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政府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案例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2 20:16
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民生工程。伴随我国出台《中长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纲要(2010-2020)》并发布《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若干意见》,我国的学前教育即将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纲要》中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明确全面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重大任务,为我国进一步全面深化发展学前教育改革提供了目标导向。2010年,成都市政府正式颁布了《关于促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2012年,教育、规划部门制定了中心城区幼儿园空间布点规划(2012-2020年),2014年,教育局又针对“单独二孩”政策进行了专题研究和学位分析,并要求各区(市)县根据人口变动和城镇化发展,加强统筹规划,调整存量,做好增量,合理优化配置好学前教育资源。在充分保障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惠普性基本原则实现的同时,全面加快对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合理化布局调整,不断地提升我国学前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和公平化,确保适龄儿童接受最基本的良好学前教育。成都市的学前教育布局与均衡发展走在了前列。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比较借鉴法,具体是以成都市政府在发展学前教育均衡化方面的具体实践为研究对象,对课题研究的意义、背景、研究...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1.1 研究对象
1.1.2 选题背景
1.1.3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理论依据
1.3.1 教育公平理论
1.3.2 公共产品理论
1.3.3 学前教育补偿功能理论
1.4 研究内容
1.4.1 内容的构成要素
1.4.2 要素的逻辑关系
1.5 研究方法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成都市政府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价值
2.1 我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历程和趋势
2.1.1 我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历史沿革
2.1.2 我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发展现状
2.1.3 我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发展趋势
2.2 我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惑
2.2.1 供需矛盾尚需解决
2.2.2 区域不均亟待改进
2.2.3 阶层差异不容忽视
2.3 成都市政府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典型意义
2.3.1 改善供需,突出了实效性
2.3.2 区域统筹,彰显了先进性
2.3.3 促进公平,体现了针对性
第三章 成都市政府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案例描述
3.1 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
3.1.1 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性
3.1.2 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3.1.3 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基础
3.2 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历程
3.2.1 决策阶段
3.2.2 实施阶段
3.3 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
3.3.1 扩大总量,推进供需均衡
3.3.2 统筹发展,推进区域均衡
3.3.3 促进公平,推进阶层均衡
3.4 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成效
3.4.1 供需矛盾得到有力解决
3.4.2 教育公平得到大力促进
3.4.3 教育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第四章 成都市政府推进学前教育“供需均衡”的分析
4.1 “供需均衡”是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4.1.1 发展公办公益幼儿园,确保办园主力
4.1.2 扶持民办普惠幼儿园,拓宽办园渠道
4.1.3 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满足不同需求
4.2 “供需均衡”成为关键的因素分析
4.2.1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4.2.2 注重了供需平衡的原则
4.2.3 确立了政府主导的原则
4.3 推进“供需均衡”的经验
4.3.1 强化了以公为主
4.3.2 实现了多方并举
4.3.3 补充了政府购买
第五章 成都市政府推进学前教育“区域均衡”的分析
5.1 “区域均衡”是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
5.1.1 区域联盟,达到共同发展
5.1.2 分等定级,强调规范发展
5.1.3 调整布局,实现就近入园
5.2 “区域均衡”成为重点的因素分析
5.2.1 体现了发展的整体性
5.2.2 强调了发展的可持续性
5.2.3 注重了发展的多样性
5.3 推进“区域均衡”的经验
5.3.1 创新了帮扶机制
5.3.2 强化了规范办园
5.3.3 完善了空间布局
第六章 成都市政府推进学前教育“阶层均衡”的分析
6.1 “阶层均衡”是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难点
6.1.1 资助帮扶,保障稳定发展
6.1.2 优势监测,促进和谐发展
6.2 “阶层均衡”成为难点的因素分析
6.2.1 体现了弱势补偿原则
6.2.2 体现了和谐发展原则
6.3 推进“阶层均衡”的智慧
6.3.1 进行了弱势补偿
6.3.2 创新了管理模式
第七章 成都市政府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启示
