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特殊性问题研究 南京廖华

发布时间:2016-09-14 10:54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特殊性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特殊性问题研究

摘要:特殊性研究是解决中国教育问题、形成中国教育改革理论和实践范式的必然选项。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特殊性研究需要阐释两个命题,一是如何研究特殊性,,二是特殊性是什么,前者反映的是研究方法论,后者则是分析、判断的综合结果。相对于“他国”,基础教育改革特殊性呈现在三个不同维度,即:改革生境及其影响;改革性质;主体及其状态。相对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基础教育改革特殊性则呈现为目标定位差异以及由此导致的改革任务变化。

关键词:当代;基础教育改革;特殊性;研究参照;呈现维度;内涵

一、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特殊性的研究参照

所谓特殊性,系事物的特有本质。作为区分、人识客观事物的前提和基础,特殊性有两种表现形拣。一是同一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殊性,这是一种纵向关系。二是相对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性,这是一种横向比较。正是由于表现形态的二维特征,争致非限制意义的特殊性研究呈现复杂态势,需要人两个不同向度进行辨别和思考。

(一)纵向分析

从纵向角度看,基础教育改革在不同时期,其特殊性内涵一般呈现明显甚至本质差异。以“当代”为时间约定,绝非似有可无的选项,而是研究行为从不确定到确定的必要规约,其本身亦隐喻丰富的内涵。

首先,“当代”不是孤立的时间概念。以当代为始点,向前回溯是历史,向后延伸则是未来。从这一意义分析,研究基础教育改革特殊性,有三种方案,即:历史研究;当代研究;未来研究。当代的提出不再面临纵向方案的选择问题。

其次,作为学术研究的“当代”概念,应赋予确定的意义。关于“当代”的划分,有两个主要制约因素。一是社会与教育系互为生态关系,探讨中国基础教

育改革问题,必须置于社会转型、教育转型的双重背景下,“转型”是影响“当代”的关键词。二是“当代”本身并不具有绝对排它性特征,个体需要或群体约定,都可以赋予当代以指定含义,强调唯一性,容易导致分歧主体之间的不必要纠缠。基于上述判断,本文对“当代”进行研究视角的界定,上限为新中国成立,下限为现代学校教育形恭的基本形成。

第三,当代、历史、未来作为三个不同的时空形态,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三者之间的彼此独立与相互衔接,即反映了时间的绝对无限特点,又体现人类认识、实践发展的相对意义。将“当代’设置为基础教育改革特殊性研究的特定背景,并不表示与历史、未来的断然割裂,而是兼顾三者的逻辑关系与内在关联。一方面,当代层面的研究,不是脱离历史甚至完全否定历史的研究,而是对历史特定视角的反思、批判与继承,是一种基于历史的主体审视。另一方面,由近代学校教育向现代学栈教育的全面转型,对中国而言,是一个已持续几十年、并且还需要若干年方可基本完成的长期过程,是一个需要进行观念、目标、策略、行为重新建构、理论与实践交互作用和创生的动态过程,作为上述过程的时间概括,“当代”既直面现实,又指向未来。

第四,“当代”研究必须有所侧重。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经历了两个重要的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到1984年,中国基础教育虽经历三次大的改革及其调整,但这些改革与调整并没有改变近代学校的基本形态。1985年以后,中国基础教育进入重新定向、定位时期。以教育体制为中心的宏观教育改革,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中心的教育改革,以提高质量、均衡发展和制度系统创新为重点的教育改革,虽然都暴露出诸多问题,但就总体而言,使得学校变革基本

朝着现代学校教育方向推进。因此,关于“当代”研究,应侧重于中央印发《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后。

(二)横向分析

是否选择“他国”作为研究参照,这是横向角度必须明确回应的第一个命题。这一命题的诠释,必然涉及如何对待国际化与本土化,两者关系之认识,直接影响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价值取向。一方面,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从人力资本理论到教育地位特别是基础教育地位的确立,从教育平等思想到义务教育的普及、巩固和发展,从终身教育思潮到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从教育管理民主化趋势到教育管理体制与机制的创新,从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看建构主义、后现代主义等教育思想的渗透,充分表明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国际基础教育改革不可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国际化并非脱离本土之外的孤立存在,而是以本土化作为起点和归属。历史、文化、政治制度的差异以及三者的复合作用,决定了不能把西方教育思潮、观念、管理模式抽象为普适理论或工具简单地加以套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出现的问题,并不都是发展进程中无可避免、必然出现的问题,许多决策者的盲目学习与追赶心态,一些学者本土意识的缺乏,这是问题形成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近年来,芬兰的基础教育改革因其优异表现而受到关注,究其原因,不是一味地模仿他国,丧失自我,而是经过多年摸索,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基础教育改革模式。[1]

横向角度又一个必须明确回应的命题是,是否以其他各级各类教育作为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特殊性研究的参照。按照排斥法的推理思路,这一命题似乎再无讨论之必要,这实际上是一种思维误区,是一种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处理的方法。上述命题回应,应从两个不同视角切入。一是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相比较,基础

教育最显著特点在于它的影础性。所谓基础性,强调的是起点意义和必需特征,表明基础教育不以就业为导向,不以培养专业或专门人才为任务,而是要着眼于人的基本素质培养。基础教育的上述特点,反映在改革过程中,必然表现出有别于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殊性。二是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具有整体推进之特点,尽管不同类型教育改革的强度、力度、效率有一定差异,但并不否认基础教育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有机构成。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作为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特殊性的研究参照,既有利于全面把握我国教育改的整体现状和发展态势,反映当代中国教育改革德普遍意义和共性特征,又有利于准确反映不同类教育改革的个性色彩,强化决策行为的针对性与操作意义。

上述两个横向角度命题的阐释,导致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特殊性研究面临参照选择问题。不同德参照,特殊性的呈现维度、内涵必定有差异,采取二选一方式,虽降低了研究难度,但同时必然导致研究价值的缺憾。

二、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特殊性的呈现维度及其内涵

相同的参照,并不意味不同主体研究结论的完全一致,相反,由于研究者个人立场、态度、方法的不同,可能导致结论的明显差异。如何避免主观臆想,形成清晰的分析思路,并非轻易之事。

(一)国际视野的特殊性阐释

国际视野下的特殊性研究,需要对改革本身形成准确认知。一方面,改革是人为的过程,改革的性质以及主体的状态,往往体现国家特点。另一方面,不同国家的改革,需要面对不同的生态,即使是相同的生态,其作用方式、力度、强度亦不会完全相同。基于上述分析,笔者以为,国际视野下的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特殊性,应主要呈现在三个不同维度。


  本文关键词: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特殊性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148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1148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fe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