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科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本文关键词:理工科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
【摘要】: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社会文化的变化需要新的人文素质,当代理工科研究生是我国新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生力军,他们的素质状况在我国未来的科学技术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当前的理工科研究生教育虽然加强了人文素质教育,但仍然存在重专业素质、轻人文素养的偏差,影响了理工科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加强理工科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提高理工科研究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当前理工科研究生教育的迫切任务。本文对当前理工科研究生人文素质的现状做了一些调研,通过调研得出当前理工科研究生人文素质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力求改进与加强理工科研究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 全文由五章组成:第一章为绪论,对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与比较,提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可能的创新点;第二章为人文素质教育概述。在对人文素质教育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后,提出了当代理工科研究生应具备的人文素质,即具备全面的人文科学知识、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及开拓进取和积极创新的精神;第三章从健全人格、创新能力、国际型人才、全面发展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理工科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第四章为全文的重点即实证研究部分,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当前理工科研究生人文素质状况进行调研,得出当前理工科研究生人文素质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第五章为对策研究,针对当前理工科研究生人文素质存在的问题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加强理工科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以期在实践层面提高理工科研究生人文素质。
【关键词】:理工科研究生 人文素质 人文素质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G6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0
- 1 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10-11
- 1.1 研究背景10-11
-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1
-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11-17
- 2.1 国内相关研究12-14
- 2.2 国外相关研究14-17
- 3 研究思路17
- 4 研究方法17-18
- 4.1 文献研究法17
- 4.2 问卷调查法17
- 4.3 比较研究法17-18
- 4.4 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18
- 5 可能的创新18-20
- 第二章 人文素质教育概述20-29
- 1 素质与素质教育20-23
- 1.1 素质20-21
- 1.2 素质教育及其理论基础21-23
- 1.2.1 素质教育21
- 1.2.2 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21-23
- 2 人文素质与人文素质教育23-29
- 2.1 人文素质23-24
- 2.1.1 "人文"的由来23
- 2.1.2 人文素质的内涵23-24
- 2.2 人文素质教育的涵义和内容24-26
- 2.2.1 人文素质教育的涵义24-25
- 2.2.2 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25-26
- 2.3 当代理工科研究生应具备的人文素质结构26-29
- 2.3.1 全面的人文科学知识26-27
- 2.3.2 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质27
- 2.3.3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27-28
- 2.3.4 开拓进取和积极创新的精神28-29
- 第三章 理工科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必要性29-35
- 1 培养理工科研究生健全人格的需要29-30
- 1.1 人文素质教育能够消除唯科学主义对人格的影响29-30
- 1.2 人文素质教育能够弥补市场经济对人格的影响30
- 2 培养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需要30-32
- 2.1 人文科学知识是培养理工科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基础31
- 2.2 人文素质是形成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动力源31-32
- 3 培养理工科研究生成为新型国际人才的需要32-33
- 3.1 适应新时期国际交流32-33
- 3.2 适应新时代全球人才竞争33
- 4 促进理工科研究生全面发展的需要33-35
- 4.1 社会的进步需要全面发展的人33-34
- 4.2 教育的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34-35
- 第四章 理工科研究生人文素质现状分析35-53
- 1 理工科研究生人文素质现状调查35
- 1.1 设计调查问卷35
- 1.2 确定采样点,发放调查问卷及问卷的回收35
- 1.3 利用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35
- 2 理工科研究生人文素质存在的问题35-46
- 2.1 人文素质教育认知不足36-38
- 2.2 人文科学知识欠缺38-40
- 2.3 缺乏崇高的理想信仰40-42
- 2.4 心理素质存在缺陷42-43
- 2.5 个人主义突显,道德观念弱化43-45
- 2.6 缺少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不足45-46
- 3 问题产生的原因46-53
- 3.1 现行教育体制造成理工科研究生的人文基础薄弱46-47
- 3.2 人文素质教育在实践中出现偏差47-48
- 3.3 实用主义思想影响人文素质教育价值的实现48-49
- 3.4 人文素质教育与科学素质教育不对等49-50
- 3.5 人文素质没有真正内化为人文精神50-51
- 3.6 教育执行者缺乏主体意识51-53
- 第五章 加强理工科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对策53-61
- 1 转变理念,切实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地位53-54
- 1.1 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53
- 1.2 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工科研究生教育理念53-54
- 2 建设教育外部生态性人文环境54-55
- 2.1 生态性人文环境54-55
- 2.2 生态性人文环境建设55
- 3 提高理工科研究生导师的人文素养55-56
