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有效能助人者模式培养高职护生护理干预能力的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6 03:07

  本文关键词:有效能助人者模式培养高职护生护理干预能力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目的:初步探索有效能助人者模式培养高职护生护理干预能力应用情况。《内科护理学》课程中开展有效能助人模式的教学活动,以核心胜任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改变、护理技能掌握程度为指标,分析此教学法对护生干预能力培养的影响和特点,对其教学效果实施多元评价。探讨有效能助人者模式对培养护生护理干预能力的适用程度,总结在内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应用的体会及建议,为进一步研究积累经验。 方法:选取吉林省某职业技术学院2012级三年制专科护理学生161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CBL(Case-based learning,以病例为基础的学习)教学培养干预能力,实验组采取CBL教学和有效能助人者模式相结合培养干预能力。教学结束后填写人际反应指针(IRI-C)问卷、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教学效果评价表、课堂行为记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 1.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生的性别、年龄、生源地、是否是独生子女及平时成绩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实验后两组护生人际关系指针(IRI-C)问卷各维度比较中,在观点取替、幻想力、身心忧急等维度具有显著性差异(t3.163P0.002,t3.375P0.000,t2.131P0.030)。 3.实验后两组护生临床沟通能力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5.384P0.000)。 4.实验后两组护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5.661P0.000)。 5.两组护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中28个项目中有23个项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6.两组护生课堂行为记录实验组优越于对照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多项评分实验组优越于实验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 7.两组护生护理干预考核成绩具有显著性差异(24.251P0.039)。 8.在教学中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手段与培养护理干预能力相关(P<0.05)。 结论: 1.应用有效能助人者模式培养高职护生干预能力的教学模式,适应国家对护理职业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要求,能满足国家对护理专业技术实用性人才的需要。 2.有效能助人者模式在护理干预能力培养的教学中有利于学生具有护理干预能力。 3.有效能助人者模式更能提高高职护生对护理专业课的兴趣和积极性,让学会转为会学,让好学转为学好。 4.有效能助人者模式教学提供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框架,,使护生具备护士核心胜任力。 5.有效能助人者模式转变了教师教学理念,真正为双师型护理教育工作者。 6.经研究,有效能助人者模式培养高职护生干预能力的教学值得在高职院校推广应用。
【关键词】:有效能助人者模式 高职护生 护理 护理干预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医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R47-4;G712
【目录】:
  • 摘要9-11
  • Abstract11-14
  • 前言14-24
  • 1. 研究背景14-15
  • 2. 相关概念15-18
  • 2.1 有效能助人者模式15-17
  • 2.2 护理干预17-18
  • 3. 有效能助人者模式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进展18-20
  • 3.1 有效能助人者模式国外研究现状与进展18-20
  • 3.2 有效能助人者模式国内研究现状与进展20
  • 4. 有效能助人者模式应用在护理教学的理论基础20-21
  • 4.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20
  • 4.2 认知学习理论20-21
  • 4.3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21
  • 4.4 理论依据应用在护理教育中的启示21
  • 5. 研究目的和意义21-22
  • 5.1 研究目的21
  • 5.2 研究意义21-22
  • 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22-24
  • 6.1 研究内容22
  • 6.2 技术路线22-24
  • 研究对象与方法24-33
  • 1. 研究对象24
  • 2. 研究工具24-26
  • 2.1 人际反应指针(IRI-C)问卷24-25
  • 2.2 护生临床沟通能力测评量表25
  • 2.3 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25
  • 2.4 教学效果评价表25
  • 2.5 课堂行为记录25-26
  • 2.6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表26
  • 3. 研究方法及步骤26-30
  • 3.1 对照组教学26
  • 3.2 实验组教学26-30
  • 4. 多元化评价指标30
  • 5. 质量控制30
  • 5.1 研究对象的控制30
  • 5.2 教师的控制30
  • 5.3 教学过程的控制30
  • 5.4 资料收集的控制30
  • 6. 资料整理与分析30-33
  • 结果33-37
  • 1. 调查结果33
  • 2. 测量量表评分比较33-37
  •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生人际关系指针评分比较33
  •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生临床沟通能力评分比较33-34
  • 2.3 实验组和对照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比较34
  • 2.4 实验组和对照组教学效果评分比较34-35
  • 2.5 实验组和对照组课堂行为记录分析35
  • 2.6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评分比较35-36
  • 2.7 护理干预案例考核成绩比较36
  • 2.8 教学因素与培养护理干预能力的相关性36-37
  • 讨论37-42
  • 1. 有效能助人者模式培养高职护生护理干预能力教学效果分析37-40
  • 1.1 有效能助人者模式有利于护生共情能力的培养37
  • 1.2 有效能助人者模式有利于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37
  • 1.3 有效能助人者模式有利于护生评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37-39
  • 1.4 护生对有效能助人者模式的教学评价39
  • 1.5 两种教法对护生的课堂行为和课堂教学质量及护理干预案例考核成绩影响分析39-40
  • 1.6 两组课堂讨论、护生小组工作报告和学习心得体会分析40
  • 2. 有效能助人者模式对学生护理干预能力的正面影响优于传统案例教学40
  • 3. 有效能助人者模式培养护生的综合能力40-41
  • 4. 有效能助人者模式培养护生干预能力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体会41-42
  • 4.1 部分同学不适应有效能助人者模式培养护生干预能力的教学法41
  • 4.2 情景模拟与现实临床工作存在一定差距41
  • 4.3 有效能助人者模式培养护生干预能力教学对课程内41-42
  • 结论42-43
  • 参考文献43-47
  • 综述47-56
  • 参考文献53-56
  • 附录56-66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文章情况66-67
  • 致谢67-6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爱萍;;加强护理干预 减少护理纠纷发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1年12期

2 蒋艳,沈宁;评判性思维在护理教育中的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04年03期

3 贾愚;臧渝梨;娄凤兰;冯美丽;;护理人才批判性思维能力及其培养的探讨[J];实用护理杂志;2003年12期

4 张玉芳,李继平;浅析共情的概念及对护患关系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年22期

5 唐也佩;共情艺术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年10期

6 史占彪,张建新;心理咨询师在危机干预中的作用[J];心理科学进展;2003年04期

7 刘迪成,黄惟清,王富珍,苗音;护理专业不同层次毕业生职业综合能力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3年06期

8 彭美慈,汪国成,陈基乐,陈满辉,白洪海,李守国,李继平,蔡芸芳,王君俏,殷磊;批判性思维能力测量表的信效度测试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4年09期

9 夏素华;孙宏玉;郑修霞;;护理专业本科生评判性思维的测定及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06年05期

10 徐文利;;防范护患纠纷发挥护理干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年04期


  本文关键词:有效能助人者模式培养高职护生护理干预能力的应用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75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275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a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