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若干思考

发布时间:2019-11-08 17:38
【摘要】:认为博士生招生与指导制度、导师的指导责任和指导补充制度、课程修读和科学研究的结构化耦合机制都是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重要方面。对这些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锐锷,胡安娜;英、美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2 孙朝;大众化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结构矛盾及其变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3 李琳;科研贡献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收费问题与对策[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4 李振峰;;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演进与趋势[J];滨州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5 李艳梅;;论自我教育在研究生德育中的重要意义[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6年03期

6 杜红梅,王葵,邵小佩,陈秀丽;高校研究生对研究生教育现状满意度的调查[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7 王艳;;研究生教育可持续发展探析[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8 李敏;战后美国科技政策对其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影响[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年03期

9 楼成礼,孟现志;新时期研究生素质教育综合模式研究[J];高等理科教育;2004年02期

10 王根顺;包水梅;;研究生教育本质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康全礼;;论本科教育[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2 潘武玲;胡玲琳;;高校研究生科研现状与对策研究[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3 汪怿;大学知识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顺厚;研究生德育绩效及其评价[D];复旦大学;2004年

5 李正;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质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陈振中;论教育身份[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王道红;学位论文质量管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9 侯建国;二战后加拿大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05年

10 丁哲学;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向雯芝;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研究[D];湖南大学;2002年

2 钟怡;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国专业硕士学位教育质量控制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林伟连;研究生教育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及提升途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4 谭丽君;体育教育训练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5 范诗武;研究生课程建设——基于概念比较的思考[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6 段丽;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研究[D];湖南大学;2003年

7 李静茹;中国研究生导师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刘惠玲;我国重点理工科大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9 罗中琼;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10 林云;中美教育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研究[D];中南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黄楚玉;试论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高等理科教育;2000年02期

2 杜兆君;重视研究生学习动机的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4年06期

3 罗尧成;对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思考——基于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分析的建议[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4 刘颖;进一步推进“按一级学科招收培养研究生”[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年12期

5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铁东;;博士延期毕业的主要原因探究及应对措施[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2期

2 张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四个关键因素——以浙江大学食品学科为个案[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8期

3 沈文钦;赵世奎;蔺亚琼;;美国博士生流失率与淘汰制度分析[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年03期

4 石靖;方家银;;培养工程硕士要把握的几个问题[J];继续教育;2011年08期

5 姜浩;徐兴平;王旱祥;刘衍聪;丛晶;;工程硕士培养问题及策略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2期

6 王福胜;刘少雪;;互联网对博士生学习共同体的影响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7 毛丹;;我国高校研究生管理的局限及理性管理对策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1年23期

8 殷晓丽;王德炳;沈文钦;郭立;;影响我国临床医学专业博士培养质量的制度因素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03期

9 张剑;王秀红;;我国情报学博士生教育现状概述[J];新世纪图书馆;2011年06期

10 邱天爽;刘蓉;刘惠;唐洪;朱勇;刘海龙;;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裴昌幸;于晓飞;王汉江;;提高实践能力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重要手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2 李碧虹;;研究生教育的供需与培养质量[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郑爱平;;加强高等教育科学研究 提高本科生培养质量[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4 吴启迪;;博士生教育在高等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5 王强;李俊策;刘学亭;;以科技实践提高本科生的培养质量[A];制冷空调学科教学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与教学研讨会[C];2006年

6 蔡妙花;曹春;赵乃良;;优化管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和实践[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金炎;郑新蓉;;硕士生对学术世界的态度调查[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刘建伟;苏东林;孙则怡;张有光;;工程硕士招生与培养方法研究[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孙立荣;;科研能力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第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章力建;徐前;;发挥科研单位优势 办好农科研究生教育——以中国农业科学院为例[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苏州大学 罗时进;博士教育:用什么来保证质量[N];社会科学报;2010年

2 记者 朱建华;一个导师最多同时带47名博士生[N];长江日报;2010年

3 本报通讯员 陈少远 项健 本报记者 靳晓燕;博士生教育遭遇“质量”拷问[N];光明日报;2010年

4 王元丰;对我国博士生教育和科研发展的思考[N];学习时报;2011年

5 顾瑞珍 张景勇;博士生培养不能搞“大跃进”[N];中国改革报;2005年

6 记者 李江涛;清华新政,将“博导”头衔打回“原形”[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7 黄合来;博士生教育的核心价值[N];学习时报;2010年

8 全国政协委员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王晓秋;我国博士生教育质量亟待提高[N];人民政协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张宁锐;博士生教育的一个特殊课堂[N];人民政协报;2010年

10 记者 朱建华;博士生教育,有淘汰才有质量[N];长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国栋;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2 张英丽;论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徐平;我国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5 彭安臣;中国博士生资助[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胥秋;大学学科文化的冲突与融合[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秦风冰;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9 张凌云;德国与美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燕京晶;中国研究生创造力考察与培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文燕;我国博士生招考方式变革的探析[D];复旦大学;2011年

2 王慧;中美博士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3 韩勤;基于国家竞争力的我国博士生教育国际化战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李海娜;中美博士生资助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5 朱亭亭;二战后美国博士生教育的历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蔚虹;我国博士生培养质量的认识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7 安凤玲;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培养质量分析与建议[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8 仝召燕;文科博士生学术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王彩红;博士生教育中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重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10 仝召燕;文科博士生学术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5579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5579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58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