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激发与培养对策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激发与培养对策研究
【摘要】: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需求,高级技能型人才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日益突显,对高职院校学生也给予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但与此同时,在经济、文化多元发展的影响下,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目的和动力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突出表现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提升。为了培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优秀技能人才,就须引导高职院校学生正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力。这不仅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以某职业技术学院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访谈的数据统计整理,分析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前人现有的研究基础和深入分析,总结归纳出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主要为学生个人主观因素,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等四个方面,这些因素都会对学生学习动力造成影响,必须要围绕这些影响学生学习动力的因素来展开深入的探讨。经过系统的分析,找出了高职学生学习情绪不高,动力不足的症结所在,指出培养和激发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必须要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入手,要营造良好社会环境,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促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加强自身能力建设,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通过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相互辅助,形成教育合力来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现状,让学生知晓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有所得的乐趣,从而使学生从苦学转为乐学,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 学习动力 激发与培养 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71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9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选题研究意义12-13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3-17
- 1.2.1 国外研究综述13-14
- 1.2.2 国内研究综述14-17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17-19
- 1.3.1 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17
- 1.3.2 研究方法17-18
- 1.3.3 论文创新之处18-19
- 第2章 学习动力内涵及理论基础概述19-27
- 2.1 学习动力的内涵19-22
- 2.1.1 学习动力的一般涵义19
- 2.1.2 学习动力的构成19-20
- 2.1.3 学习动力的特征20-21
- 2.1.4 学习动力的意义21-22
- 2.2 学习动力研究的理论基础22-27
- 2.2.1 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理论22-24
- 2.2.2 基础:教育心理学理论24
- 2.2.3 借鉴:认知主义学习理论24-25
- 2.2.4 参考:人本主义学习理论25-27
- 第3章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的现状调查27-31
- 3.1 调查对象27
- 3.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27-29
- 3.3 访谈调查结果分析29-31
- 第4章 影响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的主要因素31-39
- 4.1 主观因素分析31-34
- 4.1.1 学生认知偏差31-32
- 4.1.2 学习目标不明确32-33
- 4.1.3 过度重视“人际交往”,忽视专业学习33-34
- 4.2 客观因素分析34-39
- 4.2.1 家庭方面的影响34-35
- 4.2.2 学校方面的影响35-36
- 4.2.3 社会方面的影响36-39
- 第5章 激发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的对策39-49
- 5.1 学生方面:加强自身能力培养,培育积极的价值观念39-40
- 5.1.1 加强实践能力培养,提升综合素质39
- 5.1.2 重视积极观念的养成,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39-40
- 5.2 家庭方面:发挥家庭教育功能,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40-41
- 5.2.1 发挥家庭教育优势,引导孩子健康成长40-41
- 5.2.2 积极与学校配合,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41
- 5.3 学校方面: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课程体系41-47
- 5.3.1 引入自我效能训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41-42
- 5.3.2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学习认知意识42-43
- 5.3.3 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43-45
- 5.3.4 重视师资力量建设,完善大学教育体系45-47
- 5.4 社会方面: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平47-49
- 5.4.1 弘扬社会“正能量”,净化社会文化环境47-48
- 5.4.2 坚持教育公平,促进高职教育均衡发展48-49
- 结论与展望49-52
- 参考文献52-55
- 附录 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力调查问卷55-57
- 致谢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飞宁;;探究医用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途径[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11期
2 王致君;;学习贵在联想[J];医学与哲学;1985年07期
3 鲁子问;;国内外学习成效研究进展分析[J];英语教师;2009年06期
4 刘明红;;让学生玩出学习成效[J];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年S1期
5 赵贵,宿志英;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途径与方法[J];内蒙古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6 楼一峰;“学习化社区”的形成与运作研究[J];成人教育;2002年05期
7 王光龙;学习素质与学习型社会[J];教育研究;2003年05期
8 李康林;怎样提高农村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成效[J];民族教育研究;2005年03期
9 桑新民;学习究竟是什么?——多学科视野中的学习研究论纲[J];开放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10 赵桐;;浅谈教学中的学习成效评价[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6年S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海慧;;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A];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中专教育委员会第七次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1999年
2 王炳林;;中国共产党开展学习的历史考察[A];中国共产党90年研究文集(上)[C];2011年
3 晏琼花;陈德光;孔维东;;引导自我反思促进数学学习[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4 乐黎辉;邢至晖;;以学习单开展生物教与学的实践研究[A];开拓科技育人之路——上海市青少年科技辅导员教师论文集[C];2005年
5 韦成国;;谈学习动力的提升[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实施十二五规划”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6 聂波;;关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学的反思[A];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1卷)[C];2009年
7 黄蕾;;运用录像分析技术解读研究性学习[A];教育技术应用与整合研究论文[C];2005年
8 蒋莉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探析[A];遵义市基层组织与基层民主建设研究[C];2012年
9 徐晓东;;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实践[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熊亮华;;陈云重视学习的思想风范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启示[A];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个人课题成果集2011年(上)[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茂松邋杨朝勇;以工作成绩检验学习成效[N];泸州日报;2008年
2 本报评论员;在学习中实践 在实践中学习[N];平顶山日报;2009年
3 王育忠;学习科学发展观的落脚点在实践[N];三明日报;2009年
4 学岭;高扬起学习的风帆[N];哈尔滨日报;2010年
5 朱德荣 新疆总队阿克苏支队;用实践检验学习成效[N];人民武警报;2010年
6 周雪琴 西和县西峪乡王磨小学教师;老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N];陇南日报;2010年
7 中共太康县委党校 朱学良 刘清晨;新形势下如何培养一大批学习型党员[N];周口日报;2010年
8 陆一;大力提倡学习身边典型[N];中国城乡金融报;2012年
9 市发改委直属机关党委书记 周强;把学习成效转化为科学发展思路[N];组织人事报;2012年
10 记者 江于夫 通讯员 郑林红;大兴学习之风 再谱事业华章[N];浙江日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胡敏;在线学习中学生参与度模型及应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2 陈江华;中国国有企业构建学习型组织的理论与实践策略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3 李定;在线学习(WBL)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谢清隆;社会交换理论视阈下的运动员学习成效研究[D];苏州大学;2011年
5 雷妮;企业敏捷学习要素体系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6 周建高;日本终身学习的理论与实践[D];南开大学;2009年
7 赖东彦;学习型组织分类及应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文严;面向企业新员工的e-learning培训课程内容设计[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徐丹;中职生英语学习兴趣激发策略与实践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5年
3 王成洁;合作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实践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方龙珠;初中数学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5 孙贞;东营市学习型法院建设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6 肖琼玉;MOOC学习者完成课程的影响因素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7 孔瑶;移动情景下基于问题的团队学习策略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8 黄文杰;初中生合作学习影响因素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5年
9 关晶;学前教育专业“小组合作式”数学学习的探究和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10 王罗那;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小学数学微课的设计及应用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9157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zhiyejiaoyulunwen/915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