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的合理性研究
本文关键词: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的合理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 公共产品 成本分担 奖助学金
【摘要】: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的合理性在萨缪尔森的"公共产品理论"和约翰·斯通的"成本分担理论"里得到充分的理论论证。研究生教育规模扩张、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紧张、收费试点工作的顺利推进为"全面收费"政策提供了现实基础。然而政策隐含的逻辑错位、高校新奖助制度配套改革滞后以及普通院校执行困难等问题不容忽视。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政府要及时调整外部问责方式,高校要积极推进内部改革协同,同时有关方面还要对偏远地区院校、冷门学科专业以及贫困家庭学生等弱势群体利益予以政策补偿。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西华师范大学研究生学院;
【关键词】: 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 公共产品 成本分担 奖助学金
【基金】: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面上课题“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研究”(编号:2013Y09)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教育发展研究中心项目“全面收费改革下研究生教育奖助政策研究”(编号:CJF13069)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2013年是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正式出台之年,标志着“公费研究生”时代的终结。我国研究生收费改革从酝酿到试点已经10多年,其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相当成熟,此时在全国推出研究生收费改革亦是水到渠成。不过,当对全国所有高校研究生正式实施收费制度时,仍然引起社会各界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郑向荣;研究生教育收费的合理性、必要性及可行性[J];理工高教研究;2002年06期
2 陈中建;徐月红;;大学生“双贫困”群体的现状分析及其对策探讨[J];兰州学刊;2006年05期
3 魏红梅;;利益博弈下的“指标到校”政策执行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3年2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光;;贫困大学生的能力培养与就业[J];长春大学学报;2009年12期
2 李卫兵;;浅议高校贫困生问题及其对策[J];法制与经济(上半月);2007年09期
3 周琰培;;论新时期高校学生特殊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时代教育;2013年11期
4 王文祥;储叶青;;关于高校“双困生”问题的探讨[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5 韩银安;研究生教育规模与质量刍议[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03期
6 毕鹤霞,陶美重;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透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5年05期
7 郭晓东,鲁x3 ,季明;对研究生实行收费教育的新思考[J];江苏高教;2005年01期
8 赵若男;程晋宽;;势在必行的研究生教育收费[J];林区教学;2006年11期
9 郑美玉;;中国研究生全面收费政策的制度性思考[J];煤炭高等教育;2007年02期
10 张文;研究生教育该不该收费——关于研究生教育收费研究综述[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杨波;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与育人结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毕鹤霞;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与学生资助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3 彭少春;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及其相关政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廖琪;我国研究生教育学费制度变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5 陈霞;研究生教育收费政策下学生资助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6 蒋燕;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07年
7 邵方;当代大学生精神贫困现象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吴云;解忧济困 多管齐下——论增强高校贫困生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陈发祥;高校贫困学生的价值观及思想教育[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班建武;余海婴;;教育政策执行难的利益分析——以北京市流动儿童义务教育政策实施为例[J];教育科学;2006年03期
4 魏小琳;论大学生“弱势群体”及其扶助[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年08期
5 靳希斌,郑晓鸿;个人收益——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的理论基础[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05期
6 朱小红;高校应加强对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S2期
7 王祖益;从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谈研究生教育实行收费[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年04期
8 孙也刚;成本补偿——研究生教育的必然趋势[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0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娟;赵静;;经济学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成本个人分担问题[J];高教与经济;2007年03期
2 温海燕;我省高等教育成本合理分担机制试探[J];江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3期
3 徐警武;;论民办高等教育成本的政府分担[J];高教探索;2006年02期
4 陈兰剑;王兆明;;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探析[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5 贺永平;;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问题及对策[J];宜宾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6 秦福利;;经济欠发达地区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0年01期
7 曹彦;;浅议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与教育公平[J];现代经济信息;2010年15期
8 邓新;钟苏侨;郑蒙;;江西省农村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2010年22期
9 田利;;对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的分析与建议[J];考试周刊;2011年07期
10 唐仁;高等教育须借助产业化驶上快车道[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朴;石正义;王麒;;我国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的多元化模式初探[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张炜;;从成本分担走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大众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财政:1996-2004[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3 李从松;;跨越的困境——高等教育成本理论评议[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4 贾炜文;;探析我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A];第三届全国农林院校教育科学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盖浙生;;台湾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探索与实践[A];2008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李从松;;成本的膨胀及其治理——兼评高等教育成本理论[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5年
7 冯文全;夏茂林;;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依据及原则选择[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刘丽芳;沈红;;美国学生贷款偿还的新机制——“人力资本合同”的尝试[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陈晓宇;;中国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的理论与实践[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北京大学论文集[C];2004年
10 刘丽芳;沈红;;“按收入比例还款”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凝;周济:推进研究生培养成本分担制度改革[N];科技日报;2005年
2 彭兴庭;“因学致贫”拷问大学收费制度[N];重庆日报;2005年
3 应寅锋 冯莉;从公共产品理论视角求解助学贷款难题[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4 彭兴庭;高等教育学费是一种补偿而不是价格[N];中国经营报;2005年
5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王建华邋西安交通大学校长 郑南宁;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我们还差什么?[N];科技日报;2008年
6 西安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王建华邋西安交通大学校长 郑南宁;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需从多方面努力[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彭兴庭;学费是一种“补偿”而不是“价格”[N];经济日报.农村版;2005年
8 陶洪光 何连弟 见习记者 李雪林;变革,不仅仅是收费[N];文汇报;2004年
9 彭兴庭;经济劣势让贫困生失去平等竞争机会[N];经济参考报;2005年
10 李勇;几副肩膀扛起大学生教育成本[N];四川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庄华洁;浙江省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制度及其独特性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2 罗敏;基于资源配置的研究生招生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戴勇;基于就业公平的转型期高校贫困学生就业扶助政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朱沙;政府保障高等教育公平的财政政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温静;美国联邦政府研究生资助政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6 刘国清;基于ICL的我国高等教育融资模式创新[D];中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海燕;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中的政府责任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魏欢欢;高等教育成本分担机制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3 彭少春;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成本收益分析及其相关政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敬贵玲;乌干达公立大学双轨学费制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1年
5 蔡艳梅;高校学生资助方式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史新华;湖北省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及收费政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文健;研究生教育成本分担问题探析[D];兰州大学;2007年
8 刘风;高等学校教育成本核算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6年
9 王春晖;中美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赵青霞;中国研究型大学筹资状况与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468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546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