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师幼对话从失真到本真的回归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张增田,靳玉乐;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对话教学[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马维娜;退“场”主动:学校场域中的一种生存策略[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3年05期
3 刘庆昌;对话教学初论[J];教育研究;2001年11期
4 张俭民;肖云龙;;主体间性:师生交往关系的本质属性[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素霞;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初探[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李盛涛;徐光淼;;从《孤独者》看鲁迅小说的对话性[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1期
3 叶增编;;教学范式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4 董标;哪里有压迫,哪里就应该有《被压迫者教育学》——试述保罗·费莱雷的“解放教育学”[J];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08期
5 张新平;新世纪国外教育管理学理论的发展趋势[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03期
6 盛冰;重建制度社会资本:当今西方学校制度改革的新视角[J];比较教育研究;2005年06期
7 程小平;对话与存在——略论巴赫金诗学的存在主义特性[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8 刘铁芳;从独白到对话:传统道德教化的现代性转向[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1期
9 钟启泉;概念重建与我国课程创新——与《认真对待“轻视知识”的教育思潮》作者商榷[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10 钱静;;高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探究式互动教学初探[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运武;田小山;;对在中学化学教学活动中引入对话教学理论,开展探究式教学的几点思考[A];湖北省中学化学“两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文件和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希希;论有效的课堂交往[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何齐宗;走向审美人格[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3 刘新民;中小学体育教学中交往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2年
4 周建平;追寻教学道德[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5 姚远峰;寻求意义:现代教育之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程广文;数学课程提问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李福华;高等学校学生主体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8 叶信治;提高大学课程实践自觉性的哲学探讨[D];厦门大学;2003年
9 彭虹斌;课程组织研究——从内容到经验的转化[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陈吉猛;文学的存在方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立明;自组织理论对创造教学的影响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杨素萍;论课堂交往[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3 粟高燕;中学英语课堂美论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4 姚巧红;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课堂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程红艳;生命与教育——呼唤教育的生命意识[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6 文星跃;我国中学地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7 王景强;网络媒体的审美阐释[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蔡旭群;创新教育探微[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9 高山;中学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10 谢志芳;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济洲;主体间性与师生关系[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2 冯建军;主体间性与教育交往[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06期
3 郑召利;哈贝马斯和马克思交往范畴的意义域及其相互关联[J];教学与研究;2000年08期
4 李云飞;语言·真理·意义——国内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研究的历史及其现状[J];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08期
5 于学友;主体间性:理解师生关系的新视角[J];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9期
6 黄瑾;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视野中的教师角色探析[J];学前教育研究;2004年11期
7 李爱旭 ,刘兴顺 ,魏建培;主体间性视角下的师生交往关系[J];中国成人教育;2003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都师范附属小学万科分校[J];教育科学论坛;2010年02期
2 刘慧;;当代幼儿原色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3 陈晓冰;;情理合一:小学语文课堂的本真追求[J];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04期
4 鲍寅初;;遵循教育规律 让素质教育焕发新活力[J];江苏教育研究;2010年03期
5 林小佩;;师幼对话中关于幼儿教师角色定位的思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6 杨春时;张海涛;;审美与主体间性的“越界”——关于主体间性若干问题的争议与讨论[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7 胡迎建;;论陆游的诗酒[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8 林美茂;;柏拉图哲学中关于“善”的存在论特征[J];江汉论坛;2010年01期
9 陈剑晖;;学者散文的文体特征与文体价值[J];江汉论坛;2010年01期
10 姚冬梅;;人学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命变革[J];煤炭高等教育;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蒋志勇;;失真 本真 归真——由一节网络环境下的习作指导课引起的思考[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9条
1 ;《中国知青文学史》[N];北京日报;2002年
2 通讯员 江喜标 本报记者 王劲松;追寻语文教学的本真面貌[N];光明日报;2002年
3 高峗;杜绝作弊现象 重塑人性本真[N];科技日报;2002年
4 余秋雨;窥得历史暗处的本真[N];陕西日报;2002年
5 吕嘉(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哲学是什么?[N];中国教育报;2001年
6 李炳银;感悟人生 全其本真[N];中国旅游报;2001年
7 刘戈;文本的价值与意义[N];文艺报;2001年
8 沈奇;诗人在这个时代[N];文艺报;2001年
9 文济齐;研讨文学新走向[N];文艺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谭雯丹;论林语堂本真生活美学思想[D];中南大学;2009年
2 钟声;圣亚哥存在之本真:《老人与海》的存在主义解读[D];中南大学;2008年
3 刘雨过;论明代神魔小说中的童心意蕴[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郭向宇;“沉沦”与“本真”[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5 李冬;诗意地栖居[D];山西大学;2006年
6 吴国清;审美的沉沦与超越[D];汕头大学;2005年
7 余江涛;试论辛词的自我人生主题[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7369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2736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