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0 12:10

  本文关键词:我国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编辑出版专业 研究生教育 现状研究 问题与对策


【摘要】: 自1998年至现在,我国的编辑出版研究生教育经过近十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学科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同时也为出版业输送了大量人才。但在形势喜人的现象背后,也存在着内在危机和不足之处。 本文系统地归纳和总结了1998年以来我国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展状况(因编辑出版专业博士点的设置很少,尚处于起步阶段,受篇幅和调查条件的限制,本文对编辑出版专业博士生教育未作研究与评价),有选择性地介绍了我国招收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的高校的专业教育与建设情况。基于现在学科定位不明确,学科设置落后于时代,教学模式缺乏系统性、科学性等现状和问题,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和要求,以学以致用为出发点,阐述自己的见解,以期对处于改革重构时期的出版业有所裨益,对我国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的下一步改革与发展稍尽绵薄之力,这是本论文的主旨所在。 本文共分七部分。 第一部分我国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概况 这是全文的总起部分。1998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北京印刷学院出版系和河南大学文学院招收新闻与传播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编辑学、出版学等。此后的近十年,我国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呈方兴未艾之势,到2007年9月为止,全国已有40余所高校招收该专业研究生。本部分对我国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发端和发展作全面的回顾和梳理,对招收该专业研究生的高校进行总体情况介绍。 第二部分对学科定位的探讨 本部分探讨了编辑学、出版学、传播学的辩证关系,提出了将编辑出版学列入《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专业目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第三部分课程设置状况 本部分在对相关高校课程设置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指出应当科学设置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的核心课程,在课程设置体系上要有相对完整性,突出前沿性,明确层次性,强调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体系的个性化。 第四部分教师队伍建设 本部分在对编辑出版专业教师队伍调查的基础上,鉴于目前实际情况,建议可以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办法,例如,聘请业界精英担任兼职教授等措施增强教师队伍力量。 第五部分教学模式状况 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建议采用“席明纳”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方式,加大实践教学时间比重,形成以“课题制”为主线的课外学习方式,同时,参加诸如“学术沙龙”、“学术报告”、“学术会议”等对于提升研究生素质都是重要的途径。 第六部分生源与就业情况分析 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例,分析本专业的生源与就业情况。本文认为可以适当增加招收在职攻读硕士生数量,这样既可以满足出版业从业人员对提升自身文化素质的需要,又可以保持出版业人才队伍的相对稳定性,促进出版业的繁荣和发展。 第七部分对我国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 本文认为,发展产学研合作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协作模式)将有效满足编辑出版专业的教育需求。
【关键词】:编辑出版专业 研究生教育 现状研究 问题与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230-4;G643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英文摘要7-9
  • 绪论9-13
  • 0.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9-11
  • 0.2 国内目前相关研究情况11
  • 0.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11-13
  • 第一章 我国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概况13-24
  • 1.1 我国编辑出版专业发展历程回顾13-17
  • 1.2 我国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发展阶段17-20
  • 1.3 我国部分高校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办学情况简介20-24
  • 第二章 对学科定位的探讨24-31
  • 2.1 编辑学、出版学、传播学的辩证关系探讨24-27
  • 2.2 将编辑出版学列入《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专业目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27-31
  • 第三章 课程设置状况31-46
  • 3.1 关于课程理论和研究生课程设置的要求31-36
  • 3.2 我国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现状及建议36-46
  • 第四章 教师队伍建设46-51
  • 4.1 编辑出版专业对教师的素质要求46-48
  • 4.2 师资队伍样本调查48-49
  • 4.3 建设高水平的师资队伍49-51
  • 第五章 教学模式状况51-56
  • 5.1 我国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特点51
  • 5.2 对改革我国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教学模式的建议51-56
  • 第六章 生源与就业情况分析56-63
  • 6.1 生源与就业情况—以湖南师范大学为例56-58
  • 6.2 出版业急需的人才类型58-60
  • 6.3 提高出版业现有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60-63
  • 第七章 对我国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讨63-67
  • 7.1 对培养目标的讨论63-64
  • 7.2 研究生培养模式概述64-65
  • 7.3 我国对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选择及对改革我国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建议65-67
  • 结语67-70
  • 一、本文的主要结论及创新之处67-68
  • 二、进一步研究的工作68-70
  • 参考文献70-74
  • 后记74-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守信;詹一虹;;网络教学: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的有效方式[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2 黄建军;;高校学报应重视并加强其对研究生的培养功能[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0年05期

