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价值、困境及实现路径
发布时间:2021-12-12 04:48
通识教育与新时代高职人才培养在目标内涵上具有一定程度的价值耦合与精神相契,但与普通高校通识教育相比,高职院校推行通识教育还刚刚起步,存在理念、制度、课程、教学等方面障碍。开展合乎新时代高职特色的通识教育应理念践行,体制破题,名校协同,加快通识教育"进度";通过课程推进,名师塑课,"三教"改革,提升通识课堂"效度";通过通识转型,翻转课堂,自主学习,深化通识育人"精度";通过环境优置,价值引领,浓郁文化,保持通识育人"温度"。
【文章来源】: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0,38(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价值
(一)通识教育切合高职教育发展的新时代特质,符合以人为本发展理念
(二)通识教育回应了高职院校“完人”培养的新时代诉求,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我国教育方针
(三)通识教育延展了高职教育的新时代内涵,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
二、高职院校推行通识教育的困境
(一)理念与实践之偏:成人还是成才
(二)制度之虚:顶层设计浮流于纸
(三)课程之限:专业与通识的隔膜
(四)教学之困:师资的弱势与学生的短视
三、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理念践行,体制破题,名校协同,加快通识教育“进度”
1.借鉴世界通识教育宝贵的理论资源和我国普通高校通识教育实践的范性价值
2.做好顶层设计
3.名校协同,加快通识教育的工作进展,构建立体协同的高职通识教育共享平台
(二)课程推进,名师塑课,“三教”改革,提升通识课堂“效度”
(三)通识转型,翻转课堂,自主学习,深化通识育人“精度”
(四)环境优置,价值引领,浓郁文化,保持通识育人“温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通识教育与艺术人才培养——兼论中国美术学院会通精神的理念与实践[J]. 胡钟华. 艺术教育. 2019(08)
[2]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与发展路径[J]. 周建松,陈正江. 中国高教研究. 2019(04)
[3]“适合的教育”:新时代高职教育的价值取向[J]. 檀祝平,孙杏林,胡彩霞. 教育与职业. 2018(09)
[4]自由教育、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西方高等教育思潮谱系溯源[J]. 李海萍,上官剑. 教育研究. 2017(09)
[5]通识教育:真谛、问题与方法[J]. 倪胜利. 教育研究. 2011(09)
[6]高等职业院校落实通识教育的路径思考[J]. 禹利萍,岳志强. 教育与职业. 2010(29)
本文编号:3536034
【文章来源】:黑龙江高教研究. 2020,38(04)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新时代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价值
(一)通识教育切合高职教育发展的新时代特质,符合以人为本发展理念
(二)通识教育回应了高职院校“完人”培养的新时代诉求,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我国教育方针
(三)通识教育延展了高职教育的新时代内涵,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
二、高职院校推行通识教育的困境
(一)理念与实践之偏:成人还是成才
(二)制度之虚:顶层设计浮流于纸
(三)课程之限:专业与通识的隔膜
(四)教学之困:师资的弱势与学生的短视
三、高职院校通识教育的实现路径
(一)理念践行,体制破题,名校协同,加快通识教育“进度”
1.借鉴世界通识教育宝贵的理论资源和我国普通高校通识教育实践的范性价值
2.做好顶层设计
3.名校协同,加快通识教育的工作进展,构建立体协同的高职通识教育共享平台
(二)课程推进,名师塑课,“三教”改革,提升通识课堂“效度”
(三)通识转型,翻转课堂,自主学习,深化通识育人“精度”
(四)环境优置,价值引领,浓郁文化,保持通识育人“温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通识教育与艺术人才培养——兼论中国美术学院会通精神的理念与实践[J]. 胡钟华. 艺术教育. 2019(08)
[2]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与发展路径[J]. 周建松,陈正江. 中国高教研究. 2019(04)
[3]“适合的教育”:新时代高职教育的价值取向[J]. 檀祝平,孙杏林,胡彩霞. 教育与职业. 2018(09)
[4]自由教育、职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西方高等教育思潮谱系溯源[J]. 李海萍,上官剑. 教育研究. 2017(09)
[5]通识教育:真谛、问题与方法[J]. 倪胜利. 教育研究. 2011(09)
[6]高等职业院校落实通识教育的路径思考[J]. 禹利萍,岳志强. 教育与职业. 2010(29)
本文编号:35360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3536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