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课堂”在研究生教育中的价值追寻
本文关键词:“移动课堂”在研究生教育中的价值追寻
【摘要】:课堂的意义,远不在于时空的固定,内容的统一,或形式的划一,而是个体智慧的开启、精神的涵养和性情的陶冶。"移动课堂"是开放的,也是灵活的,它为人们开辟了一个心灵相约、生命交融的殿堂,创设了一个独特的学术研讨阵地,诠释了理想课堂应有的外延和真谛。
【作者单位】: 内蒙古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书院;
【关键词】: 移动课堂 心灵对话 学术研讨 教学境界
【分类号】:G643
【正文快照】: “移动课堂”是一种超越传统课堂机械惯性的模式,于生活化的活动中随机进行的交流和探讨模式,是研究生教学与科研的一种独特形式,不拘于时间和空间限制,于教学计划之外的一种灵活多样且富有创意的研讨课堂。所谓“移动”是指“居无定所”,或漫步于安静的校园,徜徉于幽静的公园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梅贻琦;大学一解[J];中国大学教学;2002年10期
2 肖川;;洋溢着生命温暖的课堂[J];新课程(综合版);2008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迟萌;德育的提升需要良好的平台搭建[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2 刘京京;李晓菊;;西南联大通才教育摭论[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刘育东;;中国大学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及其启示[J];河北学刊;2009年06期
4 于承杰;;就业问题与大学教育关系的辩证思考——基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认识[J];学理论;2011年12期
5 易剑柳;;从传统文化视野看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大学自治[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年07期
6 安心;王姝;;做人为先与知事为先:中美大学理念的重心差别[J];现代大学教育;2008年04期
7 苗文利;;大学在当前文化建设中的责任与使命[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8 尚荣;;我国哲学通识教育的历史重建及其当代反思[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7期
9 柴樱芝;邓若伊;;提升新闻传播学文学课程效果的策略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4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廖志豪;基于素质模型的高校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兰云贵;硕士研究生学术生态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双悦;高等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视域下的大学自律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姝;中美大学理念的不同重心[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程会恩;生产力视角下高校实施通识教育的必要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5 王国英;理工科高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6 戴伟芬;论大学生的闲暇教育[D];湖南大学;2006年
7 杨慧敏;大学生对教师角色期望的调查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8 周志朋;传统文化在现代大学教育中的价值及价值实现[D];吉林大学;2008年
9 张立鹏;当代中国大学通识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10 姚静;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智;;雨露有约之心灵对话[J];教育与职业;2004年10期
2 王卓民;用心灵对话法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探讨[J];运城高专学报;2000年01期
3 ;雨露有约之心灵对话[J];教育与职业;2004年13期
,本文编号:7919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yjsjy/791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