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课程2016年_《西南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
本文关键词:基础教育教师课程权力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大学》 2008年
基础教育教师课程权力研究
赵虹元
【摘要】: “教师课程权力”是一个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内涵与迫切现实需要的教育实践命题。所谓教师课程权力,是指教育法规和国家课程政策赋予教师个人实施课程实践的各种权力。追根溯源,它是教育之为教育不可或缺的要件之一,“教什么”与“怎么教”不可避免地始终伴随教育活动的产生发展而存在,只是受政治制度、生产力水平影响,在社会发展的许多时期表现不明显而已。在现实的教育实践中强调教师课程权力,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课程专业自主地位,开发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进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利于学生获得身心全面发展。从现实的研究背景看,教师课程权力是教育民主化进程中的教师权益体现,对其进行研究可以引发人们对教育功能、目的任务、方法手段的深刻反省,从而切实有效并创造性地实施现时的教育教学活动。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了课程权力多极共享的课程管理理念,加之教师在课程改革中面临的种种困境,使教师课程权力问题受到了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特别关注。我们通过调查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课程权力状况忧过于喜,一是教师课程权力获得与运作并不充分,二是教师的课程权力意识、课程能力以及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等,还不足以应对教师课程权力的挑战。基于此,教师课程权力的实现,惟有教师主动寻求自我改变,由课程旁观者转向课程介入者,由课程执行者转向课程创生者,逐步养成课程权力习性,方能既使国家课程权力安心下放,又使课程权力的运作获得良好的效益。此为内因。同时,国家政府有关部门、中小学校长以及大学专家也要合力支持、引领教师课程权力赋予与运作机制的构建。此为外因。 全文共分七个部分: 导论介绍本研究的选题缘由,梳理、归纳国内外有关教师课程权力问题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阐释研究的意义、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教师课程权力的基本问题。认识“教师课程权力是什么”,主要论述其本质与特征、来源与构成。教师课程权力外在来源于法律法规,内在来源于教师与课程之间的天然关系,包括课程决策权、课程开发权、课程实施权、课程创生权、课程评价权等。从本质上讲,教师课程权力获得与运作的目的不仅仅是提升教师的课程地位,提高其教育教学投入,更是藉此提高课程实施的效益,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它具有制度规定性、有限平衡性、目的指向性、价值多极性、复杂相关性等特征。 第二章教师课程权力的价值诉求。渴求课程权力是教师作为普遍意义上的人的本性,教师课程权力的实现有利于其教育实践智慧和职业伦理的养成;对学生而言,教师的课程创生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批判与反思能力等大有益处;课程权力的获得丰富了教师的课程角色,作为课程的领导与决策者、试验与实践者、理解与评价者、开发与研制者的教师,对课程发展也具有有力的促动作用。论述教师课程权力与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学生发展和课程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旨在揭示“为什么要赋予教师课程权力”。 第三章我国教师课程权力的历史考辨。我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近现代社会时期的教师课程权力,既因文化传承而相互关联,也因社会演进而有所不同。通过对教师课程权力历史发展的探讨,透视我国基础教育教师课程权力现状形成的历史原因。 第四章基础教育教师课程权力的现状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方式,了解我国中小学教师课程权力现状,探讨其存在的积极因素与主要问题,从历史与现实出发,分析问题产生原因,并依据调查结果,探寻教师课程权力的影响因素。 第五章课程权力习性养成与教师改变。教师课程权力的实现首先要求教师主动在实践中渐进地自我改变,包括课程角色、课程范式、专业发展理念等方面。通过改变己有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方式,不断尝试运作课程权力,并对其过程与结果进行反思,以逐步形成比较稳定的课程权力“情境—行为模块”,最终达到使课程权力运作成为一种“无意识”行为,养成课程权力习性。 第六章教师课程权力实现条件。教师课程权力的实现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为教师赋权问题,一是教师课程权力运作问题。其中赋权是前提,运作是关键。这两个问题不仅关乎学校的课程文化改进和教师自身的认识、能力改变,也关乎国家教育制度的若干改进。国家须切实下放课程权力,进一步增加教育经费投入,改进课程评价与教师培训体制;中小学校长须提高其课程领导能力,注重与大学的伙伴协作,共同支持与引领教师课程权力的实现。同时,还要采用权力制约、权利制约和道德制约等方式,控制和引领教师课程权力运作中的过度行为,以实现教师课程权力运作与学生发展、教师自身成长以及课程发展之间的均衡与协调。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G42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学书;;教师课程权力的本质、特征及其来源[J];全球教育展望;2010年10期
2 王会亭;;近十年来我国教师课程能力研究评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1年10期
3 李学书;;教师:课程改革不可忽视的力量[J];基础教育;2011年03期
4 赵文平;;论中职教师课程实施能力的结构[J];职教通讯;2013年10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艺泉;教师参与课程发展:权与责[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2 金生鈜;论教育权力[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2期
3 王长纯;教师发展学校之工作哲学[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3期
4 邓名奋;;论权力制约的基本途径及方式[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吴国珍;;引出教师的课程领导智慧[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3期
6 朱新卓;教师专业化的现代性困境[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01期
7 李小红;论教师的课程创生[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11期
8 刘郦;从权力/知识观点看当代西方哲学的一种知识观[J];河南社会科学;1998年04期
9 李海新;;权力观比较与马克思主义权力观的构建[J];江汉论坛;2005年12期
10 刘德斌;“软权力”说的由来与发展[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振国;蒲松龄痴狂意象论[J];蒲松龄研究;2003年01期
2 刘述红,黄仕红;应对WTO挑战的司法审查制度改革[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谭大友;政治本体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4 杨竞业;人的本质的多维哲学反思——以“经验的预设”与“预设的经验”为路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5 陈久奎;胡剑;;试述后现代知识观视野下的新课程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1期
6 段勇;涂效华;;略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发展与创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7 税尚军;;正视问题 突出重点 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8 欧光琳;;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惩罚及其避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S1期
9 周智健;徐刚;;保障农民主体地位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10 王浩斌;王飞南;;试论政治伦理化的底线、限度及其超越——市民社会的制度生态诉求[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艳玲;;教师课程权力的概念解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2 刘旭东;吴原;;教育理论学术旨趣的实践转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陈晓云;;后现代课程观与我国课程实践[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J];安徽教育;2001年Z2期
