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与创新
樊锦琳 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
摘要:新型城镇化要求以“人”为核心,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与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质量型城镇化。面对发展规划中产生的新一轮融资需求,金融支持与创新显得尤为重要。金融系统应积极树立城镇化发展实质的正确认知;积极发展绿色信贷与各类绿色金融创新;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拓宽地方性融资途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优化市场结构,共同努力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保证。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融资需求 金融支持 金融创新 绿色金融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预言:“中国的城市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发展将是深刻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的两大课题。”自“城镇化”提出以来,截止2012年底,我国城镇化率已达52.6%。但城镇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不合理;城乡建设缺乏特色,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各类“城市病”和“农村病”等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城镇化建设要进入转型发展新阶段。
2014年3月16日,中共中央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该政策正式将城镇化提高到国家级战略层面。新型城镇化以科学发展为本质,要求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高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住房等社会福利的保障质量,改善生态、文化环境;同时加快农业现代化,促进城乡一体化与区域经济发展。而每一项目标的实现都离不开雄厚的资金。新型城镇化形成了巨大的资金缺口。资金是否充足,是否能够高效配置决定了城镇化的进程。
面对巨大的资金需求,财政与金融是重要的资金供给者,而二者在城镇化中所发挥的作用则取决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取决于如何把握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城镇化中大量社会公共产品的投入离不开财政的支持,我们须要有健全的政策体系和宏观经济的发展蓝图,由政府引导市场,推进城镇化建设。然而各级政府财力相差较大,仅靠财政无法满足建设的开支,更难以实现全面城镇化。显然,金融作为另一大资金的提供者,辅助财政,增加资金供给,解决了资金投入与收入现金流期限不对称的问题,还可通过杠杆作用提高资金利用率。因此,金融支持必将在城镇化建设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金融支持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强调在金融发展中金融体系通过发挥金融功能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它的作用机理基本为,金融体系通过资本供给与资本配置两个渠道发挥金融功能,来实现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前者通过储蓄—投资的机制转化资本,后者通过资本在不同领域选择性流通与配置,在城镇化中提高资本效率,优化资源配置。而资源配置的程度与金融发展状况密切相关,取决于金融总量的增长性与金融结构的合理性。我国目前经济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市场体制不健全,信息不对称,历史因素等制约了金融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形成了强大的资金需求和融资红利,但金融体系又会出现有效供给不足,内外因素的双重压力使得金融创新迫在眉睫。金融市场必然紧随市场需求,通过金融创新创造金融供给,在城镇化建设中推进自身的发展。金融创新即金融改革,可以适当的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正确认知城镇化的重要性及发展实质
城镇化并不是一个发展目标,而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新型城镇要实现从以“土地”为核心到以“人”为核心的转变,大力发展民生,关注人民生活品质和精神追求。各级地方政府要制定有地方特色的发展规划,利用好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防止“有城无市”的过度城镇化和“有速度无质量”的虚假城镇化。
统筹“四化”是我国实现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的关键。科学的推进城镇化,一方面会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发展,增强区域经济的规模质量,另一方面又更好的服务农业,支持农业发展,促进四化建设。城镇化产生的投资和消费的双重动力,还可以保证未来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金融业必须明确在城镇化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承担的责任,更好的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
(2)积极发展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创新
相对于传统发展的“三高”的特点,“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绿色发展是未来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和目标。绿色金融则是把资源环境作为内生变量与项目评估相结合,开展投融资活动和金融服务;绿色信贷就是典型的例子。金融信贷通过推行“赤道原则”,将国家环境标准作为投资决策的硬性指标;支持节能减排,流域治理等方面的项目,而对高污染高排放的项目实施限贷,停贷等措施。同时在政策上支持各类金融机构的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绿色信托、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衍生品,实现金融功能多样化,推动城镇化发展。
(3)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拓宽地方性融资途径。
银行业主导的金融市场体系可以为城镇化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但资金的稀缺性将极大的制约城镇化发展。政府要突破传统的金融体制,加快建设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即包含财政,银行,信托,证券,债券和私人资本等多层面全方位的金融体系,来满足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巨大的资金缺口。并大力发挥政府和政策性银行的宏观调控作用,积极把大型商行,股份制银行,保险,证券等各类金融机构逐步进入到相对落后的区域,完善政策法规,并鼓励民间资本的进入,共同促进资本市场在新型城镇化中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
(4)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保证
首先,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存款上限的开放,通过价格机制自身的调节作用,矫正金融市场功能,降低城镇化建设的资金成本。其次,金融监管部门应配套得制定地域性的城镇化制度,如,信贷方面的利率优惠;鼓励发展债券市场,增加直接融资比重。第三,各类金融机构要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各司其职。如,政策性银行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大型商行引领农村合作社等机构开展业务,支持农业现代化;银行与非银行的金融机构应积极开展创新式的合作。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金融支持与创新是城镇化的必要条件。要保证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和速度,就要保证资本的供给。资本资源的稀缺性迫使金融业要通过内部创新和改革提高资金利用率,发挥金融市场功能,保证资金供给,不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赵峥.中国城市化与金融支持.商务印书馆,2011
[2]邱俊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困境及其突破.理论探索,2013(4)
[3]曹凤岐.新型城镇化与金融创新.金融论坛,2013(7)
[4]刘奂成.以金融创新助推新型城镇化.经济研究参考,2013(37)
本文编号:160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60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