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角模糊数的研究生录取问题

发布时间:2020-03-07 20:40
【摘要】:为了保证研究生录取问题的科学性、合理性,提出了解决研究生录取问题的优化模型.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提出了学生综合成绩的量化方法,给出了导师与学生之间彼此满意度及其相互满意度的测算模型,建立了基于双方满意度最大化的研究生录取问题优化模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高亮;徐伟;潘宏亮;杨锐;孟高峰;;研究生录取问题的数学模型[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6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如海;叶依广;;基于模糊理论的城市交通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模型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2 李赣湘,杨成梧;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模糊神经Petri网模型[J];兵工学报;1998年03期

3 黄景德,王兴贵,王祖光;基于模糊评判的装备故障预测模型研究[J];兵工学报;2001年04期

4 于剑,程乾生;模糊划分的一个新定义及其应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5期

5 潘紫微,徐金梧;一种用于模式分类有监督的模糊ART神经网络[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6 郑华;高校体育对女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07期

7 李洪兴;数学神经网络(Ⅳ)──离散型反向式神经网络[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3期

8 李洪兴;数学神经网络(V)──某些数学方法的神经网络表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9 李艳平,李洪兴;基于神经网络的模糊关系方程解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2期

10 苗志宏,李洪兴;基于内变换的模糊关系方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肖广明;郑书洧;张嘉伟;林昌熔;;基于0-1规划的PMU最优配置方法[A];第十一届全国电工数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黄静莉;王常明;王钢城;张成杰;;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冰湖溃决危险度划分中的应用——以西藏自治区洛扎县为例[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贵州省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岩溶·工程·环境”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杨晓丽;马玉祥;;模糊知识表示及其在机器学习中的应用[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8年

4 于福生;;基于落影化模糊规则的故障诊断专家系统[A];1998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8年

5 朱文彪;孙增圻;常佶;;模糊推理与复杂过程建模[A];1999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天绪;集成电路缺陷分布模型和容错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9年

2 杜文吉;模糊控制系统中的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9年

3 姜宁;电子对抗仿真系统中的多属性决策理论模型与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4 曹恒;基于模糊逻辑的内燃机车大功率柴油机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5 刘海龙;动态环境下分布式智能系统的任务协作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01年

6 苏为华;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0年

7 陆再林;基于图形理解的建筑工程量信息获取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8 黄欢;模糊数及模糊度量空间中若干问题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9 袁野;摄像机标定方法及边缘检测和轮廓跟踪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10 辛明军;面向协同设计系统的分布式群体决策支持技术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龚玉苗;培养隐喻意识与扩展英语词汇的关系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大国;煤炭枯竭期城市—阜新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发展战略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0年

3 王虎;基于频谱分析和模糊神经网络的轨道病诊断仪的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4 徐章艳;基于Vague集的近似推理[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赵金宪;啤酒发酵过程微机监控技术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1年

6 鞠红梅;L—fuzzy集的截集与凸模糊子集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7 孟丹;基于事例推理的检索与推理模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文军;拓朴群上的超拓扑群[D];昆明理工大学;2001年

9 陈颀;烟叶复烤机智能控制系统的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1年

10 刘天键;自适应模糊单神经元非模型控制系统的研究[D];福州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瞿海东,章丽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2年10期

2 应义斌,曾超 ,徐惠荣 ,邹黎明 ,许叔平;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J];高教探索;2003年02期

3 钱存阳;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障碍与对策分析[J];高教探索;2004年01期

4 孙朝;研究生创新能力特性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8期

5 王伟;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初探[J];江苏高教;2004年06期

6 张优智,卢元琦;阻碍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探析[J];锦州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王伟;廖良美;;自主创新与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7年16期

8 吴宏翔,熊庆年 ,顾云深;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不足的表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年09期

9 何德忠,方祯云,张素荷;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01期

10 郑金洲;创新能力培养中的若干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0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晓林;赵金宪;;结合导师制进行本科毕业设计改革的探索[J];价值工程;2011年26期

2 夏徽;;对建国后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就业模式的综述[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年13期

3 刘跃;邓维斌;黄蜀江;;毕业设计选题系统的构建与实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年07期

4 ;2010年南宁市夏季大中专毕业生“双向选择”洽谈会成功举行[J];人事天地;2010年20期

5 王向京;;贫困地区高校毕业生外流应加以重视[J];干部人事月刊;1995年04期

6 ;钩沉[J];教育与职业;2011年19期

7 王元新;陈耀;王福连;;’93大连:“伊甸园”主人何处去?[J];干部人事月报;1994年Z1期

8 江枫;;找个好工作[J];中国就业;2000年07期

9 易丹;;论大学生就业诚信问题及解决途径[J];当代经济;2011年13期

10 陆炳飞;陈小玲;;发挥高校人才交流中心作用为深化高校改革服务[J];教育管理研究;1994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郭弘;双向选择要注意哪些细节?[N];重庆日报;2004年

2 沙文蓉;求职双向选择拷问诚信[N];南京日报;2005年

3 田明辉 胡秉应 本报特约记者 莫小亮;博士也能双向选择啦[N];解放军报;2010年

4 郭振纲;让大学生和用人单位实现双向选择[N];工人日报;2004年

5 吴烨;双向选择:带给师范生什么[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6 记者 张庆华;州直全力打造人才就业平台[N];伊犁日报(汉);2008年

7 宋全政;山东力推行业性中小型招聘会[N];中国教育报;2007年

8 李泳沩;双向选择 服务基层[N];吉林日报;2007年

9 记者 刘云鹏;近万名学子参加洽谈会[N];安阳日报;2006年

10 记者 李成业;我区将实行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N];西藏日报;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于春娥;建国以来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沿革与职业价值观的演变[D];山东大学;2008年

2 陈令霞;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演变及其价值分析[D];东北大学;2006年

3 陈小能;我国高职毕业生就业政策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孟霞;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及对策[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5 邵永同;当前我国社会转型期大学生择业观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

6 史丽丽;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点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陈振娟;大学生择业心理与社会需求之矛盾分析[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8 王迎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探析[D];山东大学;2007年

9 李功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蒙婷;航海类专业学生就业指导对策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5854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5854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56e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