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地区高职高专教师专业化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01 20:36
2001年4月1日起,国家首次开展全面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并进入实际操作阶段。主要表现在:首先,以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为辐射带,纷纷开始实施高校教师专业化建设,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与此同时,西部民族地区也开始行动开展高校教师专业化教育与认证,但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于发达地区,无论是在教育资源的分配还是占有方面,均无法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抗衡;其次,作为主要从事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职高专院校由于在培养目标、培养层次、培养模式、专业定位等诸多方面和普通高等教育有本质的不同,而我国对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专业化要求目前仍然和其他普通高等教育院校一样维持同样的标准。作为落后的民族地区广西,其高职高专教育是在2002年开始发展,到2005年才形成规模化发展,这就为本研究提供了突破口。因此本文即以广西壮族自治区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为切入点,提出广西高职高专教师专业化特点主要表现在:一要面向地方经济;二要面向地方企业;三要面向地方性语言;四要面向地方民族心理资源。同时发现了广西高职高专教师在专业化过程中存在专业能力的建构、职业道德建设、专业发展的责任定位...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背景与由来
0.2 国内外有关教师专业化的研究综述
0.3 研究方法及创新
第1章 教师专业化的相关理论与广西高职高专教师专业化的特点
1.1 教师专业与专业化相关概念
1.1.1 本研究中的相关概念界定与解释
1.1.2 专业化的的标准与成因
1.2 广西高职高专教师专业化的特点
1.2.1 面向地方经济
1.2.2 面向地方企业
1.2.3 面向地方语言
1.2.4 面向地方民族心理资源
第2章 广西高职高专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存在的问题
2.1.1 教师学科专业能力建构滞后
2.1.2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滞后
2.1.3 教师专业发展的责任和定位不清晰、不明确
2.1.4 办学模式和体系较混乱、教师专业联盟(协会)名存实亡
2.1.5 教师学历教育与专业教育落后于普通高等教育
2.1.6 教师普遍未接受过较为完善的继续教育
2.1.7 高职高专教师人事考核和进修制度脱节
2.2 原因分析
2.2.1 高职高专办学定位出现偏差导致知识与能力建构不和谐
2.2.2 官本位传统观念对教师专业化取向的影响
2.2.3 高职高专院校增长过快,缺乏办学特色
2.2.4 对高职高专功能认识不充分,专业联盟或协会难以发挥作用
2.2.5 高职高专教育缺乏完整的层次体系
2.2.6 地方政府对高职高专教育资源投入不足,最终降低了教师接受专业化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2.2.7 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目标有偏差、教师来源单一
第3章 广西高职高专教师专业化拟采取的对策
3.1 突出地方民族特色
3.1.1 广西高职高专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民族文化的融合
3.1.2 广西高职高专教师专业发展与民族校本研究统一
3.1.3 广西高职高专教师专业发展与专业教育转型整合
3.1.4 广西高职高专教师专业发展与地方性语言的整合
3.2 突出培养教师“教育专长”
3.3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3.3.1 从教师职业道德发展升格为高职高专教师职业道德的建构
3.3.2 提高广西高职高专教师的职业满意度
3.4 实施教师资格再认证制度
3.4.1 改变“一次认证定终身”的传统高校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3.4.2 改变高职高专教师初始教育与教师后续培训长期分离的状况
3.4.3 建立高职高专选择性教师教育制度
3.5 建立较为独立的高职高专教师职称评定体系
3.5.1 高职高专教师职称评定前教育制度的革新
3.5.2 完善高职高专教师职称评定前专业学习、进修基地建设
3.5.3 加大高职高专职称评定制度的改革
3.6 建立健全“双师”、“三师”制度
3.6.1 “双师”制度的建构
3.6.2 “三师”制度的建构
3.7 优化教师专业化环境与保障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广西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状况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交易成本、合约弹性与明清徽州的定额地租[J]. 高彦彦,杨德才. 制度经济学研究. 2008(01)
[2]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专业化[J]. 周淼泉,康玉唐. 教育与职业. 2008(05)
[3]浅谈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分离与统一[J]. 陈水生. 成人教育. 2007(12)
[4]“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J]. 李闷管,葛莉,宋海宁.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3)
