽丽;发张“绿色通行证”[N];中国教育报;2002年

8 董康;努力形成“学科高原”和“学科高峰”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N];江苏教育报;2010年

9 陆祥;科研工作从大学生抓起[N];科技日报;2004年

10 郭秀芝;中国医科大学强化“八大工程”建设[N];消费日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新主;从论文视角看博士后制度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作用[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2 江胜强;提高高等医学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D];南京医科大学;2008年

3 马楠;基于课题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段丽;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5 吴佩;研究型大学科研评价制度对教师科研绩效影响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郭青青;中英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比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7 杨树兵;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高等教育的发展——兼论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与苏州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相关政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1年

8 惠连晓;地方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现状及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荣丽;我国大学教师学术休假制度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10 王慧琦;河南省高校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研究生课程内容研究:价值、选择与组织——基于我国研究生课程现状调研的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38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538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0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