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人格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7 17:04

  本文关键词:研究生人格教育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研究生 人格 人格教育


【摘要】: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阵痛期中,传统人格失落、现实人格失范、理想人格失效,凸显了人格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大,研究生人格发展出现危机,研究生人格教育也逐渐被教育者关注重视起来。本文以关注当代研究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目的,围绕如何构建有效的研究生人格教育体系,切实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提高当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这个中心问题;在系统阐述人格与人格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论述了研究生人格教育的内涵,着重对当代研究生人格形成、人格结构、人格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思考了当代研究生人格教育的定位,探讨了研究生人格教育的目标、主要内容,提出了当代研究生人格教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阐述了当前研究生人格教育面临的观念、体制、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生人格教育解决现实问题的对策,全文主要包括六个部分: 第一章,导论。分析了研究生人格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阐释了人格、人格发展、人格教育、研究生人格教育的内涵,探讨了研究意义,分析了人格和人格教育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论述了本论题研究的思路、方法与创新点。 第二章,以历史发展为脉络,分别阐述了西方人格与人格教育理论渊源与实践发展,中国特色的人格与人格教育理论与实践,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人格与人格教育思想与实践,奠定了本文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青年心理学理论、人格学理论分析当代研究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点、所处的人格发展阶段,系统分析了研究生人格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问题的原因;阐述了研究生人格素质结构和人格动力结构;并根据现有资料,以目前国内已公开发表的研究生人格、心理、思想状况调查统计数据为依据,探讨了当代研究生人格发展特征。 第四章,分析了研究生人格教育的定位,探讨了研究生人格教育与高校德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当代研究生教育的价值与功能,认为研究生人格教育是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生人格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研究生人格健全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分析了当代研究生人格教育目标体系,即基本目标是培育健全人格,具体目标是培养优秀人格素质,根本目标是提升人格整合能力。论述了当代研究生人格教育的内容,即认知教育、“三观”教育、自我意识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和人际关系教育等。 第五章,论述了当代研究生人格教育的原则,即以人为本的原则、知行统一的原则、整体优化的原则、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原则、个人发展与社会需要相统一的原则。分析了当代研究生人格教育的途径,即学校途径、家庭途径、社会途径和自我途径。研究了当代研究生人格教育的方法,即理论教育的方法、心理咨询的方法、自我修养的方法、情感陶冶的方法、实践锻炼的方法。 第六章,阐述了当前研究生人格教育面临的观念、体制、理论和实践等方面的困境,分析了研究生人格教育中的困境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研究生人格教育走出困境,必须更新观念、改革体制、进行理论研究、鼓励实践创新。 研究生人格教育是一个复杂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困难的实践问题。研究生人格教育的重要历史责任就在于激发研究生人格自我教育的觉醒,引导研究生在传统人格与现代人格的冲突中明确自身人格健康发展的方向,使他们具备中国现代社会改革发展所需的人格特质,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拔尖创新人才、社会主义建设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并以他们的优秀人格力量影响国民人格的现代化转换。
【关键词】:研究生 人格 人格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643.1
【目录】:
  • 论文创新点6-10
  • 中文摘要10-12
  • Abstract12-14
  • 第一章 导论14-45
  • 第一节 论题研究的缘起与意义14-21
  • 一、论题研究的缘起14-17
  • 二、论题研究的意义17-21
  • 第二节 相关概念阐释21-36
  • 一、人格21-27
  • 二、人格发展27-31
  • 三、人格教育31-33
  • 四、研究生人格教育33-36
  • 第三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36-41
  • 一、国外研究现状36-38
  • 二、国内研究现状38-41
  •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方法和创新点41-45
  • 一、研究思路41-43
  • 二、研究方法43
  • 三、创新点43-45
