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专业硕士(MPAcc)“内涵式”培养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21 19:06
会计专业硕士(MPAcc)选择"内涵式"培养模式,需要厘清MPAcc研究生应用型的培养思路,优化MPAcc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以培养综合型人才为目的,从源头上提升会计人才的质量。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MPAcc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目前的培养现状,然后介绍了"内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和MPAcc实施"内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最后从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设置、教学管理方式制定、实习基地建设、考核方式选择和师资队伍建设六个方面介绍了如何构建MPAcc"内涵式"培养模式,以期对高校MPAcc的培养提供建设性意见。
【文章来源】:商业会计. 2020,(23)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MPAcc的产生及其现状
(一)MPAcc及其产生
(二)MPAcc人才培养现状
1. 培养目标不清晰。
2. 课程设置不合理。
3. 教学方式不新颖。
4. 实践环节不系统。
5. 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6. 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三、“内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及实施的必要性
(一)“内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二)MPAcc实施“内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 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
2. 应对科技创新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挑战。
3. 迎接国际化竞争的需要。
四、MPAcc“内涵式”培养模式框架
(一)基于“内涵式”的MPAcc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
1. 重质量、重成效。
2. 求特色、求创新。
(二)基于“内涵式”MPAcc课程体系的设置
1. 公共基础课程。
2. 专业基础课程。
3. 专业核心课程。
4. 专业特色课程。
(三)基于“内涵式”MPAcc教学管理方式的制定
1. 更新和整合MPAcc的课程内容。
2. 改进和丰富MPAcc的教学手段。
(四)基于“内涵式”MPAcc实习基地的建设
1. 目标定位。
2. 建设内容。
(五)基于“内涵式”MPAcc考核方式的选择
(六)基于“内涵式”MPAcc师资队伍的建设
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2. 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内涵式发展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以天津科技大学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建设为例[J]. 郭艳玲,程绍玲,孙冬兰. 教育教学论坛. 2020(09)
[2]我国国际化会计人才的概念框架、培养模式与质量提升[J]. 董南雁,张俊瑞,苏洋. 会计研究. 2020(01)
[3]对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进的思考[J]. 刘儒昞.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2019(02)
[4]AAPEQ认证视角下全日制MPAcc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王青松,施隽.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17)
[5]我国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综述[J]. 李爱琴,马锦,吴莹.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8(09)
[6]专业会计硕士(MPAcc)培养模式的探讨——以东华理工大学为例[J]. 陈宏斐,邱卫林.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7]MPAcc本土企业教学案例编写的实践与体会[J]. 王珍,杨苗苗. 商业会计. 2017(18)
[8]内涵式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河北经贸大学的探索与实践[J]. 李桂荣,戎来. 大学教育. 2017(09)
[9]基于“校企合作”的会计实践教学研究[J]. 刘胜强. 财政监督. 2016(16)
[10]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问题及其改进[J]. 郑伟. 财务与会计. 2014(12)
本文编号:3044786
【文章来源】:商业会计. 2020,(23)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MPAcc的产生及其现状
(一)MPAcc及其产生
(二)MPAcc人才培养现状
1. 培养目标不清晰。
2. 课程设置不合理。
3. 教学方式不新颖。
4. 实践环节不系统。
5. 考核方式过于单一。
6. 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三、“内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及实施的必要性
(一)“内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内涵
(二)MPAcc实施“内涵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 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需求。
2. 应对科技创新对高素质会计人才的挑战。
3. 迎接国际化竞争的需要。
四、MPAcc“内涵式”培养模式框架
(一)基于“内涵式”的MPAcc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
1. 重质量、重成效。
2. 求特色、求创新。
(二)基于“内涵式”MPAcc课程体系的设置
1. 公共基础课程。
2. 专业基础课程。
3. 专业核心课程。
4. 专业特色课程。
(三)基于“内涵式”MPAcc教学管理方式的制定
1. 更新和整合MPAcc的课程内容。
2. 改进和丰富MPAcc的教学手段。
(四)基于“内涵式”MPAcc实习基地的建设
1. 目标定位。
2. 建设内容。
(五)基于“内涵式”MPAcc考核方式的选择
(六)基于“内涵式”MPAcc师资队伍的建设
1.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2. 提升教师专业素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内涵式发展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以天津科技大学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建设为例[J]. 郭艳玲,程绍玲,孙冬兰. 教育教学论坛. 2020(09)
[2]我国国际化会计人才的概念框架、培养模式与质量提升[J]. 董南雁,张俊瑞,苏洋. 会计研究. 2020(01)
[3]对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改进的思考[J]. 刘儒昞. 高等财经教育研究. 2019(02)
[4]AAPEQ认证视角下全日制MPAcc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王青松,施隽.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8(17)
[5]我国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综述[J]. 李爱琴,马锦,吴莹.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8(09)
[6]专业会计硕士(MPAcc)培养模式的探讨——以东华理工大学为例[J]. 陈宏斐,邱卫林.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7]MPAcc本土企业教学案例编写的实践与体会[J]. 王珍,杨苗苗. 商业会计. 2017(18)
[8]内涵式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会计学专业教学改革——河北经贸大学的探索与实践[J]. 李桂荣,戎来. 大学教育. 2017(09)
[9]基于“校企合作”的会计实践教学研究[J]. 刘胜强. 财政监督. 2016(16)
[10]会计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的问题及其改进[J]. 郑伟. 财务与会计. 2014(12)
本文编号:304478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3044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