- 4 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56-57
- 4.1 完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56-57
- 4.2 改进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方法57
- 5 建立相应的管理体制与人文素质评价机制57-58
- 5.1 加强体现人文关怀的管理体制的建立57-58
- 5.2 建立理工科研究生的人文素质评价机制58
- 6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58-59
- 7 发挥理工科研究生自身的主动性59-61
- 结语61-62
- 参考文献62-65
- 附录65-70
- 致谢70-71
- 作者简介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爱华;理工科研究生的培养与音乐素质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8年03期
2 陈慰宗;加强理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人才.市场;2001年04期
3 李彦文;莫测辉;薛枫;;基于STS教育的理工科研究生人文精神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9年06期
4 章毛平;为理工科研究生开设“技术哲学”和“科学哲学”课程的建议[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年04期
5 徐宪春;理工科大学应重视教师在人文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高教研究;1996年05期
6 张亮;适应时代发展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7 院教研立项课题组;关于管理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思考[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8 洪燕琼;;技工学校要加强人文素质教育[J];职业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9 王南山;徐淑华;;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现状与教育对策[J];机械职业教育;2007年03期
10 郭玉凤;;班主任浅谈抓好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石岗;贾建梅;;加强人文素质教育迫在眉睫[A];中国煤炭教育科研优秀成果文集[C];2001年
2 滕瀚;孙超;;当前农业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A];中国农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四届三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王彦伟;任伟;;理工科研究生科研团队项目化运作机制研究[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博士卷)[C];2008年
4 王振星;;新世纪古代文学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浅议[A];第一届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科研与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李腊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人文素质教育功能[A];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体系研究[C];2009年
6 吴磊;黄桂玉;;中学物理教学与科学人文素质教育[A];湖北省物理学会、武汉物理学会成立70周年庆典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何群;吕宇克;;浅谈加强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A];2008年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8年
8 刘凤会;;落实科学发展观 亟待加强人文素质教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9 化前珍;郭照江;;护理专业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美国高等护理教育标准》带给我们的启示[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10 刘惠娜;许良政;;人文素质教育及在植物生理教学中的实践[A];2005'海峡两岸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振槐;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N];安徽日报;2004年
2 吴安春;高等教育中的人文素质教育[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人文学院历史系 彭林;本体 功夫 境界[N];新清华;2005年
4 李桂花;人文素质教育的时代内涵[N];农民日报;2005年
5 特约记者 肖鑫 通讯员 吴莹 李晋宇;用人性的光辉照亮医学之路[N];科技日报;2009年
6 本报特约记者 康文华 本报记者 张白愚;高校,,不能缺少人文素质教育[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7 郑州大学 汪振军;人文素质教育与现代大学理念[N];社会科学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刘声东 王握文;礼赞生命湿地[N];解放军报;2009年
9 田建国;探索推进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N];人民日报;2007年
10 人文学院外语系英2 刘 凡 陈晓窗;小议外语专业的人文素质教育[N];新清华;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高宝立;高等职业院校人文教育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燕京晶;中国研究生创造力考察与培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3 彭红;医患博弈及其沟通调适[D];中南大学;2008年
4 李金奇;被学科规训限制的大学人文教育[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莉;农业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年
2 黄菊妹;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3 陈映;新型综合性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4 王福先;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0年
5 聂国山;高职院校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6 李凤琴;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徐明;高中物理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8 孙鑫;论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9 乔晓艳;理工科研究生人文素质教育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10 陈小斌;高中生物教学中人文素质的培养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463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546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