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金融产业集聚状况分析
张弘 赵彦 西安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在国内外关于金融产业集聚作用的研究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对西安市的金融产业集聚程度进行分析,并通过与郑州市、重庆市等五个城市的金融产业集聚状况进行比较找出西安市在金融产业集聚方面的优势和劣势,为将西安市建成西北金融中心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金融产业集聚;金融辐射;区域金融中心
一、引言
金融产业作为社会资金配置的中介者,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陕西省位于中国的西北地区,是中国西北五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领头羊,西安市作为陕西省的省会城市,在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西安市金融产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陕西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金融产业的发展,2009年6月,《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得到了国务院相关部门的批准,在将西安定位成国际化大都市的同时,提出了构建西安区域性金融中心的战略目标。研究西安市金融服务业的集聚程度、辐射程度,对建立西安区域性金融中心,促进陕西省经济社会发展和西北地区金融服务业的发展升级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文献综述
对产业集聚的研究出现在十九世纪的末期,相比于产业集聚,金融产业集聚的研究起步较晚,到目前为止,理论界尚未对金融产业集聚给出较为明确的定义,金融产业集聚包括的内涵较广,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也是一种静态的结果。
Kindle Berger(1974)从功能的角度出发对金融中心进行了定义;王步芳(2006)指出,金融产业集聚是指金融产业的各种企业和机构根据纵向专业化的分工以及横向竞争合作关系大量积聚于某一特定地区而形成的具有集聚经济性的产业组织;连建辉、孙焕民(2006)等人认为,金融企业集群能通过区域金融创新等优势为区域内的金融企业带来租金,从而促进区域经济金融的发展。
在对金融产业集聚的内涵进行相关界定的同时,学者们也对金融产业集聚产生的原因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Kindle berger(1974)认为,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选择特定的区位是为了获得规模经济,而银行和高度专业化的金融中介的集聚,促成了今天金融服务中心的形成。
金融产业集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国际金融中心的研究方面,其中Sagaram(2004)对国际金融集聚区形成和发展的研究较为深入和广泛,他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相关数据、资料的分析,认为提高竞争力是促进金融资源集中的重要诱因。殷兴山(2003)通过构建金融综合竞争力的指标体系,指出金融综合竞争力是由金融集聚力、金融区位力和金融资源力构成的。
三、金融产业集聚度和辐射域的实证分析
本文主要搜集了西安市、郑州市、武汉市、重庆市、成都市和兰州市的经济、金融和社会发展指标,确定除西安市的五个城市作为西安市金融集聚发展的对比因素,主要是因为郑州市和武汉市是中部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郑州市是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武汉市是湖北省的省会城市,是华中地区的中心城市,金融机构总部设在武汉市的有六家,其银行密度在中部地区名列前茅。重庆市和成都市是西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重庆市是长江上游的经济和金融中心,,它拥有的金融机构数量是西部城市中最多的,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服务互补功能已经形成。成都市是西南地区的商贸中心、科技中心和交通枢纽,是西部地区金融机构种类最齐全、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而兰州市与西安市同属于西北地区,是西北地区经济水平仅次于西安市的城市。这样选择可以从横向和纵向来分析西安市金融产业的发展情况,为西安建成区域经济中心提供好的借鉴意见。本文的数据主要来自于这六个城市2011年的统计年鉴。
(一)金融产业集聚度的实证分析—因子分析法
本文借鉴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根据数据获取的难易程度,构建了金融产业集聚衡量指标。该体系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大方面出发,初步建立起了包含城市GDP、城市人均GDP、实际利用外资、金融业产值、存款和贷款数量、电信业务量、客货运输量、财政收入、高校在校人数等23个具体指标在内的衡量金融产业集聚的体系。
金融产业集聚衡量体系的建立
内在因素
经济实力
城市经济总量
该城市GDP
该城市人均GDP
该城市的GDP增长率
该城市的财政收入
该城市固定资产投资
经济的对外联系
该城市实际利用外资
该城市进口额
该城市出口额
金融集散
金融资源集中程度
该城市金融业产值
该城市金融从业人员
该城市金融机构存款
该城市金融机构贷款
保险公司保费收入
金融资源扩散程度
金融从业人员区位商
金融增加值的区位商
外在因素
非经济因素
基础设施状况
该城市的移动电话数
该城市的互联网用户数
该城市的电信业务总量
该城市的客运量
该城市的货运量
该城市的道路公里数
政府和教育
该城市的财政预算支出
该城市高校的在校人数
文章利用STATA18.0软件对数据进行计量分析。首先用“Z-score标准化方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进行KMO检验,KMO值为0.74,可以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分析。
