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16 03:15

  本文关键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评价指标体系 学力水平


【摘要】: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是教育部在当代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逐渐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的背景下设置的。近年来,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人数和比例都逐渐扩大,相对于科学硕士成熟的培养模式,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才刚起步,本文针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从学力的角度出发,采用定性与定量结合的方式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力进行研究。 根据研究目的和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由两个分研究所组成。研究1是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在该研究过程中,首先根据教育部的大纲和对专家的访谈,选取体育硕士学力的指标;并进行两轮专家问卷调查对指标进行修改,在专家问卷调查第三轮时,请专家对指标进行赋权,进而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最终得到了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力的指标体系以及各指标的权重。研究2是基于研究1所构建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力的指标体系,采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揭示浙江省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力的基本状况。 本研究的基本结论:(1)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力评价指标体系由中共包括三级指标,一级指标为学力,二级指标包括公共知识能力、专业核心领域能力、科研能力,其中专业核心领域能力的权重最高,科研能力的权重次之,公共知识能力的权重最低;三级指标包括工具类知识、一般基础知识、专业技术、专业实践能力、探求知识能力、科研实践能力;(2)浙江省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力总体上达到了一般标准水平(M=3.37);浙江省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学力水平存在结构性差异特征,专业核心领域能力的平均得分最高(M=3.50),科研能力次之(M=3.34),公共知识能力最低(M=3.29)。浙江省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学力在不同的专业方向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公共知识能力在专业方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社会体育指导方向的体育硕士研究生显著高于运动训练方向的研究生;赛事组织方向的体育硕士研究生显著高于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方向的研究生;专业核心领域能力在专业方向上存在显著性差异,运动训练方向的研究生显著高于体育教育、赛事组织和社会体育指导的研究生,体育教育方向的体育硕士研究生显著高于赛事组织方向的体育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在不同的专业方向上存在着显著差异,体育教育方向的研究生显著高于运动训练的研究生;赛事组织的研究生显著高于运动训练的研究生;社会体育指导的研究生显著高于运动训练的研究生;浙江省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学力及其三个维度在性别、年龄和培养年限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 评价指标体系 学力水平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G807.4;G643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目录9-11
  • 1 前言11-13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的意义12-13
  • 2 文献综述13-22
  • 2.1 国外对于学力的相关研究回顾13-15
  • 2.2 国内对于学力的相关研究回顾15-17
  • 2.3 本研究相关概念与理论17-22
  • 2.3.1 本研究的相关概念17-20
  • 2.3.2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20-22
  • 3 本研究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22-24
  • 3.1 本研究的研究思路22-23
  • 3.2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23-24
  • 4 研究1: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力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24-40
  • 4.1 研究目的24
  • 4.2 研究对象24
  • 4.3 研究方法24-25
  • 4.3.1 文献资料法24
  • 4.3.2 专家法24-25
  • 4.3.3 数理统计法25
  • 4.3.4 层次分析法25
  • 4.4 研究结果25-40
  • 4.4.1 专家访谈过程与结果分析25-28
  • 4.4.2 专家问卷法过程与结果分析28-30
  • 4.4.3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力指标的分析30-31
  • 4.4.4 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标权重的确定31-40
  • 5 研究2:浙江省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力的状况40-53
  • 5.1 研究目的40
  • 5.2 研究对象40
  • 5.3 研究方法40-43
  • 5.3.1 问卷调查法40-42
  • 5.3.2 数理统计法42-43
  • 5.4 研究结果43-53
  • 5.4.1 浙江省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力的总体状况43-45
  • 5.4.2 浙江省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力的性别特征45-46
  • 5.4.3 浙江省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力的年龄特征46-47
  • 5.4.4 浙江省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力的专业方向特征47-49
  • 5.4.5 浙江省体育硕士研究生学力的读研年限特征49-50
  • 5.4.6 讨论50-53
  • 6 结论与建议53-54
  • 6.1 结论53
  • 6.2 建议53-54
  • 7 本研究的局限及未来展望54-55
  • 参考文献55-57
  • 附录57-64
  • 附录157-59
  • 附录259-62
  • 附录362-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诗德,廖云,张文勇;探索“导主和谐”教育模式,培养师生发展性学力[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2 邝瑞威;;略谈学校体育竞赛的组织[J];成才之路;2007年30期

3 吴永胜;;小教大专生体育教学胜任力的评价探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4 岳朝松;;提高学生英语能力教学方法探讨[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04期

5 张旭尧;赵辉;;高校体育教师能力标准评价指标体系的分析[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6 袁运开,孙元清,线瑞琨,孙大文,张福生,吴铎,周美珍,宣桂鑫,周美珍,赵才欣,徐炳艳,章淳立,奚定华;再论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与创造性学力的内涵及意义[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01期

7 吴先勇;知识经济时代学力的诠释[J];广西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8 周兰芳;试论学力及其培养途径[J];高等建筑教育;1989年Z1期

9 李克昌;构建学生创造性学力评价系统的探索研究[J];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S2期

10 胡志金;;对学力研究的扫描、反思与重构[J];教育导刊;2010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茹;中学生体育学习能力的体系建构及培养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2 张清华;体育教育专业排球普修课教学中学生学力评价体系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3 徐小松;中学生学力评价研究初探[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燕妮;教师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5 王彩霞;博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6 张辅红;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发展性学力的培养[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刘冬梅;高中化学教学中发展性学力培养的初步实践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唐云霞;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黄丹艳;中国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措施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10 赵瑞瑞;普通高校文科全日制研究生科研能力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54687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54687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7b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