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基于自我实现理论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05 06:07

  本文关键词:基于自我实现理论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备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科技应用型人才,而高职教师则是完成该任务的重要力量。高职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最重要的因素,因此,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显得尤其重要。而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最重要的途径,它不单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更是高职教师自身成长与发展的需要。然而,目前我国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近几年虽有一部分公开发表的文章,但这些文章对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容、理论依据、发展标准、发展路径等的研究缺乏整体性与系统性,大多是从宏观角度出发来研究如何提高教师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很少有研究者从教师内在的动力源——需求角度出发来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并且,目前几乎没有资料系统的探讨如何应用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来解决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指出,人具有主动追求自我实现、展示自我存在价值的能力。将高职教师看作自我实现的人,改变传统操纵式的、功利性的驱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方法,提出全新的、切合实际的、以自我实现为出发点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是本文的写作目的。本文通过对南昌五所高职院校的调查,以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为视角,发现教师专业发展还存在以下主要问题:高职教师对专业发展现状的满意度较低;高职教师专业知能结构较为陈旧,教育研究能力偏低;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意识缺失;高职院校对兼职教师的管理机制不完善;高职教师考核与激励制度有待改进;高职教师培训体制较为落后。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高职教师自我实现的达成,同时影响了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进程。从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出发,本文提出了以下促进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树立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强化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自主权;完善以人为中心的高职教师培养方案;寻求多元化、开放性的“双师型”高职教师培养途径;推动“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方式;健全高职教师激励与评价制度;重视兼职教师自我实现需要的达成。通过这些路径,使高职教师在专业发展的同时,也获得自身的成长与成熟。
【关键词】:自我实现 高等职业院校 教师 专业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东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715.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绪论8-16
  • 第一节 问题提出8-10
  • 第二节 研究意义10-12
  • 一、理论意义10
  • 二、实践意义10-12
  • 第三节 文献综述12-14
  • 一、相关概念12-13
  • 二、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现状13-14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14-16
  • 一、研究方法14-15
  • 二、研究思路15-16
  • 第二章 马斯洛的自我实现理论16-26
  • 第一节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产生的背景16-19
  • 一、马斯洛的成长经历16-17
  • 二、自我实现理论产生的理论背景17-18
  • 三、自我实现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18-19
  • 第二节 自我实现理论概述19-26
  • 一、自我实现的基本内容19-22
  • 二、自我实现的途径22-23
  • 三、自我实现的条件23
  • 四、自我实现理论在高职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应用价值23-26
  • 第三章 基于自我实现理论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26-36
  • 第一节 案例调查26-30
  • 一、案例情况26-27
  • 二、调查目的与方法27
  • 三、调查结果27-30
  • 第二节 案例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30-36
  • 一、高职教师对专业发展现状的满意度较低,不符合自我实现者对职业的要求30-31
  • 二、陈旧的专业知能结构不能满足自我实现者对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需求31-32
  • 三、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自主意识缺失,不符合自我实现者的特点32-33
  • 四、兼职教师的管理机制不完善,管理规范遏制了自我实现的达成33-34
  • 五、高职教师考核与激励制度不符合教师自我完善的需要34
  • 六、高职教师专业发展受培训体制落后的限制,不能满足对知识的渴求34-36
  • 第四章 基于自我实现理论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思考36-48
  • 一、树立专业发展的自主意识,,强化高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自主权36-39
  • 二、完善以人为中心的高职教师培养方案39-42
  • 三、寻求多元化、开放性的“双师型”教师培养路径42-43
  • 四、推动“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方式43-44
  • 五、重视兼职教师自我实现需要的达成44-45
  • 六、健全高职教师激励与评价制度45-48
  • 结语48-50
  • 致谢50-52
  • 参考文献52-54
  • 附录A 关于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问卷54-58
  •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8-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柴蕾;;创业教育下的高校教师培养模式创新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3年03期

2 卢英;“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培训;1999年12期

3 ;教师初长成[J];教育;2008年21期

4 赵丹凌;教师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本内涵——对一种新的教师教育理论的探索[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林初锐;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2年04期

6 时伟;教师专业化对策研究模式刍议[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2期

7 刘复兴;我国教师教育的转型与政策导向[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8 张福建;论教师专业化的实现途径[J];教育评论;2003年03期

9 张乐天;教师教育新的“隐忧”及其消解[J];教育发展研究;2003年09期

10 方惠祥,万昌明,周希瑜;试论当前高职院校年轻教师的培养模式[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娟;;农村小规模学校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与反思——以西北某县为例[A];2010年农村教育高端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2 ;第五章 教师队伍建设[A];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理论与实践[C];2008年

3 胡克州;;谈和谐的教师专业化发展[A];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会第一次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4 ;创新与高师院校合作机制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A];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5 ;创新模式 打造品牌 引领教师专业发展[A];河北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会议暨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3年

6 尤庆华;;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研究与实践[A];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08年度交通教育科学优秀论文集[C];2009年

7 ;构建和谐校园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课题研究工作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8 刘铁成;;职业学校培养“双师型”教师之我见[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辽宁卷)[C];2010年

9 高恩忠;;《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课题工作阶段总结[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10 ;构建和谐校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CTF050102——254调整后的实施方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福建卷)[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辉 季诚钧;教师教育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的现实选择[N];光明日报;2007年

2 湖北省省长 李鸿忠;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开创教育新局面[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杨天平 王宪平;教师教育:在历史的起点上跨越[N];中国教育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刘微;教师专业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2年

5 凌浩 童济宇;教师的高度决定学校的高度[N];安庆日报;2010年

6 记者 张策;每所农村校每门学科都有了骨干教师[N];天津教育报;2011年

7 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赵中建;让教师成为最受尊敬的职业[N];中国教育报;2012年

8 记者 李欣瑶;我省将加强培训着力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N];甘肃日报;2012年

9 本报记者 苏婷;教师发展学校催生专业化[N];中国教育报;2003年

10 记者 龙超凡;师范大学要以教师教育特色求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国平;新课程行动中的教师成长[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刘光余;教师教学效能的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权培培;本硕一体化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高婷婷;校企合作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3 张达雪;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探索[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建英;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5 汪颖慧;以教育为志业:论教育家的使命[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6 施春阳;欧盟与美国外语教师培养标准的比较研究[D];宁波大学;2015年

7 古红利;新课改环境下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8 郑江梅子;基于艺术的教师成长范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9 刘洪涛;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对策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10 刘晓;基于自我实现理论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自我实现理论的高职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65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865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8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