7.1 推进“供需均衡”是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7.1.1 政府要成为推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主导力量
7.1.2 各级职能部门要对学前教育均衡发展高度重视
7.1.3 教育主管部门要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责任主体
7.2 推进“区域均衡”是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
7.2.1 顶层设计,做好区域发展规划
7.2.2 因地制宜,建立区域发展特色
7.2.3 整体提升,推进区域教育水平
7.3 推进“阶层均衡”是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难点
7.3.1 以人为本,规范办园是根本
7.3.2 关注民生,和谐发展是关键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767516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1.1 研究对象
1.1.2 选题背景
1.1.3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理论依据
1.3.1 教育公平理论
1.3.2 公共产品理论
1.3.3 学前教育补偿功能理论
1.4 研究内容
1.4.1 内容的构成要素
1.4.2 要素的逻辑关系
1.5 研究方法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成都市政府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价值
2.1 我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历程和趋势
2.1.1 我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历史沿革
2.1.2 我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发展现状
2.1.3 我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发展趋势
2.2 我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惑
2.2.1 供需矛盾尚需解决
2.2.2 区域不均亟待改进
2.2.3 阶层差异不容忽视
2.3 成都市政府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典型意义
2.3.1 改善供需,突出了实效性
2.3.2 区域统筹,彰显了先进性
2.3.3 促进公平,体现了针对性
第三章 成都市政府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案例描述
3.1 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
3.1.1 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性
3.1.2 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3.1.3 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基础
3.2 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历程
3.2.1 决策阶段
3.2.2 实施阶段
3.3 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因素
3.3.1 扩大总量,推进供需均衡
3.3.2 统筹发展,推进区域均衡
3.3.3 促进公平,推进阶层均衡
3.4 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成效
3.4.1 供需矛盾得到有力解决
3.4.2 教育公平得到大力促进
3.4.3 教育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第四章 成都市政府推进学前教育“供需均衡”的分析
4.1 “供需均衡”是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4.1.1 发展公办公益幼儿园,确保办园主力
4.1.2 扶持民办普惠幼儿园,拓宽办园渠道
4.1.3 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满足不同需求
4.2 “供需均衡”成为关键的因素分析
4.2.1 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原则
4.2.2 注重了供需平衡的原则
4.2.3 确立了政府主导的原则
4.3 推进“供需均衡”的经验
4.3.1 强化了以公为主
4.3.2 实现了多方并举
4.3.3 补充了政府购买
第五章 成都市政府推进学前教育“区域均衡”的分析
5.1 “区域均衡”是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
5.1.1 区域联盟,达到共同发展
5.1.2 分等定级,强调规范发展
5.1.3 调整布局,实现就近入园
5.2 “区域均衡”成为重点的因素分析
5.2.1 体现了发展的整体性
5.2.2 强调了发展的可持续性
5.2.3 注重了发展的多样性
5.3 推进“区域均衡”的经验
5.3.1 创新了帮扶机制
5.3.2 强化了规范办园
5.3.3 完善了空间布局
第六章 成都市政府推进学前教育“阶层均衡”的分析
6.1 “阶层均衡”是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难点
6.1.1 资助帮扶,保障稳定发展
6.1.2 优势监测,促进和谐发展
6.2 “阶层均衡”成为难点的因素分析
6.2.1 体现了弱势补偿原则
6.2.2 体现了和谐发展原则
6.3 推进“阶层均衡”的智慧
6.3.1 进行了弱势补偿
6.3.2 创新了管理模式
第七章 成都市政府推进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启示
7.1 推进“供需均衡”是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7.1.1 政府要成为推动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主导力量
7.1.2 各级职能部门要对学前教育均衡发展高度重视
7.1.3 教育主管部门要成为学前教育发展的责任主体
7.2 推进“区域均衡”是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重点
7.2.1 顶层设计,做好区域发展规划
7.2.2 因地制宜,建立区域发展特色
7.2.3 整体提升,推进区域教育水平
7.3 推进“阶层均衡”是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难点
7.3.1 以人为本,规范办园是根本
7.3.2 关注民生,和谐发展是关键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37675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3767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