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与经济竞争力协调度双层次因素分析与综合评估——兼论促进区域研究生教育布局优化的可能路径
本文关键词:中国省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与经济竞争力协调度双层次因素分析与综合评估——兼论促进区域研究生教育布局优化的可能路径
【摘要】:作者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双层次因素分析、聚类分析及回归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省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与区域经济竞争力之间的协调度进行了实证考察和综合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省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竞争力协调度大体可分为"高水平协调"、"中等水平协调"、"低水平协调"、"高位弱协调""、低位弱协调"和"极不协调"等六种类型;研究生教育竞争力与经济发展竞争力之间具有较高的正向显著相关关系;四大区域内部研究生教育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要远大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必须高度重视区域研究生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应努力提高研究生教育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动态适应能力,不断增加弱势地区的学位授权点数量和专项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增强研究生教育机构、政府和企业之间的良好互动合作,大力鼓励跨区域互动合作实现优质研究生教育资源互惠共享。
【作者单位】: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关键词】: 研究生教育 教育竞争力 经济竞争力 协调度
【基金】:陕西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12JK0083) 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2S86) 西北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项目编号:PR12005)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科研项目(项目编号:ggxy0201)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一、研究背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研究生教育与区域经济的互动关系越来越密切。研究生教育在区域乃至国家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明显,区域研究生教育竞争力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该区域经济竞争力水平的高低。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政策受区域经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袁本涛;张文格;;我国研究生教育区域分布特征及相关策略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2 李立国;曾旭萍;;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集聚效应研究[J];复旦教育论坛;2011年02期
3 郑芳芳;;我国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综述[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陈衍;李玉静;房巍;程宇;张祺午;;中国职业教育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J];教育研究;2009年06期
5 高耀;刘志民;;珠三角城市综合竞争力双层次因素分析与聚类评估[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6 黄海军;;我国区域研究生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性研究[J];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刊;2011年04期
7 曾鹏;;中国十大城市群综合发展水平的多层次因素分析及非均衡差异研究[J];人文地理;2008年04期
8 张振刚;林春培;金文钧;;基于研究生教育和经济协调发展的学位授权点区域布局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年02期
9 赵琳;刘惠琴;袁本涛;;我国研究生教育省际发展状况及其特征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康建中;持续竞争力:公司战略管理的核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李杏;提升中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对策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3 王列辉;;中心—边缘:近代中国经济格局的转变[J];安徽史学;2009年04期
4 刘祥琪;产业集群——东北振兴的必由之路[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5 陈乐乐;;基于自主创新的安徽省汽车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6 张士杰;王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阜阳市城市竞争力评价[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7 姜遥;王慧;;农业产业集群的理论基础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8 吕德中;美国消费者决策型态及其跨文化可推广性[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9 陈惠;;利用钻石模型分析安徽电子商务的竞争力[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10 王宏;王泽强;;产业集群的区域竞争优势及培育[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薇;;服务经济与循环经济[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李刚;汪爽;王碧含;;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视角[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曾宪植;;北京产业发展新格局形成与创新产业集群构建[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4 陈树文;任筱楠;;基于创新驱动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5 宋天和;莫垎;;论自主创新提升龙江核心竞争力的路径选择[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08年
6 宋北光;;论发挥研发中心在企业持续发展中的核心和带动作用[A];河南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研究[C];2011年
7 李刚;汪爽;王碧含;;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视角[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韩平;程栋;;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文化产业形成机理分析[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高见;;构建共性协作网络 打造支持服务平台——粤东地区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和政策指引[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10 蔡建明;杜姗姗;;北京市综合性观光农业园效益影响机理及调控策略[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许玲;珠江三角洲运动服装业市场营销环境与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李栋梁;中国民航运输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许方球;中药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胡顺东;基于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的风险投资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6 张秀华;我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倪国江;基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海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李大良;资源与环境约束下我国渔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马勇;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曙;湖北省淡水渔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3 尹慧君;邯郸市农业产业集群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国艳;山东省中小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田莉;地方政府在体育产业集群发展初期作用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巢旭;基于结构方程的体育产业集群影响因素模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张烨;区位优势要素对上海体育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邓娜娜;体育产业集群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孙红;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策略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三保;吉林省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盖玲,杨启昌;根据七项经济指标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论的方法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2 曹景萍;张增凤;;高等教育与社区经济的协调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3期
3 许为民,张国昌,林伟连,张建;区域经济与研究生教育布局——美、英、日、中四国现状比较[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4 周桂芳;;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以河南省为例[J];平顶山工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孙彩虹;区域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经济论坛;2003年05期
6 崔东旭;刘兆德;韩青;;山东省城市竞争力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3期
7 许学强;程玉鸿;;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城市竞争力时空演变[J];地理科学;2006年03期
8 袁本涛;张文格;;我国研究生教育区域分布特征及相关策略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9 李新荣;;从亚洲“四小龙”看长三角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策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年04期
10 熊文,吴玉鸣;广西城市竞争力的实证研究[J];改革与战略;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克毅,郭艳利 ,靳珠;研究生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革新与发展研究综述[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年10期
2 贡咏梅;;关于研究生收费教育制度的探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6年08期
3 廖湘阳;;关于研究生教育发展政策调整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8年Z1期
4 普文芳;;提高艺术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个关键环节[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刘尧;;研究生教育应以研究与创新为主线[J];西安欧亚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6 王战军;;转型期的中国研究生教育[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年11期
7 曲钦岳;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7年04期
8 李海芳;;浅谈研究生教育现状及近期发展目标[J];中国轻工教育;2007年02期
9 陈慧青;;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探讨——潘懋元教授学术沙龙观点荟萃[J];教育与考试;2007年01期
10 巩守柳;;山东研究生教育现状及改革思路[J];当代教育科学;2009年1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闫芳;化存才;;研究生教育质量——专业评估的指标体系与线性规划模型[A];第十一届中国青年信息与管理学者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蒋希成;谢宁;张洋;田旭升;;中医药研究生教育模式的探讨[A];第四届中医药继续教育高峰论坛暨中华中医药学会继续教育分会换届选举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阳;要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N];人民政协报;2004年
2 约翰·格莱沃伊斯;研究生教育与美国经济竞争力[N];中国教育报;2006年
3 查卫平邋敬丽敏 编译;教育该不该以升学为中心[N];中国教育报;2007年
4 侯杨方;研究生收费的制度保障[N];经济观察报;2004年
5 记者 李雪林 通讯员 黄艾娇;全过程监控研究生培养[N];文汇报;2009年
6 王舟;人才难得,何必设限[N];团结报;2010年
7 黄志斌 郝鹏腾 陈坤;对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思考[N];科技日报;2002年
8 本报记者 高慧斌;研究生教育:何去何从?[N];辽宁日报;2001年
9 记者 苏雁 通讯员 姚臻;苏州大学成立首个导师学院[N];光明日报;2010年
10 主持人:本报记者纪秀君实习生刘琴 嘉 宾:徐金梧(北京科技大学校长) 佟家栋(南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岑 况(中国地质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 王 涛(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给研究生更大的创新空间[N];中国教育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孔祥沛;基于江苏高校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年
3 刘源;研究生教育质量功能展开模型建构与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4 缪园;基于学科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洁;山西省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及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2 李璧强;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模式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3 陈亭廷;流程再造视角下区域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4 彭玲;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架构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5 连洁;论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主体体系的构建[D];南昌大学;2011年
6 肖红梅;大众化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内部主体影响力量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7 李鑫;西藏民族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现状研究[D];西藏民族学院;2012年
8 曾林云;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影响因素分析[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9 高永清;医学类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10 肖們;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559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6559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