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导师评估及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
本文关键词:博士生导师评估及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
更多相关文章: 博士生培养 博士生导师 博士生导师评估 博士生导师遴选 评估指标体系
【摘要】: 各种高端科学飞速发展的21世纪,对博士生培养提出了深层次发展的迫切要求。博士生导师是实施博士生教育的主体,是博士生学术生涯的引路人,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只有高素质的导师队伍质量得到保证,,博士生教育才能稳定长久的发展下去。当前,评估是保障和提高博士生导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手段。针对拟增列的博士生导师和针对在岗博士生导师的评估则是博士生导师队伍评估的具体内容,是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有利保障。 本文结合我国以往博士生导师评估经验,在分析国内外博士生导师要求现状,总结我国博士生导师评估成绩和不足的基础上,提出了博士生导师评估的必要性。文章从博士生导师评估的概况、博士生导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等理论研究出发,提出一套完整的博士生导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想,并对该指标体系中的每个指标都逐一进行了理论和实际的分析,使这套指标体系科学性和可行性兼备。除了寻求大量实际案例的支持,研究中还运用了许多图表,以助于使专业性较强的概念更具体、形象,更具说服力。最后,文章结合本校2006年的博士生导师实际评估工作,将作者构想的评估指标体系与本校的评估指标体系进行了对比分析,使博士生导师评估的理论研究结果得以运用。
【关键词】:博士生培养 博士生导师 博士生导师评估 博士生导师遴选 评估指标体系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G64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1
- 1、课题缘起8-9
- 2、研究现状与水平9
- 3、研究目的及意义9-10
- 4、研究方法及思路10-11
- 第1章 博士生导师评审发展过程及现存问题11-19
- 1.1 博士生教育中的两个基本要素及导师的主要职责11-13
- 1.1.1 博士生教育中的两个基本要素11-12
- 1.1.2 博士生导师的主要职责12-13
- 1.2 博士生导师评审的产生及发展13-16
- 1.2.1 国家集中统一评审阶段14-15
- 1.2.2 国家集中统一评审与少数高校自行评审试点同时进行阶段15
- 1.2.3 高校自行评审博士生导师阶段15-16
- 1.3 各博士学位授权点自行审批博士生导师时存在的一些问题16-19
- 1.3.1 针对拟增列的博士生导师的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6-17
- 1.3.2 针对在岗博士生导师的评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7-19
- 第2章 博士生导师评估的基本概况19-23
- 2.1 博士生导师评估的定义及分类19-21
- 2.1.1 博士生导师评估的定义19
- 2.1.2 博士生导师评估的分类19-21
- 2.2 开展评估工作的作用21-23
- 第3章 博士生导师评估指标体系23-28
- 3.1 评估指标体系的内涵23-25
- 3.1.1 评估指标体系中的几个概念23-24
- 3.1.2 评估指标体系24-25
- 3.2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基础25-28
- 3.2.1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的原则25-26
- 3.2.2 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步骤26-28
- 第4章 国内外博士生导师评估指标及标准的比较研究28-36
- 4.1 我国普遍采用的博士生导师评估指标体系简表28-29
- 4.2 法、英、德、美四国博士生导师的评估指标简介29-32
- 4.2.1 法国对博士生导师的评估指标简介29
- 4.2.2 英国对博士生导师的评估指标简介29-30
- 4.2.3 德国对博士生导师的评估指标简介30-31
- 4.2.4 美国对博士生导师的评估指标简介31-32
- 4.3 国内外博士生导师评估指标体系的比较研究32-33
- 4.3.1 国内外博士生导师评估指标比较32
- 4.3.2 国内外博士生导师评估指标的标准比较32-33
- 4.4 针对拟增列的博士生导师评估指标体系的构想33-36
- 4.4.1 评价指标系统及评价标准系统33-34
- 4.4.2 各指标的权重说明34-36
- 第5章 评估必备指标具体分析36-46
- 5.1 必备指标之一:师德状况36-37
- 5.1.1 师德重要性浅析36
- 5.1.2 实际依据列举36-37
- 5.1.3 评估标准37
- 5.2 必备指标之二:学位状况37-39
- 5.2.1 学位状况重要性浅析37-38
- 5.2.2 实际依据列举38-39
- 5.2.3 评估标准分级39
- 5.3 必备指标之三:学术水平39-41
- 5.3.1 学术水平重要性浅析39-40
- 5.3.2 实际依据列举40
- 5.3.3 评估标准分类40-41
- 5.4 必备指标之四: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状况41-43
- 5.4.1 科研项目及科研经费重要性浅析41
- 5.4.2 实际依据列举41-42
- 5.4.3 评估标准分级42-43
- 5.5 必备指标之五:年龄指标43-44
- 5.5.1 年龄重要性浅析43
- 5.5.2 实际依据列举43-44
- 5.5.3 评估标准分级44
- 5.6 必备指标之六:研究生培养经验状况44-46
- 5.6.1 研究生培养经验重要性浅析44-45
- 5.6.2 实际依据列举45
- 5.6.3 评估标准分级45-46
- 第6章 评估参考指标具体分析46-53
- 6.1 参考指标之一:学缘状况指标46-48
- 6.1.1 学缘状况重要性浅析46-47
- 6.1.2 分项指标之一:学位学缘47-48
- 6.1.3 分项标准之二:学习培训及其他学缘48
- 6.2 参考指标之二:职称状况48-50
- 6.2.1 职称重要性发展过程浅析49-50
- 6.2.2 实际依据列举50
- 6.2.3 评估标准分级50
- 6.3 参考指标之三:计算机及英语应用能力50-53
- 6.3.1 计算机及英语应用能力重要性浅析50-52
- 6.3.2 实际依据列举52
- 6.3.3 评估标准分类、分级52-53
- 第7章 中南大学的应用实践及分析与建议53-65
- 7.1 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遴选及评估实践53-57
- 7.1.1 《中南大学博士生指导教师遴选条例》53
- 7.1.2 2006年博士生导师遴选53-56
- 7.1.3 2006年博士生导师评估56-57
- 7.2 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队伍基本情况57-60
- 7.2.1 博士生导师队伍学科结构情况58
- 7.2.2 博士生导师队伍年龄结构情况58-59
- 7.2.3 学缘结构情况59
- 7.2.4 职称结构状况59-60
- 7.2.5 博士生导师任职期状况60
- 7.3 对中南大学博士生导师遴选和评估指标及标准的分析与建议60-65
- 7.3.1 遴选和评估指标分析60-62
- 7.3.2 对评估指标标准的分析与建议62-65
- 第8章 结论65-66
- 参考文献66-70
