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办学实践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启迪

发布时间:2017-04-23 10:16

  本文关键词: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办学实践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启迪,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基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办学实践,对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过程中的企业选择、课题选择、过程控制、培养年限、科研成果界定、知识产权归属、论文评价体系等问题提出了一些具体建议。
【作者单位】: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关键词】全日制专业学位 研究生培养 校企联合 分类培养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教育部于2009年出台文件,从应届本科毕业生中部署增招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生分类培养的改革举措,具有深远的影响[1]。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以下简称“哈工大(深圳)”)从建院开始就坚持探索“实验室培养研究生”与“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相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丁雪梅;甄良;宋平;杨连茂;魏宪宇;;实施分类培养 构建应用型人才质量保证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年02期

2 李忠;熊玲;陈小平;;建立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奖助体系、实践教学基地的探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君;刘丹梅;顾玉萍;;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2 仲晓天;王世伟;;基于社会需求下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的思考[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3 周渝慧;黄丽琳;王腾;;电气类应用型研究生的教育教学模式研究[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年S1期

4 王建庆;阎克路;李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实践探析[J];纺织教育;2012年01期

5 徐小龙;孔媛媛;李梦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螺旋提升型”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6 周益兰;刘华奇;刘浩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背景分析及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31期

7 邹海燕;;向应用转型是中国研究生教育改革发展的当务之急[J];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02期

8 徐博;高伟;奔粤阳;周广涛;;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评价[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07期

9 杨震;;国内外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比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年02期

10 娄淑琴;高万英;;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探究与实践[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3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丽;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管理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郑继超;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及培养模式调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于超;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1年

4 台晓鑫;基于CIPP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5 李秀勤;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角色认同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王晓琴;全日制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培养的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7 范雯媛梓;广西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刘若泳;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9 刘兴华;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耦合培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10 许颖;我国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应春;丁毅强;刘怡军;;广东省工科类高校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2 谢笑珍;;“大工程观”的涵义、本质特征探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3期

3 徐慧;;产学研相结合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探索[J];今日科苑;2009年07期

4 董俊虹;董芳;王润孝;;国内外高校研究生课程设置比较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青霞;赵会茹;;应用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初探[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李宏娟;李楠楠;;对高等学校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思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3 邹海燕,李晓东;美国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J];教书育人;2005年32期

4 冯华国;吴传新;龚建平;李生伟;;定期开展学术活动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1年04期

5 井辉;;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探析——基于国内几所大学的探索和经验[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3期

6 赵丽,韩延明;论大学理念的嬗变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拓展[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杨元宵;徐爱琴;;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8年10期

8 刘伟士,张近君 ,蔡光先 ,赵桐先;中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初步改革[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0年01期

9 明航;中美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分析[J];江苏高教;1998年05期

10 夏欢;毛祖桓;;浅析研究生教育中的“导学互动关系”[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辉;;电子信息类人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索[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魏庆朝;;加强校企联合培养,,提高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皮国萃;;基于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系统论的观点与方法[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田学真;;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路径探析[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蒋希成;谢宁;张洋;田旭升;;中医药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探讨[A];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严鸿珍;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魅力何在[N];新华日报;2001年

2 记者 龙镇;官校企联合培养工业设计研究生[N];广东科技报;2011年

3 本报通讯员 龙永筑  本报记者 吴春燕;“贯通式”研究生培养模式获“三赢”[N];光明日报;2003年

4 邵岭;舞台有了,还要有剧本[N];文汇报;2005年

5 袁锋;校企联合培养或为出路[N];海南日报;2007年

6 林红梅;我国诞生首个校企联合飞机维修研究生人才基地[N];中国改革报;2007年

7 季轩;宏教泽系侨情 打造港澳台侨高素质人才培养基地[N];光明日报;2007年

8 记者 杨启蒙;“校企”精英纵论大学生就业[N];信息时报;2003年

9 ;“亚信现象”的思考—高薪就业背后的教改之路[N];云南日报;2010年

10 龙永筑;让学校、企业、学生“三赢”[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茹;新加坡与泰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青青;中英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比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3 范柳俊;我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4 曹成秀;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5 彭雯;广西高校产学研合作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6 史岩峰;内蒙古高师音乐教育专业钢琴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7 吴巧玲;美国比较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启示[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余勇;产学研合作研究生培养模式实现方式多样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于洁;我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10 陶春莉;中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演变轨迹及其时代特征[D];兰州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校企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办学实践对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启迪,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22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3222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74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