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专业教育“去学术化”的中国式表达及其反思——教育政策文本形成、扩散的文化视角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查啸虎,陈玉梅;走向两性平等——教育公平性别视角的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朱绍友;当前青年社会化过程中的隐忧与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尚超;美国“家庭学校”学生社会化问题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5期
4 王冀生;文化是大学之魂[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4期
5 李强;大学理念再思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6 杨东平;;从权利平等到机会均等——新中国教育公平的轨迹[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年02期
7 张玉林,刘保军;中国的职业阶层与高等教育机会[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张学文;;大众化背景下大学使命的重新审视[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9 李传益;论文化教育与文献传播[J];图书与情报;2003年05期
10 谷峪,张文华;现代社会的社区教育大有可为[J];长白学刊;200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毛勇;;人口学视角下中国高等教育规模速度发展过程中的反思[A];科学发展观和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永久;教育制度的生成与变革——新制度教育学论纲[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3 黄忠敬;知识·权力·控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4 傅建明;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价值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5 崔景贵;解读心理教育:多学科的视野[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6 郑家福;新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文化检讨[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杜晓利;教育研究重心的转移[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杨颉;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9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10 韩映雄;高等教育质量精细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旭;当代西方女性主义教育——理论与实践[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彭波;关于思想政治课价值取向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0年
3 李冠新;法治的信仰与法律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4 薛孝宏;论教学交往——理论的探究与现实的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常亚慧;教学认识方式考察[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6 王传金;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7 陈金龙;西北贫困地区小学校本师资培训研究与实验[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8 廖大鹏;论师生关系的新发展[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9 杨曦;成都高新区离异单亲家庭普高生的家庭教育现状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10 雷爱华;论课堂问题行为[D];广西师范大学;200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徐永;;研究生专业教育“去学术化”的中国式表达及其反思——教育政策文本形成、扩散的文化视角[J];江苏高教;2011年04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记者 段庆文;打造中国保险教育优质品牌[N];中国保险报;2001年
2 凌津;MPA:为未来准备领导人[N];华夏时报;2001年
,本文编号:25997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5997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