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活体验的研究生与导师“生活—学习共同体”构建

发布时间:2021-07-12 18:55
  师生生活—学习共同体是一个能有效连接研究生与导师生活和学习的学习型组织,可以激发研究生学习与科研的积极性、提高研究生学习效率、提升研究生学术水平。研究生与导师的生活—学习共同体的构建,面临时空、制度和文化三重困境。基于生活体验构建研究生与导师的生活—学习共同体,可以更好地帮助研究生理解自身及生活学习体验,促进研究生各个方面的发展。 

【文章来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9,32(03)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师生“生活—学习共同体”的内涵分析
二、师生生活—学习共同体的价值
    (一) 以满足归属需要来激发研究生主观能动性
    (二) 以发展高级理解力来提高研究生学术水平
    (三) 以促进资源共享来塑造新型师生关系
三、构建师生生活—学习共同体的困境
    (一) 时空困境
    (二) 制度困境
    (三) 文化困境
四、构建师生生活—学习共同体的策略
    (一) 体验——师生共同投身学习生活
    (二) 回忆与反思——师生共同反思学习生活体验
    (三) 语言符号表述——师生共同描述体验并进行文本呈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自我决定理论的新发展述评[J]. 赵燕梅,张正堂,刘宁,丁明智.  管理学报. 2016(07)
[2]“学习共同体”:理论价值与实践困境[J]. 屠锦红.  当代教育科学. 2013(16)
[3]大学师生学术共同体新构摭论[J]. 蒋晓虹.  高教发展与评估. 2011(05)
[4]我国高校研究生与导师关系现状调查[J]. 周文辉,张爱秀,刘俊起,赵清华,周玉清.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0(09)
[5]导师与研究生之间的和谐关系研究[J]. 张静.  中国高教研究. 2007(09)
[6]教育现象学:一门新型的教育学——访教育现象学国际大师马克斯·范梅南教授[J]. 李树英.  开放教育研究. 2005(03)
[7]生活体验研究:含义、原理与主要环节——范梅南的教育学研究方法论在教师教育意义上的解读[J]. 金美福.  外国教育研究. 2004(06)
[8]试论现代大学教学组织的辅助形式——洛可可沙龙与伦敦咖啡馆的启示[J]. 胡弼成,廖梅.  高等教育研究. 2002(02)

硕士论文
[1]本科优秀生导师制研究[D]. 何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7
[2]高校教师与学生群际互动研究[D]. 唐文跃.苏州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280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3280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ea7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