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宁波市高职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3 06:10

  本文关键词:宁波市高职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高校扩招后,高等教育实现了大众化,随之而来的是高校毕业生数量的逐年爬升。经济要快速发展,社会要和谐稳定,政府要维护形象和信守承诺,那么解决高校毕业生这一群体的就业难问题和解决农民工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同样迫在眉睫。因此,大力鼓励高校毕业生参与非正规就业,形成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并存共进的就业格局,是解决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兼具前瞻性和现实性的战略选择。与本科院校毕业生相比,高职院校毕业生具有文化基础起点低、劳动技能强、自信心不足等特点,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的非正规就业现实应与本科院校毕业生存在一定差异。在对高职院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这一问题的研究上,国内外的相关理论和实践都存在很大的局限,此研究重新梳理了学者们对非正规就业的概念界定,分析了非正规就业产生的原因,在已有的文献研究基础上,采用问卷调查法为主,文献研究法、数据分析法、比较研究法等为辅的形式,对近几年宁波市高职院校非正规就业和正规就业毕业生的在校表现、家庭背景等进行了剖析,了解他们如何认知和评价非正规就业,非正规就业意愿以及上述内容对高职毕业生进行就业选择的影响等,并且在晋升空间、社会保障、福利待遇的现实处境及职业满意度等方面对非正规就业与正规就业加以比较。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此文对学生自身、学校、政府和社会三方制约高职毕业生最终选择非正规就业之路的因素进行了研究,并就如何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这一问题,向学生自身、学校、政府和社会三方提出有效的对策。此研究对于深入理解非正规就业,深入指导针对性就业,显著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新形势下的就业工作质量具有实践价值。
【关键词】:非正规就业 非正规部门 高职毕业生 就业观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717.38
【目录】:
  • 摘要7-8
  • ABSTRACT8-10
  • 一、绪论10-15
  • (一)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0-11
  • 1. 研究的背景10
  • 2. 研究的意义10-11
  • (二) 课题研究综述11-13
  • 1. 国外研究综述11-12
  • 2. 国内研究综述12-13
  • 3. 对相关研究的思考13
  • (三)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3-15
  • 1. 研究的思路13
  • 2. 研究的方法13-15
  • 二、非正规就业内涵15-20
  • (一) 非正规就业概念15-16
  • 1. 国际定义15
  • 2. 国内定义15-16
  • (二) 非正规就业的理论基础16-17
  • (三) 非正规就业产生的原因17-20
  • 1. 客观原因17-19
  • 2. 主观原因19-20
  • 三、宁波市高职院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调查20-56
  • (一) 样本介绍20-29
  • 1. 调查对象的选择20
  • 2. 调查问卷的设计20
  • 3.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20-21
  • 4. 问卷样本基本情况描述21
  • 5. 问卷样本初步统计描述21-29
  • (二) 宁波市高职院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状况29-49
  • 1. 宁波市高职院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特征29-41
  • 2. 宁波市高职院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与学生特征的关联性分析41-49
  • (三) 宁波市高职院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观的基本特征49-54
  • 1. 宁波市高职院校毕业生对非正规就业的认知情况49-52
  • 2. 宁波市高职院校毕业生对非正规就业的意愿情况52-53
  • 3. 宁波市高职院校毕业生对非正规就业的评价情况53-54
  • (四) 宁波市高职院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的原因探讨54-56
  • 1. 缓解就业压力54
  • 2. 向往体面稳定54
  • 3. 崇尚自由灵活54-55
  • 4. 受环境氛围影响55
  • 5. 对前景展望乐观55-56
  • 四、宁波市高职院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的制约因素分析56-62
  • (一) 学生自身因素56-57
  • (二) 学校因素57-58
  • (三) 政府因素58-62
  • 五、促进宁波高职院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发展的对策62-70
  • (一) 针对学生的对策62-63
  • (二) 针对学校的对策63-64
  • (三) 针对政府的对策64-70
  • 结束语70-71
  • 参考文献71-74
  • 致谢74-75
  • 附录75-8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芳;赵文祥;;发展非正规就业劳动组织[J];劳动世界;2000年05期

