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基础教育论文 >

超越专业:幼儿园教师发展的关怀取向

发布时间:2017-05-01 10:14

  本文关键词:超越专业:幼儿园教师发展的关怀取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超越专业,是指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发展要超越专业情结,超越标准化和技术理性取向,突出关怀性,情理交融地关怀每一位幼儿,使幼儿园教师成为真正的关怀者。幼儿园教师要努力超越“技术化、标准化”等专业追求状态,关注自身角色的关怀价值,与每一个幼儿建立充满关怀的师幼关系。诚然,当前幼儿园教师正走在专业化取向的发展道路上,专业化的本质是标准化和技术理性取向,通过不断的专业教育使教师在知识、技能等专业素质方面得以完善,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成熟,以获得相应的社会地位,这是必要的。专业化的发展路径在知识、技能上保证了幼儿园教师的基础质量,使其获得了越来越多的专业层面上的认同。没有专业化,幼儿园教师的确无法走上专业的道路。但是本研究认为,专业化在幼儿园教师的发展过程中存在局限性,仅仅依靠专业化,并不一定能做好专业的事情。并且,幼儿园教师的服务对象——幼儿的特殊性决定了幼儿园教师的发展无法仅仅停留在专业层面,幼儿的弱小意味着幼儿园教师比其他任何教育阶段的教师拥有更多的“强势”,因而幼儿园教师发展不能忽视人文关怀和情感投入,好的幼儿教育应该让幼儿感受到幸福、尊重、公正和关怀,幼儿园教师应该是富有关怀品质的个体,因此本研究要提出超越专业的标准、技术取向,倡导关怀取向的教师发展。幼儿教育场域是一个特别需要温情、特别需要关爱的地方。作为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主体,幼儿园教师自身发展中的关怀意识的提高,关怀能力的增长,是需要不断丰富的永恒内容。但是,幼儿园教师的发展在专业化的语境下,恰恰使这个最重要的内容被专业化取向所遮蔽。专业化取向缺乏对幼儿园教师职业关怀性的思考,对专业地位的追求忽视了关怀关系的建立,对技术理性的崇尚忽略了幼儿园教师关怀素养的培养。而以诺丁斯关怀教育理论为基础的关怀取向具有独特的优势,为幼儿园教师发展提供新的视角,充满温情与智慧,有利于实现幼儿园教师个体的生命意义以及幼儿道德情感的发展和道德理想的形成。因此,本研究从诺丁斯的关怀伦理的视角明确了幼儿园教师发展的内涵、目标、内容、途径和标志。面对幼儿园教师关怀意识薄弱、关怀能力不足、关怀表现令人堪忧的现实困境,幼儿园教师的发展必须超越专业化的限制,开拓出关怀取向的发展道路。最后,本研究还通过借鉴国外关怀型幼儿园教师的培养案例,思考关怀取向下幼儿园教师的发展路径,建议应该在幼儿园教师教育中纳入关怀素养的内容,并在不断地关怀实践中提升幼儿园教师的关怀能力。
【关键词】:超越专业 幼儿园教师 关怀教育 关怀取向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15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第一部分 绪论12-18
  • 一、研究缘起12-16
  • (一) 社会背景12-14
  • 1. 关怀意识淡薄12-13
  • 2. 对幼儿园教师社会地位的再思考13-14
  • (二) 教育背景14-16
  • 1. 标准化取向14-15
  • 2. 技术理性取向15
  • 3. 幼儿园教师的发展需要关怀取向15-16
  • 二、研究意义16-18
  • (一) 理论意义16
  • (二) 实践意义16-18
  • 第二部分 已有研究综述及反思18-25
  • 一、相关概念界定18-20
  • (一) 专业与超越专业18-19
  • (二) 关怀19
  • (三) 关怀取向19-20
  • 二、关于教师专业化的研究20-21
  • 三、关怀教育理论的相关研究21-25
  • (一) 国外研究21-22
  • (二) 国内研究22-25
  • 1. 理论研究22
  • 2. 实践研究22-25
  • 第三部分 研究设计25-27
  • 一、研究内容及目的25
  •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25-26
  • 三、研究方法26-27
  • 第四部分 内尔·诺丁斯的关怀教育思想27-41
  • 一、关怀教育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27-30
  • (一)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27-29
  • 1. 社会生活的巨变对“关怀”的呼唤27-28
  • 2. “经济效益至上”导致道德缺失28
  • 3. 标准化的教育模式扼杀了“关怀”28-29
