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混龄班与同龄班幼儿助人行为表现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5 19:43
【摘要】:混龄教育对幼儿的成长与发展而言具有独特的价值。由于混龄班级幼儿年龄各异,能力不同,不同年龄幼儿间的交流与交往对其社会性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研究者在武汉市A幼儿园随机选取三个混龄班和三个同龄班(小、中、大各一个班)发放《幼儿社会性发展调查问卷》(家长版)发现,混龄班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尤其是共情与助人维度的发展显著好于同龄班幼儿。而助人行为作为一种重要的亲社会行为,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全面发展的范畴。幼儿助人行为的发展无论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而言,还是从幼儿个体的成长来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前期调查,研究者随后在A幼儿园随机选取三个混龄班和三个同龄班一共204名幼儿为观察对象,通过采用自编的《幼儿助人行为观察记录表》对幼儿的助人行为进行观察,重点考察幼儿助人行为数量、助人者的性别、助人情境、助人对象、助人起因、助人动机、助人情绪、助人类型、助人策略、助人结果、助人对象反馈、教师对幼儿助人行为的反应等方面。通过比较分析发现混龄班与同龄班幼儿助人行为表现存在一些共同之处:(1)随着年龄增长幼儿助人行为增多;(2)不同性别幼儿的助人行为无显著性差异;(3)幼儿助人行为发生最主要的情境是生活活动情境;(4)幼儿帮助他人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师要求;(5)不同助人动机幼儿的助人行为无显著性差异;(6)幼儿助人时的积极情绪显著多于中性情绪和消极情绪;(7)幼儿主动助人显著多于被动助人;(8)体力帮助策略是幼儿使用最多的策略;(9)幼儿助人行为事件顺利解决的情况显著多于未顺利解决的情况,助人者满意的情况显著多于不满意的情况,受助者满意的情况显著多于不满意的情况。与此同时,混龄班与同龄班幼儿助人行为表现差异明显:(1)混龄班幼儿的助人行为显著多于同龄班;(2)混龄班游戏活动情境中发生的助人行为显著多于学习活动情境,而同龄班学习活动情境中发生的助人行为显著多于游戏活动情境;(3)混龄班幼儿最主要的帮助对象是同性同伴,而同龄班幼儿最主要的帮助对象是教师;(4)同龄班幼儿因教师要求而产生的助人行为显著多于混龄班,而混龄班幼儿因同伴遇到学习、生活自理、物品匮乏、人际交往、身体等问题而产生的助人行为显著多于同龄班;(5)混龄班幼儿助人时的积极情绪和中性情绪显著多于同龄班,而同龄班幼儿助人时的消极情绪多于混龄班;(6)混龄班幼儿主动助人显著多于同龄班,而同龄班幼儿被动助人显著多于混龄班;(7)同龄班幼儿使用的体力帮助策略多于混龄班,而混龄班幼儿使用的语言提醒、物质帮助、求助他人、心理帮助等策略多于同龄班;(8)混龄班幼儿助人行为事件顺利解决、助人者以及受助者满意的情况多于同龄班,而同龄班幼儿助人行为事件未顺利解决、助人者以及受助者不满意的情况多于混龄班;(9)混龄班幼儿助人对象反馈中的积极反馈显著多于同龄班,而同龄班幼儿助人对象反馈中的无反馈和消极反馈多于混龄班;(10)混龄班教师在场注意积极反馈、不在场、以及在场未注意的情况显著多于同龄班,而同龄班教师在场注意无反馈和在场注意消极反馈的情况多于混龄班。进一步分析发现,混龄班与同龄班幼儿助人行为表现存在相似的原因包括:幼儿自身因素(如能力、成熟等)、教师因素(如教师的选择、控制等)。引起差异的原因主要有:编班形式、一日作息时间安排、助人反馈、教师因素(如教师的角色、管理方式、师幼互动、教育方式、助人意识等)。因此,教师应该从为幼儿提供混龄交往的机会、采用民主型的管理方式、树立良好的榜样示范、及时给予恰当的积极反馈等方面进行努力,以期促进幼儿助人行为的发展。
【图文】:

