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教研践”模式及其在旅游专业教育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4-09 16:24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教研践”模式及其在旅游专业教育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创新的渊源悠久,古今中外对创新都持肯定态度,即使大家对创新的认识和理解不同,但都认同创新可以给社会的发展带来进步。对于创新的概念与内涵、培养模式的概念,学者们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总结起来而言,创新就是能够敢于打破原有的思想、事物和常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原有正确事物上建立新生事物;或者能够从无到有的创造一个新生事物的一种鲜活的思想或实践。对学生的培养工作是学校乃至整个国家和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因此对学生的培养教育工作也开展了多种教学探索,形成众多培养模式。笔者收集到目前国内高校适用较多较广的培养模式,如产学研相结合模式、本科生导师制模式、“通识教育培养”与“个性化培养”相结合模式,分析比较这些模式与“学教研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异同,发现“学教研践”模式与这些模式相比较之下,其特点在于“创新”二字,特别是基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从理论背景上讲述“学教研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也根据当下的就业问题、社会发展问题等角度的现实背景来证明其重要性。文章从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角度出发,将“学教研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内涵以及学习与教学、学生与教师、理论与实践、课堂与课外等多种关系阐述出来。教育学理论的“以人为本思想”和心理学理论的人本主义、心理因素,突出了学生自主能力和独立性:教育学理论中提到的教学相长,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也体现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关系,以教促学,以学匮教,反映了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的双向互益互动,以及教与学的因果;“学”和“做”相统一的观点,阐明课堂-课外两个“课堂”对学生的作用,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是对学生学习最好的检验,并能够在课外及实践中得到课堂和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心理学理论所说的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是学生内在心理与行为的接受知识的方式,这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师的指导都提出了要求;社会学的符号互动理论和结构功能主义解释了学校、教师、学生在社会系统中的不可缺少性,学生必将走向社会进行工作和实践,突出了学生学习与理论研究及社会实践的关系。通过问卷调查和对资料整理发现,对学生培养工作起到作用的因素众多,归纳起来有学校资源与社会公共资源、教师的指导与引导、学生自身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各种因素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形成学-教-研-践循环的系统。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多种途径构建出“学教研践”培养模式的模型图。文章从旅游专业作为切入口来论证“学教研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正确性与可行性,通过文献法对旅游专业的创新能力培养情况做了较为全面客观的分析,根据旅游专业自身应用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结合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的情况阐述了旅游专业大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所需要的各方面条件。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特点与优势,结合当前较为热门的创新能力竞赛的“挑战杯”、旅游学院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来论证“学教研践”模式的科学性。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到,旅游专业大学生对参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活动的意愿非常大,并且已经参与其中的大学生也非常多。旅游学院大学生参与各级的创新活动竞赛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并有团队全国首批100个获批“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之一。最后对“学教研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在旅游专业践行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也指出了“学教研践”模式在旅游专业践行所存在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学教研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在目前的教育背景和教育环境下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适用并且科学的,也值得在将来推广应用到其他专业。
【关键词】:创新能力 培养模式 大学生 旅游专业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712;F590-4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7
  • 一、研究背景10-11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11-12
  • (一) 研究目的11
  • (二) 理论意义11
  • (三) 现实意义11-12
  • 三、研究综述12-15
  • (一) 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12-13
  • (二) 旅游专业教育创新能力培养研究13-15
  •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技术路线15-17
  • (一) 研究方法15-16
  • (二) 研究方案16-17
  • 第2章 “学教研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17-27
  • 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相关概念17-20
  • (一) 创新的概念17-18
  • (二) 创新能力的内涵18-19
  • (三) 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概念19-20
  • 二、“学教研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提出的背景20-27
  • (一) 理论背景20-23
  • (二) 现实背景23-27
  • 第3章 “学教研践”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与模型构建27-41
  • 一、“学教研践”各因素之间的关系27
  • 二、“学教研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27-34
  • (一) 教育学理论基础27-31
  • (二) 心理学理论基础31-33
  • (三) 社会学理论基础33-34
  • 三、“学教研践”模式的构建34-41
  • (一) “学教研践”培养模式的教学资源36-37
  • (二) 教师的教导与培养途径37-38
  • (三) 创新活动所需的学生的个人因素38-39
  • (四) “学教研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模型构建39-41
  • 第4章 旅游专业教育对“学教研践”培养模式的实践41-54
  • 一、旅游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41-43
  • (一) 旅游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特点和优势41
  • (二) “学教研践”模式在旅游专业实践的必要性41-42
  • (三) 旅游专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所需的条件42-43
  • 二、“学教研践”培养模式在旅游教育上的实践43-54
  • (一) “学教研践”模式在旅游专业实践的可能性43-45
  • (二) “学教研践”培养模式在旅游专业教育的践行45-54
  • 第5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54-57
  • 一、研究结论与创新54-55
  • (一) 研究结论54-55
  • (二) 研究创新55
  • 二、研究不足与展望55-57
  • (一) 研究不足55
  • (二) 研究展望55-57
  • 注释57-62
  • 参考文献62-64
  • 附录64-65
  • 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项目65-66
  • 致谢66-6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峰;“自读”能力培养模式初探[J];基础教育研究;2000年04期

2 王志勇,尚慧文,陈艳峰;建立全新的“五多”运行模式与学生能力培养模式[J];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02期

3 潘旭阳;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实践能力培养模式[J];高教论坛;2005年02期

4 赵匀;武传宇;李革;陈建能;俞高红;;基于学生全程参与科研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09年04期

5 王利平;;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有益探索——简评《创新能力培养线路图:一流三联三个零》[J];经济与管理;2010年05期

6 朱继光;祝伟;;英国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及其启示[J];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05期

7 王玉泰;江海鹰;李念强;;个性化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20期

8 李晶晶;黄一涛;;市场导向型的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探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6期

9 江年琼;唐开军;;大学生创造能力培养模式的实践与设想[J];中国林业教育;1998年S1期

10 韩庆红;;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探讨[J];时代教育;2014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孙建华;;应用性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杨朝鲜;邓莉;高小青;;西部地区医学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模式的探讨[A];中国解剖学会2013年年会论文文摘汇编[C];2013年

3 张云龙;吴志坤;王颖;胡莺;马俊杰;;高等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对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模式的实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4 肖俊华;吴江;;高职院校大学生计算机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5 陈建梅;;构建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应用型人才关键能力培养模式[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凌翔;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N];光明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肖梦妮;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教研践”模式及其在旅游专业教育的应用[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吴贵江;多元识读能力培养模式探析[D];漳州师范学院;2012年

3 刘华;小学生道德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践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4 苏玉荣;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5 陈曦;师范生教师能力培养模式建设与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教研践”模式及其在旅游专业教育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9567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29567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a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