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的思考
发布时间:2021-10-25 14:46
随着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检验医师作为检验与临床沟通的桥梁,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对于检验科工作人员的要求亦越来越高。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作为未来检验医师的主力军,其培养方式及成果对于检验科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检验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模式仍处于摸索阶段。目前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仍存在人员匮乏、轨道不清、科研培养模式的不和谐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攻读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的硕士研究生心理压力过重,违背检验医师培养的初衷,也无法保证检验医师的培养质量。试图探讨检验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现状,并尝试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文章来源】:继续医学教育. 2019,33(05)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模式
2 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的的培养现状及问题
2.1 人员匮乏问题
2.2 培养过程中与其他实习轨道分别不清
2.3 临床检验专业学位硕士面临的科研压力
3 检验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可能的解决办法
3.1 加大宣传, 吸引优秀的临床专业学子报考
3.2 平衡临床医师与检验医师相互的诉求
3.3 开设专业课程, 加强各平台负责人建设
3.4 转换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的科研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对策[J]. 邱志辉,黄炯周,韦绮珊,许命锋.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12)
[2]检验技师心理压力源分析及干预策略[J]. 刘杰,关梅林,骆利.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22)
[3]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及问题探讨[J]. 张波,张晓莉,姚春艳,黄庆,刘智勇,陈庆海,府伟灵.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06)
[4]从检验医师岗位看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J]. 张波,张晓莉,姚春艳,黄庆,陈庆海,府伟灵.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05)
[5]检验医师临床沟通能力培训模式探讨[J]. 李佳,胡梅,马娟,张曼. 继续医学教育. 2016(08)
[6]检验医学住院医师的临床能力要求[J]. 乔蕊,张捷.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03)
[7]临床医师如何在检验医师培养中发挥作用[J]. 方秋红,张曼. 继续医学教育. 2015(11)
[8]检验报告解释签发对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作用[J]. 乔蕊,张捷. 继续医学教育. 2014(07)
[9]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体会[J]. 王凤超,朱安友,胡建国,梅传忠,李玉云. 淮海医药. 2014(03)
[10]检验医师——检验医学发展的出路[J]. 赵桂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06)
本文编号:3457619
【文章来源】:继续医学教育. 2019,33(05)
【文章页数】:3 页
【文章目录】:
1 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的培养模式
2 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的的培养现状及问题
2.1 人员匮乏问题
2.2 培养过程中与其他实习轨道分别不清
2.3 临床检验专业学位硕士面临的科研压力
3 检验专业学位硕士培养可能的解决办法
3.1 加大宣传, 吸引优秀的临床专业学子报考
3.2 平衡临床医师与检验医师相互的诉求
3.3 开设专业课程, 加强各平台负责人建设
3.4 转换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的科研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及对策[J]. 邱志辉,黄炯周,韦绮珊,许命锋.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12)
[2]检验技师心理压力源分析及干预策略[J]. 刘杰,关梅林,骆利.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22)
[3]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模式及问题探讨[J]. 张波,张晓莉,姚春艳,黄庆,刘智勇,陈庆海,府伟灵.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06)
[4]从检验医师岗位看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J]. 张波,张晓莉,姚春艳,黄庆,陈庆海,府伟灵.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05)
[5]检验医师临床沟通能力培训模式探讨[J]. 李佳,胡梅,马娟,张曼. 继续医学教育. 2016(08)
[6]检验医学住院医师的临床能力要求[J]. 乔蕊,张捷.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6(03)
[7]临床医师如何在检验医师培养中发挥作用[J]. 方秋红,张曼. 继续医学教育. 2015(11)
[8]检验报告解释签发对检验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重要作用[J]. 乔蕊,张捷. 继续医学教育. 2014(07)
[9]临床检验诊断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体会[J]. 王凤超,朱安友,胡建国,梅传忠,李玉云. 淮海医药. 2014(03)
[10]检验医师——检验医学发展的出路[J]. 赵桂梅.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3(06)
本文编号:34576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34576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