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学术创新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7 12:03

  本文关键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学术创新机制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研究生培养 学术研究 创新机制


【摘要】:新世纪以来,研究生培养中的学术创新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重视。基于此,本文首先在阐释学术创新与学术创新能力内容的基础上,指出学术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内容,而后分析了造成当前我国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的几种因素,最后,本文指出要从课程设置、教学管理、质量评价和学术文化环境等方面入手来构建学术创新机制、提高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 学术研究 创新机制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如何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以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而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重要组成部分的研究生教育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保证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质量,提高其学术创新能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龚泽宣;学术研究的一片乐土——写在暨南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四十周年所庆之际[J];东南亚研究;2000年Z1期

2 关文龙,郭俊;学校发展的核心:拓宽教学工作范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运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4期

3 范松仁;高校学术道德的缺失与重振[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4 陈国刚;;浅谈教学与科研的关系[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1期

5 彭江;;大学学术研究的“制度悖论”[J];教育与职业;2009年32期

6 张晓光;;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研究模式[J];大学(学术版);2011年02期

7 ;战略性新兴产业需深度对接学术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2011年07期

8 张国辅;学术研究与理论储备[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9 宋秋蓉;大学素质教育与大学教育的学术性[J];高等教育研究;2000年03期

10 王振海;学术研究规范化探讨[J];东岳论丛;2001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前言[A];“完善安全防控体系 构建和谐校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2 ;中国高教保卫学会华北学术研究协作区工作制度[A];“完善安全防控体系 构建和谐校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3 ;学术研究协作区是学会组织活动的一种好形式——中国高教保卫学会华北学术研究协作区组织活动情况介绍[A];“完善安全防控体系 构建和谐校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4 ;华北学术研究协作区历届学术研讨会及各成员单位照片[A];“完善安全防控体系 构建和谐校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5 ;山西省高等教育学会保卫学研究会[A];“完善安全防控体系 构建和谐校园”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6 徐国利;;胡适大学教育思想叙论[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7 曾宁波;;试论洪堡德的高等教育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8 昝廷全;;科学与艺术:探索真理的两条不同途径[A];中国传媒经济(第一辑)[C];2004年

9 张岂之;;关于教育人文观的思索[A];回顾与展望——1983—2003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10 丁钢;;略论书院与乡俗教化[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西教育学院 韩春萌;学术等级歧视应当禁废[N];社会科学报;2006年

2 本报记者 张冬素 ;学术研究必须讲规矩[N];浙江日报;2004年

3 记者  陈香 通迅员 王晓华;“‘无限创新’正在成为中国学术界的噩梦”[N];中华读书报;2006年

4 李凭;魏晋南北朝学术研究的阵地[N];光明日报;2004年

5 记者 凌翔 通讯员 曲明;青岛科大成立“和文化研究院”[N];光明日报;2009年

6 史轩;服务抗战 致力科学 为国储才[N];新清华;2010年

7 驻台记者 陈柱胜;台湾成大将与厦门大学共设实验室[N];福建日报;2010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左玉河;协调学术体制与学术自由之“度”[N];社会科学报;2008年

9 学者 吴祚来;教授的公共关怀与学术研究[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10 袁方成;美国的研究生培养与学术研究[N];社会科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马鸿;美国研究型大学从事军事技术研究的历史考察(1945-1970)[D];复旦大学;2009年

2 高军;我国大学教师学术评价制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孙存昌;中国近代大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4 王志彦;中国大学学术组织结构与运行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5 郭东妮;高校技术转移模式与动力机制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耿建梅;当前我国大学中学术研究的使命:式微与复归[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2 季俊玲;论大学学术研究的寂寞性[D];吉林大学;2014年

3 马影;美国大学学术研究发展历程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姜艳;全日制硕士生学术研究的内在动力机制省思[D];西南大学;2013年

5 孙健;我国大学教师学术研究环境优化研究[D];河海大学;2005年

6 熊万曦;西南联大的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7 曹留成;论亚伯拉罕·弗莱克斯纳的现代大学学术观[D];河南大学;2007年

8 陈铭心;从高校教师培训到高校教师发展[D];厦门大学;2009年

9 杨瑞;通向学术之路:蔡元培与北大法科的学术化进程(1916-1927)[D];四川大学;2006年

10 柏华明;云南省本科院校教师学术工作状况实证研究[D];云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534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5534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8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