[5]探讨高校教师“教育专长”及其对新课改的影响[J]. 周淼泉,罗显克. 教育与职业. 2007(12)
[6]从规约到自律:教师专业道德的建构[J]. 黎琼锋. 现代教育科学. 2007(03)
[7]教育劳动的特点与教师专业道德的特性[J]. 檀传宝. 教育科学研究. 2007(03)
[8]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苏文科. 中国成人教育. 2006(09)
[9]对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思考[J]. 李莹.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6(03)
[10]追求特质的虚妄:关于教师专业化困惑的思考[J]. 操太圣,卢乃桂.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09)
本文编号:3527016
【文章来源】:中南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选题背景与由来
0.2 国内外有关教师专业化的研究综述
0.3 研究方法及创新
第1章 教师专业化的相关理论与广西高职高专教师专业化的特点
1.1 教师专业与专业化相关概念
1.1.1 本研究中的相关概念界定与解释
1.1.2 专业化的的标准与成因
1.2 广西高职高专教师专业化的特点
1.2.1 面向地方经济
1.2.2 面向地方企业
1.2.3 面向地方语言
1.2.4 面向地方民族心理资源
第2章 广西高职高专教师专业化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存在的问题
2.1.1 教师学科专业能力建构滞后
2.1.2 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滞后
2.1.3 教师专业发展的责任和定位不清晰、不明确
2.1.4 办学模式和体系较混乱、教师专业联盟(协会)名存实亡
2.1.5 教师学历教育与专业教育落后于普通高等教育
2.1.6 教师普遍未接受过较为完善的继续教育
2.1.7 高职高专教师人事考核和进修制度脱节
2.2 原因分析
2.2.1 高职高专办学定位出现偏差导致知识与能力建构不和谐
2.2.2 官本位传统观念对教师专业化取向的影响
2.2.3 高职高专院校增长过快,缺乏办学特色
2.2.4 对高职高专功能认识不充分,专业联盟或协会难以发挥作用
2.2.5 高职高专教育缺乏完整的层次体系
2.2.6 地方政府对高职高专教育资源投入不足,最终降低了教师接受专业化继续教育的积极性
2.2.7 高职高专院校培养目标有偏差、教师来源单一
第3章 广西高职高专教师专业化拟采取的对策
3.1 突出地方民族特色
3.1.1 广西高职高专教师专业化发展与民族文化的融合
3.1.2 广西高职高专教师专业发展与民族校本研究统一
3.1.3 广西高职高专教师专业发展与专业教育转型整合
3.1.4 广西高职高专教师专业发展与地方性语言的整合
3.2 突出培养教师“教育专长”
3.3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3.3.1 从教师职业道德发展升格为高职高专教师职业道德的建构
3.3.2 提高广西高职高专教师的职业满意度
3.4 实施教师资格再认证制度
3.4.1 改变“一次认证定终身”的传统高校教师资格认证制度
3.4.2 改变高职高专教师初始教育与教师后续培训长期分离的状况
3.4.3 建立高职高专选择性教师教育制度
3.5 建立较为独立的高职高专教师职称评定体系
3.5.1 高职高专教师职称评定前教育制度的革新
3.5.2 完善高职高专教师职称评定前专业学习、进修基地建设
3.5.3 加大高职高专职称评定制度的改革
3.6 建立健全“双师”、“三师”制度
3.6.1 “双师”制度的建构
3.6.2 “三师”制度的建构
3.7 优化教师专业化环境与保障制度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附录:广西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状况问卷调查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交易成本、合约弹性与明清徽州的定额地租[J]. 高彦彦,杨德才. 制度经济学研究. 2008(01)
[2]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专业化[J]. 周淼泉,康玉唐. 教育与职业. 2008(05)
[3]浅谈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分离与统一[J]. 陈水生. 成人教育. 2007(12)
[4]“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究[J]. 李闷管,葛莉,宋海宁. 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3)
[5]探讨高校教师“教育专长”及其对新课改的影响[J]. 周淼泉,罗显克. 教育与职业. 2007(12)
[6]从规约到自律:教师专业道德的建构[J]. 黎琼锋. 现代教育科学. 2007(03)
[7]教育劳动的特点与教师专业道德的特性[J]. 檀传宝. 教育科学研究. 2007(03)
[8]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苏文科. 中国成人教育. 2006(09)
[9]对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专业化的思考[J]. 李莹. 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 2006(03)
[10]追求特质的虚妄:关于教师专业化困惑的思考[J]. 操太圣,卢乃桂.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09)
本文编号:35270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527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