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因材施教和分类培养方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大学农业工程学科为例
本文关键词:研究生因材施教和分类培养方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浙江大学农业工程学科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研究生 因材施教 分类培养 农业工程 农业现代化
【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从浙江大学智能化生物产业装备创新团队导师培养研究生的实际出发,结合农业工程学科研究生本身的特点和学科发展规律与规划,探索当前我国农业工程学科研究生培养的因材施教与分类培养方式,提出在现有培养模式和方式下的进一步完善改进思路,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培养适用人才。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
【关键词】: 研究生 因材施教 分类培养 农业工程 农业现代化
【分类号】:G643.2
【正文快照】: 农业工程一级学科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推进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几经修改、建设和完善,下设的二级学科包括农业机械化与装备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农业电气化与信息化工程、农业生物系统工程等。学科从研究高性能农业机械与装备、农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毅;王文静;;浅谈硕士研究生学习动机的激发[J];法制与社会;2008年07期
2 王硕;;“90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环境[J];改革与开放;2011年06期
3 束强;;90后大学生的特征及班主任工作策略[J];改革与开放;2011年22期
4 陈晓阳;;构建因人而异、分类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3年02期
5 韩文瑜;丁洪浩;梅士伟;;综合性大学涉农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3年07期
6 赵京;;因材施教 教学相长——研究生培养心得[J];化工高等教育;2011年06期
7 钱东平;程浩;张嘏伟;霍晓静;唐娟;;关于农业工程研究生培养方法的思考[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5年S1期
8 李宏娟;李楠楠;;对高等学校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思考[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王宇欣;李保明;;美国康奈尔大学跨学科研究生培养模式[J];农业工程;2013年01期
10 李岩;和庆斌;冯放;;关于中日农业工程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差异的对比[J];教书育人;2013年2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爽;郭敏;;高校法律人才分类培养模式研究[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赵永行;付英桂;;大学生时间管理策略的应用[J];甘肃林业高职教育(综合版);2011年02期
3 应义斌;傅霞萍;;依托实质性学术团队,转变研究生培养模式[J];高等农业教育;2013年01期
4 王晓荣;李亚琴;张静;;社会转型期高校90后青年团员心理问题探究[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2年04期
5 刘英想;冯培连;陈维山;赵冰;;浅谈高校关于机械学科拔尖人才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年17期
6 李姚矿;娄敏;;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袁丹;吴红;;研究生学习动机与行为浅析[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年12期
8 谢瑞麟;王德辉;朴梓玮;;浅谈研究生学习动机的引导[J];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02期
9 刘焱;;大学生校园生活与学习抽样调研分析[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10 李平;朱贻安;钱刚;周志明;袁佩青;徐晶;;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实践[J];化工高等教育;2013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玲;中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架构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2 肖红梅;大众化背景下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内部主体影响力量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3 杨慧;当前高校研究生课外专业学习调研[D];西南大学;2010年
4 张明娟;“90后”大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5 彭雯秀;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容忍区域的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6 吴迪;“90后”大学生政治认同状况的调查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7 徐丽;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8 温海鹏;“90后”学生干部的选拔培养机制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9 曾乔乔;“90后”城乡大学生思想现状对比与教育对策研究[D];武汉工程大学;2013年
10 冯秋菊;中美俄工科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晓瑛;;交叉学科的重要性及其发展[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任明非;对社会“考研热”的调查与心理解析[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10期
3 郝克明;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与高等教育改革[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2期
4 张晓光;;美国研究生培养特征与启示[J];大学(研究与评价);2008年11期
5 林瑾;;从外语学习策略的调查看外语教学策略的调适[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王毅;王文静;;浅谈硕士研究生学习动机的激发[J];法制与社会;2008年07期
7 杜兆君;重视研究生学习动机的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4年06期
8 金娟琴,赵文波;我国农业工程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高等农业教育;2001年06期
9 孟亮;;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1年11期
10 赵翠萍;;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的意愿和影响因素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波;谭颖;徐娟娟;朱启臻;;世界一流涉农大学专业设置的特点[A];首届农林院校教育管理类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沈振锋;我国农业大学办学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业恒;中学生学习策略量表的编制及相关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雪梅;甄良;宋平;杨连茂;魏宪宇;;实施分类培养 构建应用型人才质量保证体系[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0年02期
2 吴沛涛;;搞好学科建设,促进研究生教育发展——纪念恢复研究生招生工作20周年[J];中国农业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4期
3 余全红;浅谈二年制硕士研究生的实施[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3年02期
4 杨明亮;;浅谈研究生教学培养中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年10期
5 迟爽;;外语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浅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6 胡丹丹;杨超;;浅谈不同类型的管理类研究生培养[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年07期
7 韩美贵;金德智;赵吉坤;;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分类培养与课程体系设计初探[J];中国农业教育;2011年02期
8 何刚;陈孝杨;;对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认识与思考[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年12期
9 黄德鸿;;关于培养研究生的指导战略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85年03期
10 茅于海;;关于研究生培养如何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一点看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198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姚亮;;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的探讨[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2 任秀莲;魏琦峰;韩家军;曹立新;;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3 裴建明;朱妙章;;第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研究生培养感悟[A];中国生理学会第十届全国生理学教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2年
4 刘景彦;刘琴;;经济危机形势下跨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A];中国高等地质教育历史经验与科学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李久义;李进;;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讨[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季幼章;张英;张彦秋;董俊国;;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创造力与研究生创造力[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7 蒋兆远;杜亚江;康会峰;;高质量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A];2008年中国高校通信类院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8 蔡德章;;运用知识管理方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9 张士宏;;科研院所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与企业结合[A];2005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魏庆朝;;加强校企联合培养,提高土木工程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A];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第九届全国高校土木工程学院(系)院长(主任)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晖;副教授也能当博导[N];河南日报;2008年
2 铁铮;北林大探索出研究生培养新途径[N];中国绿色时报;2001年
3 熊丙奇 (作者为上海高校校报研究会理事长、教授);研究生培养学制为何“朝三暮四”[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4 孙亚斐;专家探寻研究生培养新思路[N];兰州日报;2007年
5 薛惠娟;增加研究生培养经费投入[N];河北日报;2008年
6 王玉初;研究生学费“以奖代免”值得期待[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7 记者 张哲浩;西交大协议约束研究生培养[N];科技日报;2006年
8 李凝;周济:推进研究生培养成本分担制度改革[N];科技日报;2005年
9 记者 谈洁邋实习生 庄园;南京5所院校明确读研要缴费[N];南京日报;2008年
10 晓坤;上海推出研究生培养新模式[N];华夏时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徐亚清;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协同分析与实证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9年
3 孟洁;中国研究生招生制度变革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彭静;我国工科类研究生培养资源重组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5 余峰;基于创新能力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杨志宏;高校组织结构测度方法及应用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7 陆震;政府视角下的研究生教育质量再造[D];同济大学;2008年
8 彭安臣;中国博士生资助[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9 李世彬;中国高等院校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10 戴继天;论研究生德育理论体系的独立构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莉;高校科研团队中的研究生激励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2 刘冬海;我国高校研究生激励机制优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3 朱静然;美国研究生培养与科研一体化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欧杰宁;研究生三助项目规范化管理研究[D];广西大学;2008年
5 吴云天;基于学科交叉研究生培养机制构建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09年
6 刘全菊;我国全日制研究生培养目标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7 张兴春;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道德教育对策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7年
8 卢英敏;以人为本的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王勇;研究生创新素质教育长效机制构建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10 王博超;基于AHP灰色关联法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9年
,本文编号:7662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766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