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学门类学科目录修订问题与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4 15:08
本文关键词:我国医学门类学科目录修订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要】:学科目录的制定、修改对整个高等教育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其影响面较广,将会对高校招生、人才培养、就业、学科建设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我国现行学科目录主要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与不足:一是学科专业设置缺乏前瞻性和扩展性,二是学科专业缺乏对人才培养类型的科学划分,三是存在着学科专业划分的逻辑线索欠明晰,四是研究生学科目录与本科学科目录不相衔接[1]。我国学科目录修订工作应当遵从以下原则:制定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大体相一致的学科目录;学科调整应与科技进步、经济结构调整相联系,体现新学科交叉性、复合性的发展趋势;建立指导性的学科目录;淡化二级学科;科学划分并适当增加一级学科数量;适当调整各类学科分布比例;按一级学科授予学位[2]。 从1981年至今,我国对《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进行了三次调整。医学门类学科专业目录设置也发生了相应变化:1983年《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博士、硕士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试行草案)》中,医学有6个一级学科,下设88个二级学科;1990年《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一级学科数(6个)不变,下设的二级学科由88个减少到78个;1997年制定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一级学科增加到8个,下设二级学科减少到53个[3]。 为了制定好新的医学领域的学科目录,本研究首先从研究意义、研究目的出发,明确了本研究的理论价值及其对整个高等医学教育的极端重要性。此后,对本研究领域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考察,指出了我国目前在制定新学科目录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及修订重点。 本研究开始将研究重点放在对医学类学科目录修订研究进行横向的国际比较。本研究选取了三个医学教育十分发达的国家:美国、英国、日本来进行比较研究,这三个国家地域分布在美洲、欧洲、亚洲,经济、政治、社会都较为发达,医学技术也处于领先地位。我国目前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科技强国战略也在稳步实施中,因此,将上述三个国家作为研究与学习的对象是符合学科目录制定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原则。 本研究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医学领域学科目录修订应该首先考虑的基本问题、主要原则,结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明确了医学领域学科目录修订工作应该遵循的指导思想以及具体方法、步骤等,并对制定新学科目录提出了翔实可行的建议措施。
【关键词】:医学门类 学科目录 问题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3
【目录】:
- 中文摘要6-8
- 英文摘要8-12
- 第一章 绪论12-16
- 第一节 研究意义12
- 第二节 我国医学门类学科目录修订相关研究进展12-16
- 第二章 代表性国家学科、专业设置情况16-18
- 第一节 美国16
- 第二节 英国16-17
- 第三节 日本17-18
- 第三章 我国医学门类学科目录设置现状及问题18-26
- 第一节 医学门类学科专业目录修订的历史沿革及现状18-20
- 第二节 我国现行医学学科目录的国际比较分析20-23
- 1 学科专业目录的设置方法比较20
- 2 学科专业目录的作用比较20-21
- 3 授予学位的分类比较21
- 4 学科专业目录的适用范围比较21-22
- 5 学科、专业进入和退出机制的比较22
- 6 一级学科数量比较22-23
- 7 部分学科专业归属及名称比较23
- 第三节 我国现行医学门类学科目录存在的主要问题23-26
- 1 学科专业的设置机制过于“刚性”[27]24
- 2 学科专业的设置滞后于医学科学的发展步伐24
- 3 医学学科专业设置国际交流存在问题24-25
- 4 不符合培养现代医学人才的需要25-26
- 第四章 关于修订我国医学门类学科目录的具体建议26-33
- 第一节 医学门类学科目录修订需要统筹兼顾的几个方面26-28
- 1 处理好学科专业设置中政府、市场与高校的关系26
- 2 把握医学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不同阶段的特点26-27
- 3 借鉴医学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27
- 4 符合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适应医学模式的转变27
- 5 全面把握学科专业设置与招生、培养及就业的关系27-28
- 第二节 医学门类学科目录修订的重点28-33
- 1 学科专业目录修订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28-29
- 2 学科专业目录的管理机制调整29-30
- 3 按一级学科授予学位30
- 4 设立交叉学科30
- 5 增设一级学科数量30-31
- 6 规范学科专业的进入机制31
- 7 增加医学门类的专业学位数量31-32
- 8 调整部分学科专业的归属及名称32-33
- 结束语33-34
- 参考文献34-36
- 文献综述36-44
- 参考文献43-44
- 致谢44-4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鲍嵘;美国学科专业分类系统的特点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4期
2 岳锋利;推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的措施[J];改革与战略;2005年03期
3 赵婷婷 ,张婷婷;英国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的调整与启示[J];中国大学教学;2002年Z2期
4 梁传杰,胡江华;对我国开展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置学科专业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09期
5 赵伟;对推进我国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3年10期
6 吴克明;高校专业设置和招生滞后的新制度经济学解释[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林蕙青;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郭洁;新中国高等教育专业结构改革的历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云霞;关于我国高校专业设置的思考与建议[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182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518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