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的价值转向——基于历史主义的视角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迟恩莲;苏联的博士生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90年02期
2 徐希元;深化博士生教育改革 努力培养青年学术骨干[J];江苏高教;2000年01期
3 孔杰;探索博士生教育规律 努力提高培养工作水平[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年04期
4 周春华;创新能力培养:中西方博士生教育之比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2期
5 张文修,姚天祥,陈钟颀;博士生教育的综合改革[J];科技.人才.市场;1995年01期
6 潘军,赵正洲;浅谈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发展趋势[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7 陈子辰;深化改革 调整结构 提高博士生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5年05期
8 江昌林,杨再明;博士生教育中几个问题的实践与探讨[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9 陈学飞;警惕博士生教育中的“学位工厂”现象[J];中国高等教育;2000年18期
10 庞海芍;博采众家之长 完善中国博士生教育制度[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简明;;高校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模型研究[A];中国质协2001年学术年会暨第二届中美质量管理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余莉;;1980~2004年中国博士生教育的结构特征分析[A];改革开放与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3 吴启迪;;博士生教育在高等学校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4 徐铁英;;大学管理者、政府及大学组织对美国博士生教育发展的影响[A];改革开放与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8年
5 王玉潜;单玲玲;;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特点及启示[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6 杨叔子;;《游褒禅山记》对研究生教育的启思[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7 赵丽;;西方发达五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之比较研究[A];庆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成立20周年大会暨2003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集[C];2003年
8 谷晓红;;英国高等教育的学习与思考[A];2006国际传统医药创新与发展态势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孙华;;博士生创新能力培养:观念与制度的辩证[A];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2006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10 马廷奇;;大学利益相关者与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创新[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黄合来;博士生教育的核心价值[N];学习时报;2010年
2 记者 朱建华;一个导师最多同时带47名博士生[N];长江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宁锐;博士生教育的一个特殊课堂[N];人民政协报;2010年
4 记者 朱建华;博士生教育,有淘汰才有质量[N];长江日报;2010年
5 本报通讯员 陈少远 项健 本报记者 靳晓燕;博士生教育遭遇“质量”拷问[N];光明日报;2010年
6 徐敏;质量评估如何科学公正?[N];解放日报;2003年
7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周海涛;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向国外借鉴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如何打造最具竞争力的博士学位[N];科学时报;2003年
9 记者 李江涛;清华新政,将“博导”头衔打回“原形”[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10 顾瑞珍 张景勇;博士生培养不能搞“大跃进”[N];中国改革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国华;我国高校理工科博士生科研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2 张英丽;论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3 徐平;我国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彭安臣;中国博士生资助[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张国栋;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6 胥秋;大学学科文化的冲突与融合[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张凌云;德国与美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燕京晶;中国研究生创造力考察与培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金凌志;理工科博士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朱泓;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勤;基于国家竞争力的我国博士生教育国际化战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2 李海娜;中美博士生资助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3 朱亭亭;二战后美国博士生教育的历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文燕;我国博士生招考方式变革的探析[D];复旦大学;2011年
5 仝召燕;文科博士生学术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王彩红;博士生教育中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重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仝召燕;文科博士生学术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8 王彩红;博士生教育中导师与研究生关系的重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张立迁;基于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博士生奖学金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李丽;美国“再构建ph.D.项目”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291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2629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