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与台湾学前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比较研究
本文关键词:大陆与台湾学前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比较研究
【摘要】: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指导性文件,它既是研究生培养目标和质量要求的具体体现,又是指导研究生科学制订个人培养计划,进行研究生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依据。我国专业硕士的设置与培养经历不足20年,仍处于一个积极探索的时期。科学的制定培养方案是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本研究以大陆西北师范大学和台湾新竹教育大学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研究及现场访谈等方法,对两所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进行了比较,从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实践环节、培养要求等要素进行了比较与分析,探索两地教育硕士培训的特点,以期为国内学前教育硕士培养提供参考。研究发现,在培养目标上,两校都以高水平的幼儿教育机构实践人才为培养对象,在教学中强调理论与实务并重,在理论基础、研究课程中,主张前沿的、国际化的知识的学习。但因培养方案制定的自主性及两地相关教育政策的不同,具体的培养规格有所不同:西北师范大学在课程与研究中注重道德教育、注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注重外语能力;新竹教育大学在课程与研究中注重本土化、多元化、专业化、及精致化的设置与实施,以期学生达到多元化发展。在课程结构设置上,两所高校在课程结构上都采用了板块(模块)组合的方式,同时实行学分制。但是,在具体的课程结构划分上还是有所差异:课程设置比重不同、实践模块的划分不同、修课的灵活性不同。在课程内容设置上,一些课程内容相似度较高,但还是有一些不同点:西北师范大学开设有公共必修课程,国家对政治、外语课程的开设有统一的要求;两校均重视对研究方法类课程的学习,但西北师范大学的研究方法课程开设纬度较大,有完整的学科性质,新竹教育大学研究方法类课程较细致,多为专题小课程;西北师范大学注重原理类专业理论课程的开设,新竹教育大学主要为专题类研究课程;在专业理论课的开设中,新竹教育大学课程体现“精致化”、“本土化”的特点;新竹教育大学总体课程设置中实践课程比例较高,课程种类丰富,实践性强;西北师范大学实践种类丰富,实践类专业课程较少。在实践环节的实施中,西北师范大学以入园实践为主,新竹教育大学以践课程为主;新竹教育大学注重互动讨论、小组配合,同时善于利用校内客座教授资源;新竹教育大学因课程需要,进行个人实践活动的人数较多;新竹教育大学的实践资源丰富。在培养要求上,在入学优惠政策上、招生入学书面审查、培养年限、最低成绩分数、导师制度上有略微差异。由此可见,两校的培养方案各有特色,都力图对学生进行全面优质的培养。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国内的培养方案具有注重道德教育、外语教育、注重学科基础课程、注重理论课程、注重实践环节等优点。国内培养方案的不足有课程开设为大而全的学科体系,选修课程少、实践课程开设不足,个人课外实践活动较少,多元化教育理念体现不足、前沿性课程少四个方面。基于以上研究,提出课程开设精致化,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并提供开放的选课体系,增加实践课程并拓宽实践理念,重视多元文化教育四个方面的启示。
【关键词】:学前教育 专业硕士 培养方案 比较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1-4;G643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0
- 绪论10-20
- (一)问题的提出10-11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11
- 1.研究目的11
- 2.研究意义11
- (三)文献综述11-17
- 1.核心概念界定11-13
- 2.研究综述13-16
- 3.现有研究的不足16-17
-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17-20
- 1.研究思路17
- 2.研究对象17
- 3.研究方法17-20
- 一、大陆和台湾学前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概况20-24
- (一)大陆和台湾两地学前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发展概况20-21
- 1.大陆地区学前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发展概况20
- 2.台湾地区学前教育硕士研究生的发展概况20-21
- (二)两校学前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概况21-24
- 1.西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概况21-22
- 2.台湾新竹教育大学幼儿教育学系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概况22-24
- 二、大陆与台湾学前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比较24-39
-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24-27
- (二)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27-34
- 1.课程结构27-28
- 2.课程内容28-34
- (三)实践环节34-36
- (四)培养要求36-39
- 三、对大陆学前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启示39-44
- (一)对大陆学前教育硕士培养方案的分析39-41
- 1.大陆学前教育硕士陪养的特点与优势39-40
- 2.大陆学前教育硕士陪养存在的问题40-41
- (二)对大陆学前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启示41-44
- 1.课程开设精致化41
- 2.适当增加选修课程,,提供开放的选课体系41-42
- 3.增加实践课程,拓宽实践理念42
- 4.重视多元文化教育42-44
- 附件一:西北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45118 )44-52
- 附件二:关于学前教育硕士培养的若干问题访谈问卷52-53
- 参考文献53-56
- 致谢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兰;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应处理的三对关系[J];江苏高教;2003年05期
2 胡景初;设计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改革思路[J];中国林业教育;2003年01期
3 曹静 ,黄正泉;中美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系统化比较[J];理工高教研究;2005年04期
4 谭鹤群;宗力;李小昱;;关于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5 张玲玲;张新;王海波;;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思考[J];中医教育;2006年06期
6 佘龙华;施晓红;邹东升;;关于硕士研究生培养流程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6年03期
7 常宝英;;试论优化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原则与内容[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7年12期
8 刘喻;;中美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J];菏泽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谭立章;;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定位[J];理工高教研究;2007年03期
10 吴耀生;;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思考[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7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穆存远;卜娟娟;;艺术类硕士研究生培养应加强创意产业教育[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蒋兆远;杜亚江;康会峰;;高质量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何俊凤;姚登福;王德丰;徐水珠;;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期间管理实践与体会[A];中华医学会第十三次全国医学科学研究管理学学术会议暨2012第四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王新华;刘淑波;;关于法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管理的思考[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法制与行政管理”理论研讨会论文集(行政与法)[C];2012年
5 左绍云;梁国明;林长春;;英国科学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经验与启示[A];第五届全国科学教育专业与学科建设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6 朱豫;刘芳;;我国眼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状况分析[A];中华医学会第十二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记者 董洪亮;我国调整硕士研究生培养定位[N];人民日报;2011年
2 记者 李琦琨;检验检疫局:与贵大签署合作攻关协议[N];经济信息时报;2010年
3 程勇 特约通讯员 秦若云;近500名优秀研究生输送一线部队[N];解放军报;2009年
4 李玮;知名学家聚首南大讨论建筑师培养工作[N];中华建筑报;2007年
5 记者 庄电一;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庆祝建院二十周年[N];光明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秦风冰;我国体育教育训练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松鹤;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2 王丽英;基于就业视角的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3 左飞龙;基于供求关系视角的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韩莉莉;知识生产模式Ⅱ对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影响和启示[D];东北大学;2014年
5 刘鸿涛;云南省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与问题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刘蕊;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与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6年
7 唐颢嘉;基于岗位胜任力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内部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重庆医科大学;2016年
8 龙澍;体育学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9 汤祥明;江西省体育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6年
10 谭少威;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181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5181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