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现状及改善策略

发布时间:2017-07-19 07:30

  本文关键词: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现状及改善策略


  更多相关文章: 学术型研究生 人才培养 科研创新


【摘要】:学术型研究生是我国学术研究的主要生力军,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后备力量。目前我国学术型研究生培养人数大幅提升,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培养制度趋于完善,但培养中还存在着招生录取方式不健全、培养取向与就业意向脱节、讲授和学习方式相对单一、导师指导模式尚不完善、研究生原创能力不强等问题。改善培养现状,需要进一步强化学术型研究生的科研主体性,加大研究生科研创新投入,营造研究生科研创新环境,建立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体系,注重探究式教学及引导,发挥导师组联合培养优势。
【作者单位】: 华中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
【关键词】学术型研究生 人才培养 科研创新
【基金】: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2013年立项课题“学术型研究生的成长规律及培养创新研究”(编号:C1-2013Y03-027)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资助项目“课题主导的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编号:2010JG15)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G643.0
【正文快照】: 自20世纪80年代初恢复学位制度以来,我国高校和科研院所便致力于研究生教育,累计培养了200多万名硕、博士研究生。[1]10-1390年代起,部分高校试点进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09年教育部增加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计划,如今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已经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尧成;曾忠;;我国高校研究生参与课题研究的现状分析及思考[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09期

2 罗迪;;研究生在科研中主体性缺乏的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3 李建成;阳仁宇;钟海荣;王宏义;;以高水平科研为导向的研究生培养方式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1年01期

4 朱宁;薛艳;;导师组制度对大学生专业匹配的影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年12期

5 耿有权;彭维娜;彭志越;曹蕾;陈华;;我国学术型研究生培养模式运行状况的调查研究——基于全国14所重点高校问卷数据[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年06期

6 安学斌;刘廷哲;;研究生教育教学与科研统一关系论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0年08期

7 周文辉;吴晓兵;李明磊;;研究生参与导师课题研究的现状与对策[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8 胡玲琳;潘武玲;;学术性学位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调查及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19期

9 巫世晶;冯大庆;;优化硕博连读培养过程 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1+4硕博连读”培养模式的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年S1期

10 陈新忠;李忠云;胡瑞;;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的三个基本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营;王婷;杨晓;;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优化研究[J];时代教育;2012年11期

2 杨希祥;张为华;张士峰;;强化综合素质理念 提高理工科研究生培养质量[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07期

3 蔡跃明;王向东;高琴;杨炜伟;;军校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析[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1年02期

4 尹筑嘉;曹冰玉;黄建欢;;接轨市场高端需求的产业硕士培养模式创新——基于企业对中高层人才需求特征调查的思考[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宋鸿雁;;论法律硕士教育定位之实现[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10年11期

6 徐小龙;孔媛媛;李梦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螺旋提升型”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年02期

7 郭晓亚;王勇;;研讨式教学在化工专业研究生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J];广东化工;2011年06期

8 戴斌;聂一鸣;;学术自由与创新型研究生培养问题的几点思考[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1年03期

9 刘东玲;张振香;杨培常;陈静;;护理硕士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比较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1年08期

10 刘希军;岑亮娟;;浅谈地质类研究生培养[J];经营管理者;2012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严励;;论我国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A];新闻教学与学术研究[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素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制度障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及其创新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刘源;研究生教育质量功能展开模型建构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丽;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管理问题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王怡;甘肃省属高校研究生教育现状调查[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何东明;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管理创新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4 陈聚伟;研究型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5 赵凯博;贯通与开放:生物学本—硕—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6 曹晓波;网络环境下人才知识结构智能交互生成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7 杨香萍;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明飞;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庆华;我国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青岛大学;2011年

10 卢峰;建构中职教师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本涛;延建林;;我国研究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三次研究生教育质量调查的结果[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年02期

2 张敏;;略论硕士研究生在就业视角下的培养目标[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12期

3 彭成允;陈和清;魏良庆;李庆;;针对就业形势谈工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4 朱小军;时章明;周萍;;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导师指导因素探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赵伟;袁本涛;王孙禺;;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支撑条件与环境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年03期