  • (二)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世界潮流——全球化29-30
  • 二、关怀教育理论的理论基础30-36
  • (一) 哲学基础:人本主义教育哲学30-31
  • (二) 伦理学基础:关怀伦理学31-36
  • 1. 关怀的含义31-33
  • 2. 关怀的类型33-34
  • 3. 关怀的特点34-35
  • 4. 关怀伦理与专业伦理35-36
  • 三、关怀教育理论的主要观点36-41
  • (一) 教育关怀36-37
  • (二) 教育目的37-38
  • (三) 教育内容38-39
  • (四) 教育方法39-40
  • (五) 师生关系40-41
  • 第五部分 关怀:幼儿园教师发展的新取向41-50
  • 一、关怀取向下幼儿园教师发展的内涵41-42
  • 二、关怀取向下幼儿园教师发展的目标:成为关怀型教师42-43
  • 三、关怀取向下幼儿园教师发展的内容43-47
  • (一) 关怀自我43-44
  • (二) 关怀幼儿44
  • (三) 关怀家长44-45
  • (四) 关怀同事45-46
  • (五) 关怀知识46
  • (六) 关怀人类的生存环境46-47
  • 四、关怀取向下幼儿园教师发展的途径:生活化的关怀途径47-48
  • 五、关怀取向下幼儿园教师发展的标志:是否建立了关怀性关系48-50
  • 第六部分 超越专业:幼儿园教师发展需要关怀取向50-64
  • 一、关怀取向的优势50-53
  • (一) 关怀取向充满激情与智慧50-51
  • (二) 关怀取向有利于实现幼儿园教师个体的生命意义51
  • (三) 关怀取向有利于幼儿道德情感的发展和道德理想的形成51-52
  • (四) 关怀取向赋予幼儿园教师发展以新的视角52-53
  • 二、专业化取向的不足53-56
  • (一) 缺乏对幼儿园教师职业关怀性的思考53-54
  • (二) 对专业地位的追求忽视了关怀关系的建立54-55
  • (三) 对技术理性的推崇忽视了幼儿园教师关怀素养的培养55-56
  • 三、幼儿园教师发展的现实需求56-64
  • (一) 关怀意识有待提高56-59
  • 1. 社会价值观的转变58
  • 2. 关怀素养先天不足58-59
  • (二) 关怀能力不足59-61
  • 1. 教师自身因素60
  • 2. 外在因素60-61
  • (三) 关怀表现令人堪忧61-64
  • 第七部分 关怀取向的幼儿园教师发展路径64-71
  • 一、关怀型幼儿园教师培养的实践探索个案64-67
  • (一) 培养目的64
  • (二) 培养内容64-66
  • 1. 关怀意识64-65
  • 2. 关怀能力65
  • 3. 关怀行动65-66
  • (三) 培养方法66-67
  • 1. 体验66
  • 2. 实践66-67
  • 3. 反思67
  • 二、对关怀取向的幼儿园教师发展路径的思考67-71
  • (一) 幼儿师范教育中纳入关怀素养的内容67-69
  • 1.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设置关怀课程67-68
  • 2. 学习关怀理论知识,以形成关怀意识68-69
  • (二) 幼儿园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关怀能力69-71
  • 1. 建立关怀性关系,坚定关怀信念69-70
  • 2. 持续反思和改进,提高关怀能力70-71
  • 参考文献71-75
  • 致谢75-77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7-7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苏静;;论教师的关怀素养[J];教师教育研究;2006年06期

2 朱新卓;“教师专业发展”观批判[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年08期

3 杨宝忠;培养关心型教师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年07期

4 李明铭;;关怀取向:课程实施的一种新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年25期

5 李玉秋;步社民;;幼儿园教师的德性价值[J];学前教育研究;2009年04期


  本文关键词:超越专业:幼儿园教师发展的关怀取向,,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8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338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9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