(二)对经济实力因素进行分析
首先对城市GDP、城市人均GDP、城市GDP增长率、城市财政收入、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实际利用外资六个指标进行分析,得到方差贡献分析表:
经济实力因子分析结果
成分
初始特征值
提取平方和载入
旋转平方和载入
合计
方差的%
累积%
合计
方差的%
累积%
合计
方差的%
累积%
1
4.693
58.664
58.664
4.693
58.664
58.664
4.686
58.575
58.575
2
2.242
28.023
86.687
2.242
28.023
86.687
2.249
28.113
86.687
3
0.913
11.415
98.103
4
0.086
1.079
99.181
5
0.066
0.819
100.000
6
1.783E-16
2.229E-15
100.000
7
4.465E-17
5.582E-16
100.000
8
-1.126E-16
-1.1408E-15
从表中可以看出,只有前两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且前两个公共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已达到86.687%,能够替代8个原始变量对经济实力进行说明。
对前两个因子进行下一步的分析,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得出两个公因子与8个评价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从中可以看出,出口额占比、财政收入占比、固定资产占比、实际利用外资占比、进口额占比和GDP增长率占比能够较好的解释成分1;人均GDP占比、GDP占比、进口额占比和GDP增长率占比能够较好的解释成分2。
进一步分析得出6个城市经济实力的公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
公因子和综合得分
城市
因子1
因子2
综合得分
郑州市
-0.54913
0.38984
-0.212057178
武汉市
-0.18416
1.29821
0.257094057
重庆市
1.29934
-1.27994
0.401258873
成都市
1.13762
-0.77403
0.448757861
西安市
-0.51212
-0.25447
-0.371513441
兰州市
-1.19155
-0.92776
-0.958771581
上表显示,武汉市、重庆市、成都市的经济实力综合因子得分为正数,说明这三个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其他三个城市相比较高,是区域型经济中心,而郑州市、西安市和兰州市的经济实力综合因子得分为负数,表明其经济优势不明显。
(三)对各城市金融集聚的分析
在这一部分,本文选择了金融业产值、金融业从业人员、金融机构存贷款金额、保险公司保费收入、金融从业人员区位商和金融业产值区位商这七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
先对指标进行KMO检验,显示该组原始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经过运算处理得出方差贡献分析表:
金融集聚因子分析结果
成分
初始特征值
提取平方和载入
旋转平方和载入
合计
方差的%
累积%
合计
方差的%
累积%
合计
方差的%
累积%
1
3.963
56.610
56.610
3.963
56.610
56.610
3.107
44.379
44.379
2
1.719
24.552
81.162
1.719
24.552
81.162
2.575
36.784
81.162
3
0.920
13.137
94.299
4
0.399
5.701
100.000
5
2.496E-16
3.566E-15
100.000
6
-5.091E-17
-7.272E-16
100.000
7
-1.979E-16
-2.827E-15
100.000
数据显示,仅有两个公共因子的特征值大于1,且这两个公共因子的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81.162%,能够替代全部7个原始变量对金融集散能力进行说明。
对两个因子的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得出两个公因子与7个评价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保费收入占比、金融业从业人员占比、金融业产值占比、金融业产值区位商占比能够较好的解释成分1;金融机构贷款额占比、金融机构存款额占比能够较好的解释成分2。其中金融从业人员区位商的解释力不够显著,搜集的数据显示,这六个城市在这一指标上的差距不是很明显。进一步得出这六个城市金融集散的公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由于个别数据缺失的原因,兰州市的金融集散公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没有得到)。
公因子和综合得分
城市
因子1
因子2
综合得分
郑州市
-0.10036
-1.14010
-0.46391
武汉市
-0.41632
0.37657
-0.04624
重庆市
1.74204
0.33168
0.895105
成都市
-0.73749
1.30107
0.151295
西安市
-0.48787
-0.86923
-0.53625
兰州市
上表表明,重庆市的金融集散综合得分最高,值为正数且接近1,说明重庆市的金融资源较为丰富,相比于其他五个城市金融机构数量较多,金融市场较为完善,并对周边地区金融业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扩散作用和影响;成都市的金融集散综合得分虽然为正,但是数值较小,接近0,说明成都市的金融资源相对丰富,但是其发展水平仍较低;郑州市、武汉市和西安市的金融集散综合得分为负值,说明其金融发展水平比较低,金融业还不够发达,金融集散的特征还没有明显的呈现出来,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对各城市非经济因素影响的分析