2 许荣东;;应运而生的 广东非正规就业[J];创业者;2001年10期

3 孙剑平,江竹兵;非正规就业在市场化进程中的拓展[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4 周守军,王德清 ,邓春雪;大学生非正规就业探析[J];教育研究;2002年04期

5 武汉市经济研究所课题组;武汉市下岗、失业妇女非正规就业的政策研究(待续)[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1期

6 沈洪刚;;非正规就业浅析[J];劳动保障世界;2003年05期

7 ;非正规就业成为中国女性主要就业方式[J];职业;2004年03期

8 贾玉洁;浅析我国非正规就业的发展与对策[J];人口与经济;2004年03期

9 曾毅红;;让非正规就业也很体面[J];中国财政;2004年08期

10 蒋萍;也谈非正规就业[J];统计研究;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丁金宏;冷熙亮;宋秀坤;韩伯仁;徐月虎;;中国对非正规就业概念的移植与发展[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2 陈诗达;;非正规就业劳动关系现状[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3 ;紧密联系实际,努力做好咨询课题——“非正规就业的国内外比较及上海对策研究”课题简介[A];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第六届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理事会会议材料[C];2008年

4 薛德升;方逸涵;;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非正规就业与城市化相互关系及区域差异[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5 丁小翠;;试析女性非正规就业者的困境[A];云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与理论探索[C];2010年

6 陈诗达;;非正规就业中的劳动关系[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7 陈诗达;;非正规就业中劳动关系协调发展对策思考[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劳动关系问题研讨会暨2006浙江就业报告[C];2006年

8 冯小茹;;非正规就业:弱势群体就业的有效途径[A];青年就业问题与对策研究报告——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4)[C];2004年

9 谢妍翰;;大城市“城中村”女性非正规就业[A];地理学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非正规就业的发展要趋利避害[N];中国妇女报;2002年

2 主持:本报记者 郑勇 嘉宾:中国工运学院副教授 乔健;为非正规就业创造良好氛围[N];工人日报;2002年

3 张华初;关于非正规就业发展现状的思考[N];工人日报;2003年

4 葛伟 钱聪慧;应高度重视非正规就业[N];工人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黄晓芳;非正规就业 胃口有多大[N];经济日报;2001年

6 本报评论员;非正规就业大有作为[N];辽宁日报;2002年

7 周向东(作者单位:省就业服务局);重视非正规就业的作用[N];辽宁日报;2002年

8 晓白;重视“非正规就业”[N];人民日报;2001年

9 陈科;从法律视角看非正规就业[N];四川日报;2004年

10 廊坊市就业服务局 刘凤川;解决和降低就业压力的好方式推进廊坊市非正规就业的思考[N];中国信息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燕晓飞;非正规就业劳动力的教育培训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2 唐斌尧;中国转型期非正规就业女性群体的福利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3 白冰冰;上海市非正规就业的发展及其城市空间形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姚宇;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5 袁霓;中国女性非正规就业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6 黄苏萍;东北区域经济增长中的非正规就业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乔观民;大城市非正规就业行为空间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胡凤霞;城镇劳动力非正规就业选择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晓静;非正规就业“正规化”管理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2 于淼;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3 邹欣宏;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4 吴军;失地农民非正规就业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5 夏成方;中小城市城乡结合部失地农民非正规就业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6 绪东宇;关于构建我国高校毕业生非正规就业人群社会保障体系的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7 段艳;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女性非正规就业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9年

8 江娜;城镇非正规就业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9 陈绮;中国非正规就业与城市化的关系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10 贺歆;城镇非正规就业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宁波市高职毕业生非正规就业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19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219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61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