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14 09:30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一种基于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现实,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教学范式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虽然各国对这种新型教学范式的界定不尽相同,但是在教育理念、目标定位、内容指向、学习方式等方面都有着相同的特点。我国将此教学范式确定为“研究性学习”。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与研究而达到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虽然目前全国所有的高中几乎都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初中、乃至小学也在轰轰烈烈地进行试点工作。在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后发现,中等职业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基本上仍然是个空白点。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研究现状的分析,阐述了我国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理论、多元智力说等理论。其主要特点是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和合作性,学习内容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学习评价的过程性,学习目标的生成性等。“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原则有“评价内容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等。“研究性学习”重视结果但更注重过程,强调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其研究的主要途径有: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验研究、网络查询、小组交流讨论、多媒体课件制作等方式。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着眼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研究性学习”的实验过程分为实验准备阶段、课题选择阶段、课题评审阶段、研究实施阶段、公开呈现与总结阶段。学生主要从现实生活人手,观察生活和社会现实中与专业相关的现象,提出问题、确定课题、解决问题,其中课题的选择与确定是整个研究过程的关键。 通过在珠宝鉴定与商贸专业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实验证明,在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以专业基础知识为依托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发展的迫切需要,有利于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的专业优势,发展学生的专业特长并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专业技能和立业创业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学位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03
【中图分类】:G712.4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问题的提出
第二部分 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现状
    一、 国外及港台地区研究性学习的现状
        1 美国的“研究性学习”
        2 法国的“研究性学习”
        3 亚洲的“研究性学习”
    二、 国内研究性学习的现状
第三部分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必要性
    二、 中等职业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
第四部分 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
    一、 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1 建构主义理论
        2 多元智力理论
    二、 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涵义
    三、 研究性学习的主要特点
        1 学习方式的自主性和探究性
        2 学习过程的开放性和合作性
        3 学习内容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4 学习评价的过程性
        5 学习目标的生成性
    四、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
        1 进入问题情景阶段
        2 实践体验阶段
        3 表达交流阶段
    五、 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原则
        1 评价内容多元化
        2 评价方式多样化
        3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
第五部分 珠宝鉴定与商贸专业研究性学习实验研究
    一、 实验目标
        1 学生应达到的目标
        2 教师应达到的目标
    二、 实验过程
        1 实施流程图
        2 实验准备阶段
        3 课题选择阶段
        4 课题评审阶段
        5 研究实施阶段
        6 公开呈现与总结阶段
        7 评价阶段
第六部分 实验效果
    一、 选择难度适宜的课题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关键
    二、 旧的学习理念和学习方式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障碍
    三、 小组成员的优化组合是研究性学习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
    四、 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是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保证
第七部分 反思与展望
    一、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 研究性学习应以课程设置为先导,分阶段实施
    三、 研究性学习课题应突出专业特点,并注重差异性
    四、 研究性学习对中职教师的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注释
参考文献
附录: 研究性学习评价表
后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钟启泉;国外“科学素养”说与理科课程改革[J];比较教育研究;1997年01期

2 傅维利,王维荣;关于行为主义与建构主义教学观及师生角色观的比较与评价[J];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06期

3 霍力岩;多元智力课程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4期

4 杨美秀;开展化学“研究性学习”的初步探索[J];化学教学;2002年02期

5 李海北;谈网络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作用[J];开放教育研究;2002年01期

6 李建平;;专家解读研究性学习[J];教师博览;2001年06期

7 张倩苇;学习的自我评价:含义、内容及其能力的培养[J];教育导刊;2000年10期

8 黄伟;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析[J];教育评论;2001年04期

9 刘树仁;研究性学习的定位及其实施要领[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年08期

10 黄炎真;“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原则[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年08期



本文编号:288332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88332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a84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