在这一部分的测定中,本文选择了反映基础设施状况的6个指标和反映教育状况和政府作用2个指标作为衡量城市金融集聚能力的非经济因素。这8个指标的KMO检验结果是0.6211,该组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前三个公因子的特征值分别为4.341、1.538、1.114,均大于值1。其他因子的特征值都较小,前三个公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了87.419%,表明这三个公因子能够代表所选的8个指标对非经济因素进行说明。
通过最大化正交旋转得到的因子载荷矩阵显示三个公因子与八个指标之间的内在关系,其中城市道路面积占比、财政预算支出占比、城市货运量和客运量占比比较好地解释了成分1;城市客运量占比、电信业务量占比和移动电话数占比较好地解释了成分2;而高校在校人数占比、互联网用户数占比和移动电话数占比则较好地解释了成分3。根据以上数据,得出六个城市非经济因素综合得分:
公因子和综合得分
城市
因子1
因子2
因子3
综合得分
郑州市
-0.25101
-0.54204
1.07224
-0.02662
武汉市
-0.45699
-0.12742
0.80793
-0.08296
重庆市
2.02782
-0.01293
-0.18994
0.899465
成都市
-0.42580
1.91478
-0.44240
0.13375
西安市
-0.31439
-0.25289
0.42184
-0.11895
兰州市
-0.57962
-0.97951
-1.66967
-0.80468
从非经济因素综合得分可以看出,重庆市和成都市的综合得分为正值,并且重庆市的值接近1,说明这两个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运输条件、政府的政策支持以及教育条件等都较好,金融产业集聚和金融中心的形成提供了支持;而其他几个城市的综合得分值小于0,说明这几个城市的非经济因素还不突出和显著,在金融产业集聚和金融中心的形成过程中起到的促进作用较小,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四、结论和建议
从对金融产业集聚度的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经济实力综合得分、金融集散程度综合得分和非经济因素综合得分的比较中,重庆市和成都市的得分较高,说明这两个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金融资源丰富度和基础设施建设、运输条件、教育条件等方面的水平都比较高,为区域金融产业集聚和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提供了较好的经济基础和其他方面的支持。相比较而言,西安市在经济实力、金融集散度和非经济因素方面的得分都要低于重庆市和成都市,这说明西安市尚未为区域金融产业集聚和区域金融中心的形成做好经济和基础设施、教育等方面的准备。在与中部的郑州市和武汉市的比较中,西安市的经济因素综合得分、金融集散程度综合得分和非经济因素综合得分与这两个城市较为接近,显示出位于西北地区的西安市的发展速度较快,正在向中部地区靠近。与同位于西北地区的兰州市相比,西安市在这几方面的得分均高于兰州市,西北地区兰州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西安市,说明西安市作为西北地区经济和金融中心的地位无可替代,其在西北地区经济和金融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西安市的金融产业集聚度,将西安市建成区域金融中心,是我们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1、大力夯实经济基础。金融业的发展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区域金融的发展必须有强大的区域经济作为基础。
2、加快建立多元化金融组织体系。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入驻西安,发展地方性金融机构,满足不同主体的融资需求。
3、积极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为西安区域金融中心的建立创建良好的信用环境,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研发适合不同客户群体的金融产品。
4、推进政府效能建设,弥补区位劣势。政府应健全金融产业政策,扩大对外开放,扫清金融产业发展的硬件障碍为金融产业提供良好的投资和发展环境。
5、大力培养金融人才,充分利用西安市的教育资源,在培养本土金融人才的同时要积极引进境外金融人才,促进西安市金融产业的发展。
6、完善信用法律体制建设,强化风险管理。
参考文献
[1]Levine and Zervos, Stock Market, Banks and Economic Growth,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8 vol.82: 537-558.
[2]Granger C. W., Developments in the Study of Cointegrated Economic Variables,Oxford Bulletin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 1986: 213-228.
[3]胡金錄,朱明星.山东省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相关性的实证研究(1978-2004)[J].山东社会科学,2005 (11).
[4]王纪全,张晓燕,刘全胜.中国金融资源的地区分布及其对K域经济增长的影响[J].金融研究,2007 (7).
[5]罗文波,张机国.金融体系发展、金融结构深化与经济增长——基于63个国家样本的面板协整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 (6) :32-42.
[6]吴念鲁,杨海平.关于打造中国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评析和思考[J].金融研究,2008 (8) :166-176.
[7]李大鱼.城市金融产业集聚形成原因的实证研究——基于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J].上海经济研究,2010 (8) :41-47.
本文编号:170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bxjjlw/17045.html