5 李久鸿;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县级政府遇到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教育;2003年07期
6 赵杰;;解释学的文本理解观与教师观念变革[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7 王文忠;什么是成功的人生?──谈谈自我评价的重要性[J];北京成人教育;1998年05期
8 孙小礼;向复杂性进军——关于科学研究方法的一些思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5期
9 张世英;二十世纪中国哲学之回顾与展望[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10 金瑛;;分布式领导力理论博弈我国高级中学校长负责制[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俞吾金 作者单位 复旦大学;[N];长江日报;2007年
2 曾令格;[N];中国教育报;2007年
3 杨玉东;[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季谭;[N];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
5 杨天平;[N];光明日报;2007年
6 刘春;[N];学习时报;2004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樊红敏;;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年06期
2 何应林;;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J];江苏教育研究;2013年09期
3 廖圣河;;论教师课程的内涵、特点和意义[J];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05期
4 张庆华;邵景进;;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课程处理能力的培养与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3年05期
5 马瑞娟;;课堂教学冲突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3年21期
6 田秋华;钟雪华;杨丽娜;;小学语文教师课程能力发展的调查研究——以广州市天河区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13年09期
7 姚敬华;;基于整合理念的教师课程能力提升[J];江苏教育;2013年47期
8 丁春梅;;微型课程开发:教师课程权力实现的重要路径[J];课程教学研究;2014年04期
9 尹芳;;论教师参与课程目标集体审议的价值[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10 陈允龙;贺绍栋;;权力冲突:教师课程权力实现的尴尬境遇[J];当代教育科学;2014年08期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婷,郑庆全;关于课程改革中确立新型师生关系的思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2 王俊;略论我国课程管理的基本趋势[J];安徽教育;2003年10期
3 高葵芬;发达国家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之比较[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4 肖龙海;协商课程:促进高效学习的一种课程模式[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8期
5 阎光才;教育的功能、功用到功效──20世纪西方公共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演进逻辑[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3期
6 谢艺泉;教师参与课程发展:权与责[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2期
7 张东娇;中国与西方国家中小学校长职位权力的比较分析——兼论“校长负责制”与“校长管理制度”[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7期
8 李·S·舒尔曼,王幼真,刘捷;理论、实践与教育的专业化[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03期
9 丁钢;价值取向:课程文化的观点[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10 陈向明;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发展的知识基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胤;科学或人文:两种大学课程范式的思考与抉择[J];现代教育科学;2004年07期
2 张华;20世纪美国课程理论的发展:范式冲突与融合[J];全球教育展望;1997年01期
3 李峻锋;黄略;;试析现代课程范式与后现代课程范式之关系——以“泰勒原理”和“多尔课程观”为例[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9期
4 郁正民;音乐课程标准与教师创造精神的解放[J];艺术研究;2004年01期
5 朱海粟;;整体课程范式与和合思想[J];新学术;2009年01期
6 姚霖;;后现代女性主义视域下课程范式研究[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0期
7 张攀;;教师课程理解研究初探[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崔伟;王献福;;体育课程范式转换的后现代视野[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9 魏宏聚;;课程范式转型与教研员角色重塑[J];中国教育学刊;2010年03期
10 黄甫全;高师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更新教学内容抑或应用教育技术?[J];高教探索;199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虹;;现代教材观视野下的高校教材建设创新研究[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2 ;浅析大学生心理教育课程的建设[A];2011年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年会暨北京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马开剑;[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吴宗杰;[N];中国图书商报;2006年
3 杨庆余;[N];文汇报;2005年
4 四川省绵阳师院 王楠;[N];中国教师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杜建群;实践哲学视野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3 段鸿;论教师作为课程[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4 姚志敏;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课程执行力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侯立平;文化转型与中国当今设计学学科本科教育课程设计的变革[D];中央美术学院;2013年
6 李传英;幼儿园课程知识的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李志超;三级课程管理的权力运作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8 王淑英;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金世余;我国中小学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于源溟;预成性语文课程基点批判[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丽娜;课程的生态学基础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2 原芳;英国PSHE课程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贾雪燕;论教师对课程的个体化改造[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光东;论课程的信息本质[D];西南大学;2012年
5 吴静;课程变革视域下的课程监控制度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2年
6 黄涛;基于人本主义课程范式的专科及高职农科专业物理教材内容与结构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雪梅;课程的哲学基础研究之反思与改进[D];天津师范大学;2011年
8 胡秀娟;幼儿教师实施品格主题课程之个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蕊;自主课程的理论基础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1年
10 王爽;经验分享与意义建构:课程实施的“分有”及其“型相”研究[D];渤海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基础教育教师课程权力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93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2093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