  • 第二章 人格与人格教育的理论与实践45-69
  • 第一节 西方人格与人格教育理论渊源与实践发展45-52
  • 一、古希腊罗马哲学家的人格思想与人格教育45-46
  • 二、中世纪西欧的人格思想与人格教育46-47
  • 三、文艺复兴后欧洲的人格理论与人格教育47-48
  • 四、近现代西方的人格思想与人格教育48-52
  • 第二节 中国社会的人格与人格教育的理论与实践52-57
  • 一、中国古代的人格思想与人格教育53-55
  • 二、中国近代的人格思想与人格教育55-57
  •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的人格与人格教育的理论与实践57-69
  •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格理论和人格教育57-59
  • 二、列宁的人格理论和人格教育59-61
  • 三、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格理论与人格教育61-69
  • 第三章 研究生的人格形成、人格结构与人格特征69-108
  • 第一节 研究生的人格形成69-86
  • 一、研究生身心发展的基本特征69-72
  • 二、研究生所处人格的发展阶段72-75
  • 三、研究生人格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75-86
  • 第二节 研究生的人格结构86-99
  • 一、人格结构理论87-91
  • 二、研究生的人格结构91-99
  • 第三节 研究生的人格特征99-108
  • 一、研究生人格的一般性特征99-101
  • 二、研究生人格的特殊性特质101-108
  • 第四章 研究生人格教育的定位、目标和内容108-127
  • 第一节 研究生人格教育的定位108-116
  • 一、人格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定位108-112
  • 二、研究生人格教育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定位112-116
  • 第二节 研究生人格教育的目标116-122
  • 一、基本目标——健全人格的培育117-120
  • 二、具体目标——优秀人格素质的培养120-121
  • 三、根本目标——人格整合能力的提升121-122
  • 第三节 研究生人格教育的内容122-127
  • 一、认知教育123
  • 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123-124
  • 三、自我意识教育124-125
  • 四、道德品质教育125-126
  • 五、人际关系教育126-127
  • 第五章 研究生人格教育的原则、途径和方法127-148
  • 第一节 研究生人格教育的原则127-133
  • 一、以人为本127-129
  • 二、知行统一129-130
  • 三、整体优化130-131
  • 四、理想性与现实性相统一131
  • 五、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131-133
  • 第二节 研究生人格教育的途径133-140
  • 一、家庭教育133-134
  • 二、学校教育134-137
  • 三、社会教育137-139
  • 四、自我教育139-140
  • 第三节 研究生人格教育的方法140-148
  • 一、理论灌输140-142
  • 二、心理咨询142-144
  • 三、自我修养144-146
  • 四、导师引导146-148
  • 第六章 研究生人格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48-157
  • 第一节 研究生人格教育存在的问题148-151
  • 一、在教育观念中存在的问题148
  • 二、在教育体制上存在的问题148-149
  • 三、在教育理论研究上存在的问题149-150
  • 四、在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50-151
  • 第二节 关于研究生人格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性思考151-157
  • 一、要在观念更新上下功夫151-152
  • 二、要在体制改革方面用气力152-155
  • 三、要在理论研究上有所突破155-156
  • 四、要在实践模式上有所创新156-157
  • 参考文献157-164
  • 后记1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登峰,崔红;中西方人格结构的理论和实证比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胡珍;浅谈美国人格教育的实施及启示[J];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3期

3 张琼;钱德春;;高校研究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与塑造[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4期

4 胡金波;论科学精神与研究生的人格塑造[J];高等农业教育;1997年02期

5 檀传宝;信仰与人格——信仰教育的道德教育意义及其确认[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9年01期

6 方宏建;;大学生人格培育应从典型行为培养入手[J];高校理论战线;2012年03期

7 唐检云;;双重人格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9期

8 郑雪;试论人格教育的意义、目标和原则[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9 施春华;盛海娟;林晓娇;;研究生人格类型与应付方式间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01期

10 杨菲菲;黄欣;;研究生人格特征、社会支持与人际信任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1年05期



本文编号:53102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53102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cf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