3 孙艳华;;现代编辑出版专业课程体系构建[J];编辑之友;2011年07期

4 焦为为;;情报学学科核心竞争力研究[J];情报杂志;2011年S1期

5 邹华;封延之;;中国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探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1年06期

6 韩晓红;刘文云;;我国情报学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分析[J];情报科学;2011年07期

7 周波;江泽涛;;基于.NET的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现代化;2011年09期

8 冀玉然;;当前出版专业毕业生的困境及对策[J];出版广角;2011年09期

9 石皓天;高岭;杨建锋;;基于B/S模式的研究生教学科研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年11期

10 蒋德珑;尹淑萍;师黎;罗松涛;;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应芹;;研究生教育入世的对策[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赵蒙成;;论英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历史[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8)——外国高等教育史研究[C];2009年

3 黄蓉生;;含弘论丛总序——走进新农村[A];走进新农村——西南大学研究生《含弘论丛》[C];2010年

4 李伟杰;;针对研究生自身特点注重教育方法改进[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黄蓉生;;总序[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问题研究——重庆市研究生马克思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季幼章;张英;张彦秋;董俊国;;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创造力与研究生创造力[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7 肖念;沈红;;国家创新体系下的研究生教育[A];海峡两岸面向21世纪科技教育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张湘伟;刘锋;袁兵;;工程力学研究生教育的探索与实践[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柯伟玲;郑霞云;;基于折现法的研究生人力资本计量及应用[A];中国会计学会第八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刘颖;;关于研究生教育体制的探讨——严格研究生中期考试制度[A];北京力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光 山东济宁;让研究生教育回归本位[N];中华新闻报;2005年

2 记者 屈金星;中国矿大(北京)喜庆恢复研究生教育30周年[N];中国矿业报;2008年

3 记者 赵凤华;中国矿大恢复研究生教育30年[N];科技日报;2008年

4 记者 李欣瑶;努力推动学位和研究生教育科学发展[N];甘肃日报;2009年

5 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教授 张鸣;研究生教育不是就业的筐[N];东方早报;2009年

6 若鱼;研究生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7 浙江大学校长 杨卫 来茂德、严建华、沈满洪、陈凯旋;协同创新:研究生教育突破传统“师徒式”[N];中国教育报;2009年

8 岳娟红;理工大研究生教育:注重与实践接轨[N];太原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田晓玲;研究生教育“两头不着地”有待扭转[N];文汇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陈晓春;研究生教育亟须走出“闭门造车”[N];新华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志宏;研究生教育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潘武玲;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缪园;基于学科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3年

4 丁哲学;高层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罗尧成;我国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李世彬;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7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8 罗长富;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管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年

9 陆震;政府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再造[D];同济大学;2008年

10 邢媛;研究生教育卓越质量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文邦;我国编辑出版专业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王超峰;基于C/S、B/S三层构架的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MIS)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化工大学;2002年

3 高艳玲;军事医学科学院在线教育系统的研建[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4年

4 王铁臣;创新人才培养与研究生教育体制改革[D];吉林大学;2004年

5 郑浩;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史研究(1902~1998)[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安凤玲;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培养质量分析与建议[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7 栾旭;黑龙江省研究生教育满意度调查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张松;应用ISO9000族标准建立和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体系的探讨[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9 王文信;研究生能力建设的系统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2年

10 陈放;美国研究生教育中的人本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56792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56792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c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