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制、原则与模式——以创新型社会发展需求为视角
本文关键词:我国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制、原则与模式——以创新型社会发展需求为视角
【摘要】:高校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在以创新型社会发展需求为视角的框架内,发生了转型。此时的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再局限于单纯的学术突破和创造发明,而是被赋予了更高的历史使命。伴随着这种转型,高校应首先明确社会创新性需求下的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具体表现,在相关的培养机制和原则方面做出调整,并通过培养模式创新,实现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工作的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
【关键词】: 创新型社会 研究生培养 创新能力 需求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创新型社会是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性创新单元,是贯彻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全面战略部署,是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相结合的实践空间。创新型社会以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通过寻求产学研合作、加速产业转型,实现整个社会从传统工业化发展向创新科技化发展的转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乔刚;王学普;李芬;;转型期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策略研究[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晓辉;一流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何文华;;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人才摇篮[J];赤子(上中旬);2015年04期
2 范晓军;杨静侠;;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BPO会计人才培养的模式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年08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周伟;本科职教教师培养现状调查研究[D];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2014年
2 陈书平;大学生个性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英杰;大学校长与大学的改革和发展——哈佛大学的经验[J];比较教育研究;1993年05期
2 张彦通;英国高等教育“能力教育宣言”与“基于行动的学习”模式[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3 谷贤林;比较视野中的中国一流大学建设[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5期
4 曾晓洁;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新视野[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12期
5 刘宝存;牛津大学办学理念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2期
6 刘宝存;大学的创新与保守——哈佛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之路[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7 张家勇;张家智;;哈佛大学本科生住宿制和导师制[J];比较教育研究;2007年01期
8 张楚廷;全面发展实质即个性发展——重温马克思全面发展学说的启示[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9 王英杰;在创新与传统之间——斯坦福大学的发展道路[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3期
10 加伯利埃尔·于杰;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的专业:怎样共存和竞争[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文霞;个性教育论[D];南京师范大学;1997年
2 过广宇;素质教育的新思路:个性教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尹昱;基于培养方案的牛津大学本科生培养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静珍;高秀春;;哲学社会科学在建设创新型社会中的作用[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2 王贞琴;;关于构建创新型社会之我见[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3 沈忻昕;;论建设创新型社会的五个问题[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朱添锦;;创新型社会背景下社会管理创新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10期
5 陈红;;高职院校在创新型社会建设中的定位研究[J];文教资料;2008年35期
6 钟振宇;;创新型社会背景下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J];职业;2009年33期
7 李反修;;创新型社会背景下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再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9年02期
8 马连湘;;重视知识创新 加快成果产业化 为创新型社会提供科技支撑[J];化工高等教育;2006年02期
9 彭程;;新词语:创新型社会的语言折射[J];现代交际;2013年06期
10 王轲柱;单长吉;;高校开展质量教育对构建创新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孙路宝;;构建创新型社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A];科学发展观:理论·模式·实践——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6年学术年会文集(4)[C];2006年
2 方杰;;前言[A];创新创业与科学发展——瑞安市第十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集[C];2011年
3 王菲;杨雪;;基于投入产出视角的河南省创新型社会建设评价研究[A];第19届灰色系统全国会议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峰;进一步推动自主创新 加快建设创新型社会[N];甘肃日报;2007年
2 郑晓亮;建设创新型社会的必由之路[N];吉林日报;2006年
3 市委党校 朱玲;加强软实力建设 建设创新型社会[N];汕头日报;2007年
4 ;建设创新型社会 实现历史性跨越[N];贵州日报;2007年
5 杨中;创新型社会和“X”的魅力[N];四川日报;2008年
6 吴学安;“草根创新”是构建创新型社会的基石[N];中国工商报;2010年
7 谢庆生;实施百万公众网络学习工程 推进学习型创新型社会建设[N];贵州日报;2010年
8 本报评论员;大力发展微企 建设创新型社会[N];重庆日报;2012年
9 陈宝泉;大学要在创新型社会中找准位置[N];中国教育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段功伟;从第一经济大省到创新型社会[N];南方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张正强;聚焦于原始创新的创新型社会发展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1年
2 贺婧;创新型社会管理背景下非政府组织的功能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542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6542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