助人行为,幼儿,数量分析,中班


图1不同年龄段幼儿助人行为数量分析逡逑由上图可知,在混龄班中,幼儿参与助人行为的人数从小班到中班显著上升,逡逑中班到大班则趋于平缓。在同龄班中,随着幼儿年龄的逐渐增长,幼儿助人行为逡逑参与人数呈上升趋势。逡逑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61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慧;;3~6岁幼儿助人行为多样特点观察与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年29期

2 王小章,乐国安;中国人助人心理初探[J];社会学研究;1989年06期

3 李丹,李伯黍;短期训练对儿童助人行为动机定向影响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89年04期

4 徐黎萍;;培养孩子的助人行为[J];山东教育(幼教刊);2005年36期

5 岑国桢,王丽,李胜男;6~12岁儿童道德移情、助人行为倾向及其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4年04期

6 王新柳;;大学生感戴水平对助人行为的影响[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年16期

7 宋珂;金国华;李铭泽;;组织中的助人行为:前因、后果及作用机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8年06期

8 张向葵,盖笑松,,陈彩琦,宋小冬;当前社会形势下儿童──老年助人行为发展的实验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6年02期

9 董周法,傅文弟;价值取向:助人行为产生的主导因素[J];蒲峪学刊;1997年02期

10 李曼雯;;助人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J];校园心理;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徐洁;薛雯雯;任跃强;韩磊;高峰强;;问题特征对羞怯个体线上助人行为的影响[A];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C];2015年

2 李婷玉;盖笑松;;奖励对幼儿共情性和利他性助人行为倾向的影响[A];第十五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3 吴鹏;谢继红;陈京军;刘华山;;道德直觉、道德情绪对网络助人行为的影响[A];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4 陈旭;;情境讨论、榜样学习和角色扮演对儿童助人行为发展的心理效应的比较研究[A];全国第七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1993年

5 郭钰秋;莫文;;金钱物质启动对大学生助人行为的影响[A];第十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6年

6 岑国桢;;5~11岁儿童道德移情、助人行为倾向及其关系的研究[A];第九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C];2001年

7 邢采;孙健敏;刘婷婷;张希;;危机事件中的助人决策:求偶动机影响对男性和女性的不同影响[A];心理学与创新能力提升——第十六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高峰强;孙芮;侯晓;冯啸;耿靖宇;杨华勇;韩磊;;网络负性新闻对助人行为影响[A];第二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心理学与国民心理健康摘要集[C];2017年

9 杨悦;郝坚;;他人的利他惩罚对成人不公平行为的影响[A];第十七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4年

10 蔡颖;邹泓;王英春;马存燕;张秋凌;;小学生助人行为习惯的培养对人格发展的影响[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本报记者 钟良;深圳立法保护助人行为[N];21世纪经济报道;2013年

2 湖北省嘉鱼县纪委 木须虫;“立法惩诬”亦需机制协同[N];人民法院报;2011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张伯晋;从惩罚“见死不救”到鼓励“见义勇为”[N];检察日报;2011年

4 湖南省龙山县第一职业中学 张媛;对冷漠现象的心理分析[N];发展导报;2015年

5 张玲;救还是不救[N];社会科学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曾兴华 龚妍;健全制度破“好人难做”困局[N];惠州日报;2012年

7 詹继放;“扶老”说[N];四川日报;2015年

8 杨燕明;“立法鼓励救人”的进步与倒退[N];人民公安报;2013年

9 王琳;见义勇为积聚正能量[N];经济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包玲玲;雇佣关系对知识共享与助人行为影响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卢发仙;短暂控制感剥夺对助人行为的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19年

2 童孝媚;3-5年级小学生分享与助人行为的发展特点与培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9年

3 黄玲玲;社会排斥情景下面孔吸引力对助人行为预判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4 罗倩雯;金钱心理与金钱启动对助人行为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18年

5 王叶;混龄班与同龄班幼儿助人行为表现的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年

6 卢晓琴;积极共情的作用:帮助共情对象抑或帮助更多的人[D];浙江师范大学;2018年

7 马煜;混龄班与同龄班幼儿助人行为特点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年

8 顾艳艳;大班幼儿助人行为特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8年

9 税晓燕;共情、求助经历对助人行为意愿的影响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年

10 关彦;社会排斥情境下情绪调节策略对助人行为的影响[D];沈阳师范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26003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26003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92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