6 刘进;苏永建;;硕士研究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对H校教育学院20年来就业数据的统计[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年02期

7 曹十芙;周清明;;中国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J];高等农业教育;2006年02期

8 李志平;韩惠鹏;;农科研究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构建及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7年11期

9 唐耀华;论本科生导师制对高校发展的促进作用[J];高教论坛;2005年03期

10 张文辉;林基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研究生课程体系改革[J];高教论坛;2010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巨慧;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要素及整合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文光;;地方高校科研创新服务区域经济的运行机制探讨[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24期

2 胡骥;;从人事制度改革看人才培养与人才工作模式的创新——以合肥市建筑质量安全监督站深入推进人事制度改革为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9期

3 丁涛;;学院积极开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申报工作[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4 李占忠;日本化工类大学毕业生的能力评价及人才培养[J];比较教育研究;1987年02期

5 傅兴国;论我国高教发展模式的转变[J];高等教育研究;1988年01期

6 郁中秀;对把德育放在首位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1991年01期

7 沐守宽;论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的关系——兼议新时期如何搞好人才培养[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8 郭亚芳,朱再法,冯水娟;加强院系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05期

9 谭冠中;经济全球化趋势与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战略[J];肇庆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10 刘长宏;戚向阳;刘红兵;;我校开放实验室的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雪竹;李炎锋;;更新教育模式,加强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A];土木建筑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C];2008年

2 刘惠民;刘沧山;张玉光;赵龙庆;姚孟春;;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A];农业教育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云南省农业教育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7年

3 华小梅;丁坚勇;康俊明;;高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张学琛;王保顺;李志德;;实验室管理机关建设与管理人才培养[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赵丽莹;杨波;王小唯;;高校学报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A];学报编辑论丛(第十六集)[C];2008年

6 刘鹤成;;浅议学术交流对高校人才培养的意义[A];学术交流质量与科技研发创新——中国科协第三届学术交流理论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8年

7 李炎锋;李明;王玲;汪海燕;;教学基地建设结合产学研合作进行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刘立国;;中法高等教育教学的比较与思考[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文斌;;两岸关系新进展给无锡市发展高等教育带来的机遇[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扈继军;;人才蔚起国运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四)[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胜伟;浙江林学院激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活动[N];中国绿色时报;2009年

2 陈磊 米小燕;践行科学发展观 科研创新求实效[N];重庆日报;2009年

3 张乐 顾大炜;学生创业呼唤科研创新精神[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4 记者 郭海涛 平扬 刘慕鑫;南开大学打造科研创新学分制[N];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5 王丽丽 刘兆征 本报记者 杨丽娟;大工率先启动科研创新团队建设[N];辽宁日报;2003年

6 河北科技大学 周海春;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科研创新素质[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孟昭丽;福建中医药大学 科研创新服务地方经济[N];中国中医药报;2010年

8 记者 张科;我市召开驻济高校座谈会[N];济南日报;2009年

9 沈艺萌 张雁勇;发起设立“晋昌”奖励基金[N];团结报;2009年

10 记者  杨晨光;艺术人才培养要有通识理念[N];中国教育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静;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2 沈红宇;中国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罗丹;规模扩张以来高校专业结构变化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4 张建功;中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淑滨;中国高等学校社会价值增值的协同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6 廖文婕;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系统结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7 蒋尹华;基于智力资本的大学科研创新绩效评价与提升研究[D];武汉大学;2012年

8 吴越;中国高校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林蕙青;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结构调整研究[D];厦门大学;2006年

10 朱晓东;大学知识创新体系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万曦;西南联大的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胡南;美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汤琼英;新型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TTP教学模式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4 郑婧;大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培养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5 严峻;理工科大学人文教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6 张颖;大学权力治理结构对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影响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7 李琰;高校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江娴;化工类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9 何梅;牛津大学人才培养的历史传统与现代走向[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包寒蕊;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理论与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617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5617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dd9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