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学研结合培养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模式探索
本文关键词:基于产学研结合培养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模式探索
更多相关文章: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 产学研 研究生培养 模式
【摘要】:产学研相结合培养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符合当前加大专业型研究生培养力度的政策导向,既是农业现代化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又是高校开放性办学的实际需要。创新的人才培养方式要在产学研合作背景下,政府引导,高校主导,企业支持,培育出适应社会需求、实践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全面的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关键词】: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 产学研 研究生培养 模式
【基金】:江苏省2013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JGLX13_100)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不同类别专业学位培养过程中的产学研合作形式不同,本文着重探讨的是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过程中的产学研合作方式。产学研联合培养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是指把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三者相结合,围绕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培养任务目标,以学生推广应用能力的提高为重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薛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创新研究生培养模式[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7年11期
2 张会玲;产学研结合思想在高校办学中的重要体现[J];高等农业教育;2004年06期
3 秦发兰;汪华;胡承孝;;农业推广硕士与现代农业发展关系研究[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4 李玉清;董艳;王凯;;农业高校产学研结合培养人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农业教育;2012年02期
5 秦旭,陈士俊;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动力机制与政府行为研究[J];软科学;2002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红;吴国娟;邓桂馨;廖安艳;;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年S2期
2 岳贤平;李廉水;;我国产学研合作研究述评[J];商业研究;2009年08期
3 刘红奎;仪建红;赵培现;;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弊端及改革[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9年02期
4 杨树政;王安平;李化树;徐远火;;地方高校校地合作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年02期
5 李宁宁;;“麦当劳化”的研究生教育探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2期
6 查吉德;;关于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思考[J];成人教育;2006年07期
7 田应兵;实施大学与乡(镇)合作计划的实践及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05年06期
8 陈祺;;“官产学”联动下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07年01期
9 唐纪良;;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高等农林教育区域化的新趋势[J];高等农业教育;2010年04期
10 杨宁;周达军;吴常文;张永正;刘逸君;;开展校地合作办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浙江海洋学院为例试论高校与地方政府合作办学模式[J];高等农业教育;2011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小妹;我国省部产学研平台建设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曾婧婧;中国央地府际科技治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李梅芳;产学研合作成效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4 郝远;高校科技产业发展的制度选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叶小明;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霍红豆;美国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郁嘉祺;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马莹莹;高校科研团队产学研合作绩效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赵爱君;秦皇岛市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及发展对策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5 周伟;产学研合作教育探析与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02年
6 陶沙;产学研合作教育法规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7 芦丽君;产学研合作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8 马中平;示范性软件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及途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赵月桃;高职高专院校产学合作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王素征;上海市政府推进产学研战略联盟的相关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文华;产学研合作中的政府行为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1999年02期
2 毕克新,周欣荣,姜照华;可持续发展的产学研联合的机制[J];科学学研究;1997年04期
3 张敏;架起两种文化间的桥梁:欧洲学术界与其社会经济环境[J];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01期
4 郝晋珉;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人才的需求与培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年01期
5 张远英,颜泽英,刘保国,周泽扬;农科应用型研究生教育的背景调查与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年01期
6 李友生;李玉清;;产学研合作培养农业工程人才的路径[J];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08期
7 夏建国;;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创新探索[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0年1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根全;农业推广的国际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刚;陈孝杨;;对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认识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年12期
2 黄德鸿;;关于培养研究生的指导战略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5年03期
3 茅于海;;关于研究生培养如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点看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88年02期
4 苏青 ,刘恢银 ,郝临华;做一流工作 创一流成绩——杨致禄其人其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9年03期
5 王锁梁;在研究生培养中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89年02期
6 朱亲云,,陈焕生,陈秋生,蔡荣泰,杨士秀;公共卫生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改革与实践[J];医学教育;1995年11期
7 薛天祥;努力提高高等教育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2期
8 余杨柳,邢泽仁,黄教民;完善研究生学位培养方案提高研究生培养素质[J];教育与现代化;1997年03期
9 王登英;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研究生培养工作[J];交通高教研究;1997年03期
10 宋东霞;面向新世纪的研究生教育——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培养状况的调查报告[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研究生培养[A];张上隆果树学文选[C];2006年
2 黄志龙;朱位秋;郑耀;陈伟球;;探索力学与其他学科交叉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A];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9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姚亮;;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探讨[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4 任秀莲;魏琦峰;韩家军;曹立新;;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5 方炎;王卫宁;;光电子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法探索[A];光电技术与系统文选——中国光学学会光电技术专业委员会成立二十周年暨第十一届全国光电技术与系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裴建明;朱妙章;;第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研究生培养感悟[A];中国生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7 刘景彦;刘琴;;经济危机形势下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赵兵涛;苏亚欣;;提高暖通空调专业研究生科研素质的若干思考[A];制冷空调学科教育教学研究——第五届全国高等院校制冷空调学科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周利军;吴广宁;;高电压技术研究生培养方式探讨[A];第6届全国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10 李久义;李进;;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栋;增强企业创新能力 加快人才培养步伐[N];中国航天报;2006年
2 周燕虎 沈文斌 黄明明;炮院南京分院注重研究生能力培养[N];科技日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王晖;副教授也能当博导[N];河南日报;2008年
4 铁铮;北林大探索出研究生培养新途径[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5 熊丙奇 (作者为上海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教授);研究生培养学制为何“朝三暮四”[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6 孙亚斐;专家探寻研究生培养新思路[N];兰州日报;2007年
7 薛惠娟;增加研究生培养经费投入[N];河北日报;2008年
8 王玉初;研究生学费“以奖代免”值得期待[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9 记者 张哲浩;西交大协议约束研究生培养[N];科技日报;2006年
10 李凝;周济:推进研究生培养成本分担制度改革[N];科技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徐亚清;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协同分析与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3 孟洁;中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静;我国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资源重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志宏;高校组织结构测度方法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7 陆震;政府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再造[D];同济大学;2008年
8 彭安臣;中国博士生资助[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李世彬;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张国栋;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莉;高校科研团队中的研究生激励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刘冬海;我国高校研究生激励机制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朱静然;美国研究生培养与科研一体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欧杰宁;研究生三助项目规范化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5 吴云天;基于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机制构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6 刘全菊;我国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张兴春;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对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卢英敏;以人为本的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勇;研究生创新素质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王博超;基于AHP灰色关联法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本文编号:586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586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