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3 07:24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等职业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院校能否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对学生德育发展的重视。新时期的高职院校德育模式多元并存、百花齐放,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不断暴露出各种弊端。基于此种情况,本人以长沙三所具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为个案,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全面调查新时期高职院校课程型、实践型、环境型、组织型、管理型、咨询辅导型、传媒型和服务型八种德育模式的现状,经分析后发现这八种德育模式各自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本人对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翔实地分析,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可操作性的对策来完善德育模式。
【关键词】:新时期 高等职业院校 德育 德育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G711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21
- 1.1 选题缘起及意义10-11
- 1.1.1 选题缘起10
- 1.1.2 研究意义10-11
- 1.2 已有研究综述11-17
- 1.2.1 国内研究综述11-14
- 1.2.2 国外研究综述14-17
- 1.3 研究的内容和分析框架17-21
- 1.3.1 研究内容17
- 1.3.2 研究路径17-18
- 1.3.3 研究思路18
- 1.3.4 研究目标18-19
- 1.3.5 研究方法19-21
- 第二章 基本概念厘定及理论基础21-25
- 2.1 基本概念21-22
- 2.1.1 德育21
- 2.1.2 模式21-22
- 2.1.3 德育模式22
- 2.1.4 新时期22
- 2.2 理论基础22-25
- 2.2.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22-23
- 2.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3-24
- 2.2.3 以人为本的理论24
- 2.2.4 内尔·诺丁斯的关怀理论24-25
- 第三章 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模式调查25-50
- 3.1 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现状25-39
- 3.1.1 新时期高职院校课程型德育模式现状25-28
- 3.1.2 新时期高职院校实践型德育模式现状28-30
- 3.1.3 新时期高职院校环境型德育模式现状30-31
- 3.1.4 新时期高职院校组织型德育模式现状31-33
- 3.1.5 新时期高职院校管理型德育模式现状33-34
- 3.1.6 新时期高职院校咨询辅导型德育模式现状34-35
- 3.1.7 新时期高职院校传媒型德育模式现状35-37
- 3.1.8 新时期高职院校服务型德育模式现状37-38
- 3.1.9 新时期高职院校八种德育模式的比较分析38-39
- 3.2 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模式中存在的问题39-45
- 3.2.1 高职院校课程型德育模式形式主义严重40
- 3.2.2 高职院校德育课程内容肤浅和空泛40-41
- 3.2.3 高职院校课程型德育模式仍以单向灌输为主41
- 3.2.4 高职院校实践型德育模式存在的问题41-42
- 3.2.5 高职院校环境型德育模式的质量不高42
- 3.2.6 高职院校组织型德育模式的行政色彩浓重42-43
- 3.2.7 高职院校管理型德育模式的民主性不强43
- 3.2.8 高职院校咨询辅导型德育模式忽略对法规和政策的教育43-44
- 3.2.9 高职院校传媒型德育模式对新兴德育载体的利用度不高44
- 3.2.10 高职院校服务型德育模式缺乏“以人为本”的理念44-45
- 3.3 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45-50
- 3.3.1 应试教育的惯性作用力45-46
- 3.3.2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的德育意识缺失46
- 3.3.3 高职院校德育工作者的德育观念陈旧46-47
- 3.3.4 上级部门对德育实践活动的重视不够47
- 3.3.5 校园活动安全事故的泛化影响47
- 3.3.6 高职院校对校园环境建设的投入不足47-48
- 3.3.7 高职院校“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48
- 3.3.8 高职德育工作者对法制教育的漠视48-49
- 3.3.9 高职院校德育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49-50
- 第四章 完善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模式的对策50-55
- 4.1 高职院校应优化德育课程的课时结构50
- 4.2 高职院校应完善德育师资队伍建设50-51
- 4.3 高职院校应增加对德育活动的经费投入力度51
- 4.4 高职院校应加强对育人环境的建设51-52
- 4.5 高职院校应大刀阔斧地进行“去行政化”改革52-53
- 4.6 高职院校应重视法制和时政教育53
- 4.7 高职院校应提高对新兴德育载体的利用度53-54
- 4.8 高职院校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54-55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5-58
- 5.1 研究基础和重难点55
- 5.1.1 研究基础55
- 5.1.2 研究重点和难点55
- 5.2 研究的基本结论55
- 5.3 研究的拟创新点55-56
- 5.4 研究的不足之处56-58
- 参考文献58-62
- 附录62-64
- 致谢64-65
- 作者简历65
- 在读期间科研学术成果目录6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仲森;;基于社会行动模式理论的高校德育实践改革[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孙彩平;在道德关系建构中生成德性——析诺丁斯道德教育的新理念[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9期
3 解筱杉;新时期高校德育实效低下的反思[J];成人教育;2005年09期
4 刘利才;;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陈喜林;;诺丁斯关怀伦理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启示[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8期
6 唐湘宁;试评价值澄清模式[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安毅;;浅议学校德育工作的现状和改进方法[J];贵阳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2期
8 李清;美国学校道德教育模式探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9 吴发科;道德的表象内化、表征外显与道德教育[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10 龚道贵,熊建华;构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新格局[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本文关键词:新时期高职院校德育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30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03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