- 致谢70-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锴;姜俊和;;德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探析[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李中华;;关于读书与治学——对于当前博士生培养的思考[J];社会科学评论;2003年01期
3 刘建树;丁辛;陆嵘;舒慧生;;行业背景工科博士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作用的发挥——基于纺织学科获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分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年03期
4 王星琦;;注重学术个性的发挥,努力提高古代文学博士生总体培养水平[J];社会科学评论;2003年01期
5 孟卫青;吴开俊;王一博;;博士生培养机制改革的若干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1年04期
6 王平;;博士培养应规范化[J];社会科学评论;2003年01期
7 永海;;第七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论坛11月召开[J];远程教育杂志;2011年04期
8 ;2011年第七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学术论坛通知[J];中国电化教育;2011年07期
9 孙大廷;;改革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0年03期
10 周伟良;;关于提高民族传统体育学博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若干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钟秉枢;;北京体育大学博士生培养理念、政策与现状[A];首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谢雪峰;王晶;;体育学博士生培养中若干问题的思考[A];首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3 沈建华;张晓龙;;美国体育博士生培养状况评估及启示[A];首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陈德广;;从旅游学研究博士论文看旅游学学科发展[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5 张诗亚;;序言[A];和谐共生:2007年全国博士生(教育类)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中外重大教育发展战略与改革政策的比较研究"课题组;方晓东;李建忠;;日、德、印、俄四国“建设一流大学,培养创新人才”研究报告[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7 陆爱云;;培养模式、培养质量与创新能力——运动人体科学学科博士生的培养与思考[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8 朱红;李文利;左祖晶;;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现状及影响机制[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鲍威;吴宇川;;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推进及其成效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雪芹;面对问题文科博士生培养如何前进[N];中华读书报;2005年
2 徐鹏;第23次教育工作讨论会专题研讨博士生培养质量[N];新清华;2009年
3 航空航天学院教授、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 郑泉水;也谈博士生培养[N];新清华;2004年
4 记者 罗霞;昆工大博士生培养措施实[N];云南日报;2004年
5 上海交通大学副校长 印杰;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要着眼于理念、机制[N];中国教育报;2008年
6 徐家玲;视觉艺术博士生培养目标之惑[N];中国文化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张超;博士生培养:淘汰制能淘出“精英”吗?[N];科技日报;2009年
8 谏君;从日本博士生培养制度看我们应如何改进[N];中国教育报;2003年
9 姜澎;博士生培养根本在于个性化[N];文汇报;2004年
10 记者 杨云慧;昆明理工博士生培养改革大张旗鼓[N];中国教育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徐平;我国研究型大学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卢亮球;中美体育博士培养比较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3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易凌;生物医学PhD培养模式的系统研究[D];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年
5 赵立莹;美国博士生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张英丽;论学术职业与博士生教育的关系[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查远莉;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8 王方芳;医学博士研究生创新行为驱动因素及其结构模型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9年
9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林颖;博士生导师评估及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D];中南大学;2007年
2 刘倩;中国博士生培养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刘倩;中国博士生培养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4 杨红娟;河南省高等院校博士生培养能力分析[D];河南大学;2012年
5 莫甲凤;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莫甲凤;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史苗;研究型大学交叉学科博士生培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8 沈通;我国博士生培养质量提升的关键点控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9 王慧;中美博士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李琴涛;中美高等教育学博士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6000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600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