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的儿童世界
发布时间:2017-06-14 00:17
本文关键词:画中的儿童世界,,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儿童世界有其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一切从成人的视角试图解析儿童世界的努力,实际上是一种以主观的“应然”状态代替客观的“实然”状态的强迫。现实中,在“成人的视角”指导下的教育行为不仅加深了“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鸿沟,还无可避免的对儿童身心成长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因此,认识儿童、理解儿童变得尤为重要。然而,一方面,由于儿童身心发展有待完善,其语言以及思维等机制受限,不能向成人完整表达其内心图式;另一方面,在时代变迁与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下,儿童的自我意识不断凸显,呈现出多样性与特殊性。至此,理解儿童便成为了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我不了解我的孩子”、“我不了解我的学生”逐渐成为了家长和教师教育“失位”与“错位”的常见理由。而绘画蕴含着儿童最自由、最真实的情感表达,通过绘画,有助于成人揭开儿童世界的“神秘面纱”,将那五彩缤纷的世界拥入怀抱。不幸的是,在实际绘画中,人们更多的是用“像不像”来评价儿童的绘画作品,实质上是表达技巧僭越了表达内容的地位,变相地剥夺了“成人世界”走向“儿童世界”的这一重要路径,使得“儿童世界”变得愈加孤离。因此,更多地关注儿童作品的内容以走进儿童世界成为了本研究的主题。本研究属于质的研究。主要以文献法、观察法、访谈法和作品分析法作为收集资料的方法。首先,通过文献法,梳理并找出支撑本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确立本研究的研究问题及其分析框架;其次,进入研究现场,运用观察、访谈、作品收集法等方法,对儿童的语言及其作品等方面的资料进行收集;再次,分析儿童绘画的内容及其所展示的特征;最后,概括儿童世界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通过收集与分析材料发现,第一,儿童与自然的关系上,儿童主题画中“自然”是不完整的;儿童主题画中“自然”是拟人的;儿童主题画中“自然”是自由的;儿童主题画中“自然”是五彩缤纷的。第二,儿童与他人的关系上,儿童主题画中“父母”的具体特点有:形象高大、穿着时尚、笑脸常开以及“陪”我一起玩。儿童主题画中“同伴”具体特点有:和“我”一样高;“和”我一起玩;男女有别。儿童主题画中“教师”具体特点有:外表漂亮、多才多艺;所处位置中心化;“教”我玩游戏。第三,儿童与自我的关系上,儿童主题画中“教师”具体特点有:物质自我初步形成;性别角色的产生;对身体能力可进行独立自我评价;对身体能力的自我评价以他人为参照物;认知能力自我评价较高;更关注“重要他人”对自己认知能力的评价。第四,儿童与生命的关系上,儿童主题画中“生命”的具体特点有:“死”是可以重新生长的;“死”是和“黑夜”相关;死”伴随着伤心、流泪;“死”意味着一系列仪式。本研究通过综合与归纳相应地得出以下结论:(1)儿童世界是一个完整的系统;(2)儿童世界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3)儿童世界是一个主动的系统;(4)儿童世界通过“务虚”达到“求美”。为此,概览本研究的基本过程与结果、结论,可从“微观”与“宏观”两个层面提出相应对策,“微观”的建议主要针对“儿童世界”在儿童和“自然”、“他人”、“自身”以及“生命”层面所呈现的具体特点,“宏观”建议主要是立足于从整体着眼而总结的“儿童世界”的基本特征以及本研究的总体过程而生发的教育启示。微观上:让儿童生活回归自然;发挥幼儿生活中“重要他人”的作用;尊重幼儿认知发展水平。宏观上,从儿童绘画、儿童的视角以及儿童观三大层面提出建议。具体包括:让绘画成为儿童表达自我、实现自我的重要工具;立足于“儿童的视角”,合理运用儿童视角诠释儿童世界;树立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
【关键词】:儿童画 儿童世界 儿童的视角 儿童视角 大班幼儿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613.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一、绪论8-30
- (一)研究缘起8-11
- (二)文献综述11-19
- (三)核心概念界定19-20
- (四)理论基础20-22
- (五)研究设计22-30
- 二、儿童主题画中的“自然”30-38
- (一)《我和四季》主题画活动的实施30-31
- (二)儿童主题画中“自然”的具体特点31-38
- 三、儿童主题画中的“他人”38-48
- (一)《我喜欢的人》主题画活动的实施38
- (二)儿童主题画中“他人”的具体特点38-48
- 四、儿童主题画中的“自我”48-56
- (一)《我的自画像》主题画活动的实施48-49
- (二)儿童主题画中“自我”的具体特点49-56
- 五、儿童主题画中的“生命”56-66
- (一)《宠物离开了我》主题画活动的实施58
- (二)儿童主题画中“生命”的具体特点58-66
- 六、结论、建议及反思66-86
- (一)画中儿童世界的基本特征66-73
- (二)教育启示73-84
- (三)研究反思84-86
- 参考文献86-90
- 致谢90-9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9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苗王芳;;走进儿童世界,回应教育的可能性[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2年01期
2 杨亚玲;;走进儿童世界 领略别样风光[J];教师;2012年26期
3 ;五彩缤纷的儿童世界[J];世界儿童;2003年Z1期
4 陈华;;谈大众文化对儿童世界的影响与渗透——以“灰色童谣”为研究对象[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5 陈益芳;;探寻教师走进儿童世界的基本路径[J];江苏教育研究;2009年36期
6 杨泽武;儿童世界趣闻[J];小读者;2005年06期
7 杨泽武;;儿童世界趣闻[J];小学阅读指南(中高年级版);2006年Z1期
8 冬丰;;奇妙的儿童世界[J];第二课堂(小学);2007年10期
9 朱sョ
本文编号:448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448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