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市双桥区幼小衔接问题调查与策略研究
本文关键词:承德市双桥区幼小衔接问题调查与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合理衔接一直是受到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因为他不仅直接影响儿童入学后的适应问题,而且会影响他们今后的教育进程。儿童的发展既具有阶段性又具有连续性,因此,幼小衔接不应是简单地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增加一个过渡环节,而是双方都要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把幼小衔接置身于终身教育的背景下考虑。良好的幼小衔接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和要求,他能有效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促进儿童全面发展,为儿童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幼儿教育新纲要的实行与深入,幼小衔接教育差距逐步缩小,但是由于高水平教师的匮乏、教育观念的陈旧、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等因素存在严重影响着幼小衔接的顺利过渡。本文以此为社会背景,以教育政策学为研究基础,以对承德市双桥区5所幼儿园大班和实验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设置、教育目标及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和随机观察为实例,综合运用调查、文献、观察的研究方法,对承德市双桥区幼小衔接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策略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承德市双桥区幼小衔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幼儿园:违规学前教育大量存在;师资力量薄弱;幼小衔接形式化、小学化;幼儿园与小学缺少联系。(2)小学:小学入学考试加大衔接坡度;小学没有做好相应的协调工作;小学以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效果的唯一标准。(3)家长:家长的幼小衔接观念落后,出现两极分化:有的不作为,任其发展;有的超前教育,在学前阶段让儿童学习一年级课程。为了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解决策略:把作为幼小衔接三要素的幼儿园、小学、家长三方紧密结合,看成一个有机整体,三方联动,实现有效的幼小衔接。
【关键词】:幼小衔接 终身发展 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G619.2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6
- 1.1 问题的提出10-11
- 1.1.1 教育政策的要求10
- 1.1.2 研究的必要性10-11
-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1-12
- 1.2.1 研究目的11
- 1.2.2 研究意义11-12
- 1.3 文献综述12-14
- 1.3.1 国内研究现状12-13
- 1.3.2 国外研究现状13-14
- 1.4 核心概念界定14-15
- 1.5 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15
- 1.5.1 研究重点15
- 1.5.2 研究难点15
- 1.5.3 研究创新点15
- 1.6 研究方法15-16
- 1.6.1 调查法15
- 1.6.2 文献法15
- 1.6.3 观察法15-16
- 第2章 双桥区幼小衔接的现状调查与分析16-23
- 2.1 调查设计与实施16-17
- 2.1.1 调查目的16
- 2.1.2 调查工具16
- 2.1.3 调查对象16
- 2.1.4 调查实施16-17
- 2.2 调查结果与分析17-23
- 2.2.1 调查结果数据统计17-22
- 2.2.2 调查结果分析22-23
- 第3章 幼小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3-27
- 3.1 幼儿园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3-25
- 3.1.1 违规学前教育大量存在23
- 3.1.2 师资力量薄弱23-24
- 3.1.3 幼小衔接形式化、小学化24
- 3.1.4 幼儿园与小学缺少联系24-25
- 3.2 小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5-26
- 3.2.1 小学入学考试加大衔接坡度25
- 3.2.2 小学没有做好相应的协调工作25
- 3.2.3 小学以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效果的唯一标准25-26
- 3.3 家长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6-27
- 第4章 幼小衔接问题的解决策略27-34
- 4.1 幼儿园方面27-29
- 4.1.1 幼儿园要明确办园宗旨、教育目标27
- 4.1.2 增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变教师性别结构27-28
- 4.1.3 对幼儿进行各种能力培养28
- 4.1.4 加强幼儿园与小学、家长的联系28-29
- 4.2 小学方面29-30
- 4.2.1 切实做好相应的协调工作29-30
- 4.2.2 借鉴学前教育,使幼儿在能力与兴趣上达到充分衔接30
- 4.2.3 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30
- 4.3 家长方面30-32
- 4.3.1 激发幼儿情感,做好各种心理准备30-31
- 4.3.2 对幼儿的能力、习惯进行指导31-32
- 4.3.3 家庭教育与幼儿园、小学教育有效配合32
- 4.4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方面32-34
- 4.4.1 鼓励兴办民办幼儿园32-33
- 4.4.2 提高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待遇33
- 4.4.3 提高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33-34
- 结语34-35
- 参考文献35-37
- 附录37-43
- 致谢4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红;与家长朋友谈幼小衔接[J];教学与管理;2005年05期
2 李敏谊;崔淑婧;刘颖;;近十年国外不同利益相关者对于幼小衔接问题看法的研究综述[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年05期
3 樊玉莲;樊冬梅;陈琛;;构建幼小衔接联动机制的实践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10年05期
4 李敏谊;刘颖;崔淑婧;;国外近10年幼小衔接理论研究综述[J];比较教育研究;2010年05期
5 薛辉;;在幼小双向互动中谈幼小衔接教育[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1年04期
6 裴峥嵘;;幼小衔接问题之我见[J];才智;2011年13期
7 崔新玲;梁进龙;;法国幼小衔接的经验及启示[J];商品与质量;2011年S7期
8 段伟红;;中美幼小衔接教育之比较[J];新西部(理论版);2012年10期
9 李晓芳;赵碧玫;冉昕;张林;;六盘水幼小衔接:现状与对策研究[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10 李召存;;论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新红;;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研究[A];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年
2 宋怀昌;;正确处理好幼小衔接的几个原则问题[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3 康长运;;中国近代幼小衔接理论和实践[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5)——中国基础教育史研究(含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特殊教育、工读教育等)[C];2009年
4 孙雪莲;;拓展幼小衔接视角 促阅读习惯养成[A];2014年8月现代教育教学探索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年
5 郝海鸥;;开拓进取为教育 求实创新为学生[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2)[C];2013年
6 高文军;;视障儿童入学前适应性教育的研究——盲校幼小衔接问题的探讨[A];中国心理卫生协会残疾人心理卫生分会第七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力 通讯员 李文祥;市公安局幼儿园注重“幼小衔接”[N];天津政法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苏军;别让“幼小衔接”走了样[N];文汇报;2009年
3 商报记者 李子君;暴利裹挟的幼小衔接班到底有多值?[N];北京商报;2010年
4 时言平;只有实现教育公平才能抑“天价幼小衔接班”[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5 本报通讯员 李苑 驻苏记者 何连弟;南京冒出天价“幼小衔接班”[N];文汇报;2011年
6 胡婕 本报记者 薛庆元;幼小衔接:家长应把眼光放远一些[N];中国消费者报;2012年
7 记者 廖君 吴植;“名校情结”催热幼小衔接班,,有培训机构打出“包过”招牌[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8 浙江省诸暨市浣江幼教集团 应婉林;幼小衔接不能揠苗助长[N];中国教育报;2014年
9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员 陈如平;谨防“幼小衔接”变身“小学预科”[N];中国教育报;2014年
10 李晓玲;“幼小衔接”:广东尝试新版本[N];中国妇女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明珠;幼小衔接阶段父母的教育策略[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2 董小清;语文教学幼小衔接问题及对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郭丽娜;农村幼小衔接工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燕;幼小衔接教育实践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5 何成霞;幼小衔接中一年级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5年
6 王长志;“K-2”学制下教学空间环境艺术设计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6年
7 曹璐;幼小衔接视角下的语言教育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6年
8 付熙媛;幼小衔接阶段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9 杨静;基于儿童视角的幼小衔接研究[D];西华师范大学;2016年
10 董敏;承德市双桥区幼小衔接问题调查与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承德市双桥区幼小衔接问题调查与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9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499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